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北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问题与对策

学前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构成环节,国内关于少数民族学前教育发展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从研究对象层面看,已有成果主要是以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为研究的对象,以发达地区少数民族学前教育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探究粤北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的现状和问题,进而寻求解决问题的路径,能够为粤北少数民族地区实施学前教育提供参考建议,为教育行政管理者提供借鉴,从而推动粤北民族地区学前教育的发展。  

广东省内的少数民族主要集聚于粤北地区的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县——连山壮族自治县、连南瑶族自治县和乳源瑶族自治县。本研究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法,课题组先后到粤北民族地区的24所幼儿园进行调研,其中连南瑶族自治县12所、连山壮族自治县7所、乳源瑶族自治县4所、始兴县深渡水瑶族乡1所。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回收有效教师问卷421份,少数民族家长问卷781份。调查问卷的数据采用SPSS软件系统进行处理。

现状与问题

(一)关于学前教育认知与理念  

本调查主要涵盖学前教育重要性认知、学前教育目的、学前教育能力培养目标、择园因素以及幼儿园的关注焦点等五个方面。  

调查结果反映幼教工作者和家长都将幼儿安全置于首位,幼教工作者比幼儿家长更多关注幼儿的安全问题。绝大部分家长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作用并重视孩子的学前教育,他们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有较高的要求并把它作为选园的首要条件,他们希望通过幼儿园的教育,培养和发展孩子的多种能力。他们认为自理能力和读写算能力是幼儿园应培养幼儿的重要能力。幼教工作者将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能力置前,其他能力置后,这是幼教工作者与幼儿家长学前教育理念的差异所在。  

(二)关于幼儿园师资  

本部分主要从幼儿园教师教育胜任状况、教师自我发展、幼儿园教师职业认知、困扰幼儿园教师的问题、幼儿园教师压力感知等五个方面来综合反映幼儿园的师资状况。  

家长不理解,工资待遇低,家长要求高、社会压力大等困扰幼教工作者,分别占68.6%、54.6%、47.3%。有41.5%的幼儿园教师觉得现在的工作压力很大,感觉压力一般的有57.8%。  

近半数幼教工作者认为自己完全胜任工作,比幼儿家长高出30个百分点。他们绝大部分认为需要不断学习和参加培训,才能真正胜任幼教工作。约占90%的教师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培训学习,他们把教学基本技能技巧置于专业自我发展的首位,通过阅读幼教专业书籍杂志等,学习了解幼教工作的系列文件精神。  

(三)关于幼儿园环境设施  

本文主要从政府重视程度、幼儿园基础设施主观认知、幼儿园布点、幼儿园教具等方面来反映幼儿园的基础设施状况。  

粤北少数民族地区政府重视学前教育工作,只有4.8%的幼教工作者和5.5%的幼儿家长认为当地政府不重视幼儿园工作。幼儿园布点合理,幼儿就近入园,96%的幼儿在家长的陪同下半小时便可到达所入读的幼儿园。幼儿园设施齐备,大部分家长认为孩子所在幼儿园的设施能满足幼儿成长的需求,认为不能满足幼儿成长需求的占调查人数的21.6%。这些家长表示若孩子所在的幼儿园教学水平或条件较差,他们便不考虑送孩子到幼儿园。  

(四)关于幼儿园教学  

本部分主要从教材选择与使用、教学方法、家庭作业布置、“家、园互动”“家、园共建”等五个方面来描述幼儿园的教学状况。  

幼儿园教师大多选用适合本园的教材,采用游戏法、演示法、探索发现法、体验法、讨论法、讲授法等多种方法教学。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一般是讲故事、游戏、户外观察等活动,不给幼儿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幼儿园定期组织家长会及培训活动。幼儿园教师较常采用联系家长的方式是:电话占86.1%,个别谈话占78.4%,校讯通占64.6%,家访占51.3%,微信占43.9%,手机短信占42.8%,家长讲座占42.0%,家长来园参观面访占12.4%。家长联系幼儿园老师的方式,主要通过电话占88.2%,手机短信占40.0%,校讯通和微信分别占27.0%和25.7%,园访占8.9%。  

