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山“谣”》《榫卯》获省“五个一工程”奖 韶关获奖作品数在全省排名第六位

广东省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表彰座谈会日前召开,会议表彰了代表我省文艺创作生产最高成就和水平、深受群众喜爱、具有广泛影响力和市场覆盖面的62部优秀作品。韶关收获丰硕成果并实现多项突破,市委宣传部被授予“组织工作奖”;原创音乐剧《过山“谣”》和电影《榫卯》获得优秀作品表彰。韶关获奖作品数在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中排名第六位,电影类别申报工作实现零突破。  

近年来,我市通过出台《韶关市社科和文艺精品创作申报扶持工作(修订)方案》,每年拿出100多万元专项资金和近400万元文化建设资金,采取政府购买、直接扶持、委约创作等方式,不断推出具有较好社会影响力的文艺精品。我市先后出版了《水滴》《锋面雨》等20余部反映粤北历史和现实的文学作品,歌曲《铜铃悠歌》获省“五个一工程”奖;创排了粤北采茶大戏《枫树湾近事》《51号信箱》等,《51号信箱》被列为省文艺精品创作重点项目,并将参加省国庆70周年展演,9月23日在广州上演;委邀中国音协主席叶小纲团队对韶乐进行新的艺术诠释,创作了大型交响组曲《新韶九章》。  

获得此次省“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表彰的《过山“谣”》以音乐剧为表现载体,整合多种舞台表现手段,讲述了在盛大的海外瑶族嘉年华上,因为一首天籁的瑶歌,从小在国外生长的瑶家后裔乔治(瑶族名字“拉高”)带着父亲宗孝50多年的夙愿回国寻根的动人故事。故事取材于韶关,超过80%的场景在韶关拍摄、并在韶关首映的电影《榫卯》,通过一对父子在他乡异地重建家族祠堂的故事,深刻展现了时代变迁下传统与现代的冲突、新与旧的抉择、家族使命与商业利益的取舍。  

这两部作品获得省“五个一工程”奖,充分展示了我市文艺创作领域的生机与活力。下一步,我市将深入贯彻落实《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行动计划》,紧紧围绕“全力筑牢粤北生态屏障,打造绿色发展韶关样板”目标,主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大市场,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举办好音乐舞蹈花会、“姓氏文化节”“十月朝”等特色群众性文化活动,推出更多叫好又叫座的文艺精品,为文化强省和大湾区文化建设作出韶关贡献。

作者:韶关日报记者 吴梦雁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