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走进粤北韶关,无人值守的风度书房温暖静谧,人们各居一隅,潜心阅读;修葺一新的韶阳楼俯瞰群山,各层开放的文化展览串珠成链,鉴史知来;三江六岸的“红马甲”“咖马甲”“蓝马甲”维护交通,清扫垃圾,扶贫助学……善美之城韶关,2018年2月成功入选2018-2020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名单。按照中央、省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部署,围绕2020年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目标,韶关不断提升文明创建水平,文明雨露润泽城乡,人心善与风物美交相辉映。
在创文工作的带动下,市容市貌显著改观。
传文化风韵:惠民利民滋养群众精神生活
今年元月1日,韶关市辖三区新“上线”了10间风度书房,她们有品质、有颜值,深入社区、街巷与读者“亲密接触”,还部分增设了朗读亭、咖啡吧等“小玄机”,为韶城再添文化新地标。继2017年6月17日起,全市首批10间风度书房陆续开放以来,全市至今共有20间风度书房,以无人值守、有人管理的模式,建设成自助智慧型图书馆,成为韶城的书香之地和精神“粮仓”。“推进市区风度书房建设”,也被列入市政府2018年为民办十件实事之一,举力打造“城区十分钟文化圈”及市民“家门口的图书馆”。
城乡居民在日益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中,迎来“美好生活”,成为全市文明创建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2018年来,韶关不断推动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动,同时精心创作了一系列文艺精品。乐昌花鼓戏《一双高跟鞋》、采茶小戏《醉酒》荣获省第九届群众戏剧曲艺花会铜奖,广场舞《杨柳青-滃江美》荣获省广场舞展演“优秀团队”奖。
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也是深入精神文明创建的题中之义。2018年来,韶关完成了《韶关市红色遗址遗迹调查报告》编制工作,推进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项目建设;做好小岛片区文物古迹修缮保护工作,对风度楼、风烈楼、观风亭、九成台选址复建工作进行了调研,组织召开了专家研究会,初步形成了选址方案。
为繁荣文化产业,韶关形成了《韶关市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制定了《韶关市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8年组织我市10家文化企业(项目)参加第十四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广东团的展示,现场销售文化产品金额达50多万元,意向签约5000万元,荣获“优秀组织奖”和“优秀展示奖”;同时,强化文化市场监管,持续深入开展文化市场日常监管与执法检查,基本完成了全市网吧“文网卫士”监控平台安装与升级改造工作。
育文明风尚:引领崇德向善的“善美”理念
走进西桥公园、韶州公园、韶乐广场、教育路小公园等街头广场、公园绿地,可以看见韶城日益靓丽的文明风景——内容丰富、制作精良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宣传牌,与红花绿树、草地水塘相映成趣。深入各县(市、区),文明新风貌还不仅于此:在仁化县城口镇,106国道两旁的房屋,已“披”上青砖白墙,融入了红军长征故事小墙绘等红色元素;在曲江区,创建了小坑镇曹角湾“书香村”、马坝镇龙岗“红色文化”村、樟市镇西约“乡贤村”“孝德村”等一批特色文化品牌村;在武江区,率先在全市启动的小黄帽文明交通行动,通过“1+1小手拉大手”,筑牢青少年交通安全防线……
西桥公园打造成了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资料图片
城乡迎来文明新风尚,源于清晰的目标导向和明确的行动方案。2018年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召开韶关市文明委2018年第一次全体成员(扩大)会议暨新一轮文明创建工作动员部署会和2018年韶关市文明委成员单位(扩大)会议暨文明创建工作推进会;制定印发了《韶关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围绕“人心善,风物美”的特色理念,2018年来,全市还组织开展了100多场次丰富多彩的善美主题活动;深入推进核心价值观“1+X”工程,开展了好家风家训进村(社区)、家庭教育大讲堂进村(社区)等活动,进一步深化家庭文明建设;选树宣传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人物等一批先进典型,3人入选中国好人榜,4人入选“广东好人”,评选出50多名善美先进典型;开展“韶关市文明行为十五条”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和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常态化推进志愿服务和诚信制度化建设;以推进“文明校园”创建活动为抓手,深入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我们的节日”等活动,2018年已评审确定70所市级文明校园和101所县级文明校园。
善美文化融入大街小巷。杨纯 摄
为了延伸文明“触角”,全市利用农家书屋、村民学校、社区活动室等载体,充分发挥粤北丰富的红色资源、农耕文化优势,帮助农民学习文明礼仪、树立核心价值观;大力开展农村移风易俗行动,全力推进村规民约的修订工作,着力整治各种陈规陋习。2018年全市有43个乡镇分别申报中央、省、市级文明镇,274个行政村分别申报中央、省、市级文明村。
建活动载体: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特色路径
每天早晨走进乳源瑶族自治县大大小小的乡村,总会在8∶30准时收听到“土味”浓郁的广播,播音员用瑶语、客家话、普通话,把乡音通过电波、喇叭传播到每家每户,严谨生动地传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党的十九大精神等理论知识,解读护林防火、就业信息、精准扶贫、扫黑除恶等相关政策。这是2018年,乳源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推出的“学习早班车”播报活动,通过“村村通”气象广播的固定播报,与护林防火宣传车的巡回播报结合,以“家乡话”互动,以“口语化”说理,让新思想传遍瑶乡大地。
在乳源瑶乡,每逢空闲时间,72岁的老党员康雁卿,总会和她组建的“红叶艺术团”编排节目、走村入户、文艺宣讲,把备受父老乡亲喜爱的“采茶调”“山歌调”等加以改编,创作了快板表演唱《十唱十九大祖国变化大》,三句半《今日农村新面貌》,天津快板《扫黑除恶斩毒瘤》,山歌表演唱《护林防火人人有责》等作品,深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践行百姓宣讲队成员、文艺宣讲队成员的职责。
自2018年8月,乳源瑶族自治县被列入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市、区)”以来,全县建设了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126个实践点。全县干群,深入田野讲政策,登上讲台传方针,把“讲”与“演”、“专家讲”与“百姓说”结合起来,把“大宣讲”与“小宣传”、“固定讲堂”与“流动舞台”、文明实践与民族文化传承结合起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乳源瑶乡落地生根结硕果。2018年以来,全县开展活动200余场,线上线下约18万人次参与。
2018年12月举办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之感动乳源十大杰出人物颁奖典礼,为乳源带来文明新风。李新华 摄
文明其表,制度其里。结合乳源的试点工作,韶关进一步整合资源,以县一级为主阵地,在县一级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乡镇(街道)一级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行政村(社区)一级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地市一级负责辖区各县(市、区)试点工作的指导和推进,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建设路径。截至目前,全市挂牌运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共214个;同时共组建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队伍190支,志愿者人数约2000人,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主体力量,目前共开展了文明实践活动共647场次,受众群众约19.8万人次。
随着全市精神文明创建不断推进,粤北韶关不断移风易俗,文明雨露润泽城乡,人文精神之花岁稔年丰。(韶关日报记者 吴梦雁)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