(五)关于幼儿园的民族教育  

本文从民族教育认知、传授状况、传授内容、主要途径、存在问题等五个方面来描述粤北地区幼儿园民族教育开展状况。  

幼教工作者较幼儿家长更重视民族文化的传承。近80%的幼教工作者认为很有必要实施民族文化教育和教学,占60%的幼教工作者在教学中经常向幼儿传授有关民族文化的知识。教育者主要通过民族传统节日和自己搜集的资料等实施民族习俗、民族技艺、民族服饰等知识的传授,家长还较多实施民族语言的传授。幼教工作者认为当下民族文化教育的传承主要问题是家长不重视和政府不重视,分别占77.6%和26.8%,家长认为政府不重视、家长不重视、孩子不接受、幼儿园不重视,分别占46.0%、26.5%、23.3%、12.6%。

建议与对策

(一)继续加大学前教育投入,保障儿童安全,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改善学前教育机构的环境设施,宜将保障幼儿的安全置于重中之重  

幼教工作者理应将幼儿安全置于首位。3~6岁的幼儿因为缺乏生活经验,对生活中的新鲜事物具有好奇心,还没有建立危险意识,所以是最容易发生危险的年龄。幼儿园要加强幼儿安全保护,培养幼儿安全意识,避免安全伤害;家长应重视幼儿安全意识和自护能力的培养,要根据幼儿年龄阶段特征和身心发展特点,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防护教育,给幼儿创造实践锻炼自护技能的亲身体验机会。  

(二)全社会重视学前教育,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  

近年来,人们逐步认识到学前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越来越意识到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是中小学教育质量以及孩子未来发展的基础与保障。但社会上仍有许多人士对学前教育的性质、功能、目标、内容的认识存在偏差。幼儿园理应承担幼儿家庭教育咨询、指导、社会宣传的义务,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  

(三)着力提高幼教工作者的待遇和专业素养,打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提高学前教育教师的待遇,如住房、医保、社保等待遇,保障其工资与义务教育教师相同。薪资待遇的提高可吸收更多优秀学前教育教师投入到幼儿教育事业中来;严格执行教师资格准入制度,通过培养机构的课程建设和教师资格考试,保证幼儿园教师的质量。师范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应注重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等实践能力;全方位培训教师。实施继续教育轮训,通识性培训和专业性培训相结合,有计划地提高幼儿园教师各种能力和整体素质,定期组织幼儿园管理人员培训,不断提升各级各类幼儿园园长、副园长等幼儿教育机构负责人履行岗位职责必备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四)充分利用民族传统节日,实施民族文化教育  

幼儿教师应熟知本地区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主动积极开发具有民族特色,同时又贴近幼儿生活、容易被幼儿理解和接受的民族文化资源构建本园课程体系,形成具有文化生命力的民族幼儿教育。幼儿教师应积极创设民族传统节日的氛围、情景,设法调动幼儿参与节日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幼儿喜爱节日文化的情感。家长要做民族传统文化的主动传承者,家长应注重家庭民族氛围的营造,使幼儿对本族独特的民族风情,包括生活的地域、家庭结构、房屋建筑、语言、服饰等文化形态有所了解,带领幼儿在民族传统节日与仪式活动中感受本民族文化。现代大众传播媒介可在传承民族传统节日文化中起重要的作用。可通过影响大、普及率高、消费门槛低的电视等媒介,传承民族传统节日文化。不同语言、不同文化背景的幼儿都可以通过音乐、体育、舞蹈等多种形式的节目,获得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的熏陶。  

作者:韶关学院 王剑兰 李城 杨翠

编辑:姜新娣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