【老照片背后的故事】难忘的矿工生涯

韶关工矿精神令人振奋

它不仅是韶关过去的精神标示

也是韶关未来发展的精神动力


今天

小编将带大家走进

黄镇伟的矿工生涯

通过泛黄的老照片

和他的自述

了解其背后的故事

军人常说,“当兵辛苦一阵子,不当兵后悔一辈子”。而作为同样具有高度组织纪律要求的国有工矿企业的老一辈员工,我认为,矿山是一所大学,难忘的矿工经历,是我终生受用的宝贵财富。


1983年7月,我服从分配,由冶金工业部某校辗转来到粤北一家离县城96公里、距市区一百多公里的矿山——韶关地区红岭钨矿报到。

1984年4月,红岭钨矿扫黄打非办公室全体成员合影。


我被安排到了生产一线,担任采矿技术员。每天一大早,便肩扛几十斤重的钢钎或炸药,沿着架空裸线、电车运输坑道,深一脚浅一脚地步行一两公里,到达巷道掘进或采场工作面,校正采掘方向、标出炮眼密度、丈量炮眼深度、计算进度产量,直到下午下班又原路步行返回。有时为了赶任务,下井时还没天亮,上井时天已漆黑,连续十天半个月见不着太阳。 

1985年,矿机关团支部举行登山比赛。


矿工生活虽苦犹甜。那时,住房医疗上学培训完全免费;井下人员吃饭完全免费而且营养充足;官兵平等,干群融洽;文化生活健康,助人为乐成风;穿着“先进生产者”鲜红字迹背心的优秀劳动者,是大家心中的偶像和共同的追求。矿工成为知青就业的首选和当地人羡慕的职业。

1988年4月,出席红岭钨矿团代会的全体代表在矿礼堂门口合影留念


在劳累的井下生产工作之余,我积极向矿报、广播站、宣传栏投稿,反映生产一线的火热生活和矿工心声,给工友们沉闷的矿山生活送来阵阵春风。之后,我被调到了矿党委宣传科,从事过专案、武装、工会等方面工作,仍然坚持每年下井一个月以上。在当地人大代表差额选举中,我因得票为正式候选人的三倍多而名噪一时;1986年,被树为粤北有色系统“优秀政工干部”并被推荐到省表彰。那一年,我21岁。

1985年,工作之余参加暨南大学新闻专业函授学习。


1989年春,我离开战斗了六个春秋的矿山,调往地方工作。矿山,是我踏进社会的第一站,矿工同志们艰苦奋斗、任劳任怨、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精神,激励着我前行。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我常常追忆艰苦的青春岁月,倍加珍惜今天的快乐时光。

1989年1月,和各工矿代表一起参加韶关日报创刊五周年座谈会。


文/图:黄镇伟 提供

编辑:蓝洁雯

责编:薛柏华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