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次于广州,那是多少韶关人心头的骄傲

经过建国后大规模的工业布局

韶关完成了重工业城市的名号

而1964年开始的“小三线”建设

则是韶关工业布局的第二个“春天”

这一时期,韶关成为广东省内仅次于广州的重工业城市

“仅次于广州”

至今还是多少韶关人心头的骄傲







苏东坡曾用“高岩夜吐金碧气”

来形容当时宋代壮观的冶炼场景。

那现在用“烟囱林立浓烟滚滚”

来描述六七十年代韶关的工业建设场景一点也不为过。


韶钢


从1964年开始,韶关作为中国南方的第二道陆地防线而成为广东的“战略后方”,名为“小三线”,实际上却是广东的工业重心,大量的重要工厂从沿海向韶关迁移,大批军工企业、骨干企业落户韶关,韶关工业开始了又一轮快速扩展。期间,先后建成广东利民制药厂、水轮机厂、齿轮厂、油泵油嘴厂、柴油机厂等;韶关冶炼厂、广东综合塑料厂、七四五矿等一批中省企业陆续投产;工具厂、铸锻厂、轴承厂、第一棉纺厂、无线电厂等大批企业在韶关市区和县城相继涌现。

韶关水泥厂

 


韶关冶炼厂



1984年天安门大阅兵所使用的东风步兵运兵车变速箱,正是由韶关齿轮厂生产的,之后多年它都被东风汽车公司评为“优秀军品供应商”。


韶关齿轮厂。童铜韶 摄


韶关齿轮厂

作为冶金基础建设部门出现的“冶金部第十六冶金建设公司”(简称十六冶),开始只作为加强凡口铅锌矿和韶关冶炼厂基础建设的公司,而韶关大规模的工矿开发让十六冶有了更为广阔的用武之地,以至于包揽了韶关半数以上的大型工矿基础设施建设,因此有了“工矿之母”的美称。

凡口铅锌矿井下凿岩台车


1970年6月10日,毛泽东亲自签发中共中央48号文件,将大宝山作为重点矿山建设,至1975年,大宝山成为年产120万吨铁矿石的大中型矿山。


广东省大宝山矿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角。 巫寅婷 摄


1969年,韶关工业总产值达44232万元,占韶关工农业总产值的51.0%,工业总产值首次超过农业总产值。韶关开始形成机电、机械、冶炼、化工、纺织、造纸、电子计算机、化肥等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计算机、电风扇、洗衣机、黑白电视机相继问世,成为广东之最。


韶关针织厂

 



七十年代的韶关风扇厂,后改名为第二拖拉机厂,曾经有一个让人可以为之“牛皮哄哄”的细节:为了展示他们生产的风扇质量,让风扇在产品展示厅全年度全天候转动,尽管冬天吹着难以接受的冷风,但客户看到的是过硬的质量。“这台风扇转多久了?”“一年多了。”这是代表了“广东第一台”的产品,是标牌上面铭刻了“广东韶关生产”字样的产品。



1973年起,韶关电子工业开始进入代表世界最先进水平的电脑工业时代,光无线电厂就按序号排列了八家,无线电一厂后来因生产了广东第一台台式电脑作为韶关的骄傲名噪一时,在全省、全国均享有相当声誉,一厂也因此更名为计算机厂。


韶关工具厂起家的基础力量是广州军区派出的两个基建工兵连。1970年,这群拿惯了砌刀扛惯了木梁的军人脱下军装当起了精密的刀具生产工人,但他们的工作目标却是“机械工业部在中南地区生产复杂刀具的重点企业”,执行的是国家最高的生产标准,必须成为国家一级的计量单位,他们硬是以“短训”的方式学回了精密的技术要领,一双双厘米级(砌墙)的手,把刀具生产水平稳定在了“丝”级(1%毫米),让工具厂当之无愧地成了中南 “第一刀”。

1978年,韶关工业总产值在全省位居第五。这一时期,韶关成为广东内仅次于广州的重工业城市。“仅次于广州”这一结论,至今还是韶关那批“工业元勋”心头的骄傲。


韶关工具厂

 


建国后十几年的大工业布局,改变了韶关的经济与文化格局,把一个传统的农业地区迅速改变为占广东半壁江山的工业城市,多少年后,随着全省工业布局的重新调整,韶关不再以“重工业”基地著称,也依然会有人因为“仅次于广州的第二大重工业城市”而记住它。


当然

我们的韶关 会越发展越好

大韶关加油!

者:荣笑雨、韶关日报记者 汪露蓉

编辑廖卓敏

责编:王善业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