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荡漾花千树 文明实践气象新——乳源瑶族自治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综述

春风荡漾花千树,文明实践气象新。2018年8月,地处粤北山区的乳源瑶族自治县被列入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从此,全县瑶汉人民砥砺前行,迈上奋进新时代、创造新文明的征程。

乳源瑶族自治县是广东省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之一,被誉为“世界过山瑶之乡”,全县人口22.66万。试点工作开展以来,乳源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主线,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建立健全机制体制,创新工作方式,探索归纳出“四维同创”的“乳源探索”,即:“十个一”阵地建设标准、“2+N”队伍构架、“双重”激励机制、“6+X”与“九结合”实践模式,形成“8868”样板成果,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乳源瑶乡落地生根结硕果。

乳源洛阳镇深洞村茶园。冯兆宇、李新华 摄

整合资源重阵地  文明实践有长度

文明实践千万条,建立阵地是头条。乳源在建立文明实践中心、文明实践所、文明实践点和文明实践广场等场地时,注重资源整合,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按标准建立了一个实践中心、12个实践所、50个实践站、126个实践点的文明实践场地,初步建起了纵向涵盖县镇村、横向辐射党政群,新时代文明实践网络全域覆盖城乡,搭建了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服务、体育服务等五大实践活动平台。

该县在实践中心阵地建设方面,整合瑶族风情园中的文化馆、民族文化传承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大学、过山瑶博物馆等设施资源;在文明实践所、站阵地建设方面,利用镇、村及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会议室、党员活动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农家书屋、农家祠堂等场地,打造了文明实践所、站。东坪镇雕子塘村利用文化室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集阅读、会议、交流、议事于一体,起到了多功能的作用。该村还利用村前门坪,设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面积近1000平方米,设置了宣传栏、安装了路灯、进行了绿化美化等,形成平坦、宽敞、整洁的场地,也成为村民文化活动重要场所。大桥镇深源村利用公共议事厅设立了面积约250平方米的文明实践站,利用大门坪设立了面积约3000平方米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成为村民举行活动的平台、舞台。每逢节日举办演讲会、演唱会、演艺会,村民穿着盛装、敲锣打鼓、张灯结彩,欢聚一堂,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故事、深刻体会讲出来,把自编自演的节目展现出来,把好歌好词好曲的声音唱出来,把好人好事的典型传出来……  突出特色重主题  文明实践有高度

文明实践千万题,关键要突出主题。乳源在文明实践活动中,在不同区域、不同行业,探索具有民族特色的主题。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30讲,改革开放40年·群众话家乡巨变,绿水青山共守护·防火安全进万家,中国梦·劳动美农村大比武,激情广场·幸福乳源群众文化表演,非一般的乳源“非遗”传承汇演等等。

在文明实践推进过程中,主要采取三个方面的举措。一是“6+X”“九结合”传播新思想。以多人讲一课的“6+X”活动形式开展各类宣讲活动,以汉语和瑶语相结合、讲与演相结合、“派单”与“点单”“换单”相结合等“九结合”的实践模式增强实效,推动新思想深入民心和落地生根。去年至今,共开展系列实践活动160余项近400多场,参加活动群众近27万人次。“学习早班车”“双语”广播、“新时代百姓说”系列百姓宣讲活动、“唱响新时代·欢庆中国年”村晚系列活动、“我运动我快乐”农民趣味运动会等活动在各镇、村轮番上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二是通过民俗文化节庆唱响新时代。用好民俗节庆文化,以政府引导、民间参与的形式,把新思想融入“十月朝”“消怨火”糍粑节等瑶族客家民俗节庆活动,有效促进民族文化认同,助推乡风文明;创作实践新时代文明的瑶族歌舞,充分发挥瑶族群众能歌善舞的特点,围绕宣传新思想,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歌舞,让新思想看得见、听得懂、传得开。三是成立互助会助推乡村振兴。成立瑶汉百姓互助会,通过瑶汉百姓互相帮助、资源共享,形成邻里和谐、守望相助的文明新风,实现群众服务群众的目的;推动瑶绣产业化,建立国家非遗瑶绣传承基地,成立“妈妈制造”瑶绣合作社,实行“政府+学校+合作社+志愿者+农户”的合作模式,推动非遗项目产业化,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经过文明实践,农村气象焕然一新,村风更正了、民风更纯了、心灵更美了、观念更新了。

组建队伍重服务  文明实践有广度

乳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聚焦队伍建设,聚焦服务质量,聚集实践效果。

组建了综合素质高、战斗力强、经验丰富的志愿者队伍。目前,志愿者队伍人数近万人。在队伍结构上,主要采取“2+N”志愿服务构架模式。“2”指的是县文明实践中心宣讲团+服务队;“N”指的是所、站的实践队伍。调动乳源义工协会、乳源救援辅助队等社团组织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为乳源新时代文明实践加油鼓劲、添砖加瓦。

如今,该县现有206个队伍,近万名志愿者奉献瑶乡,服务乳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自2018年8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展至今,共开展活动400多场。有干部办实事、专家讲理论、能人传经验、好人教品行、文艺传承、政策解读、农技科普、扶贫济困、道德弘扬等多方面的内容。

2018年8月,全县550名乡镇领导干部,直接联系帮扶群众1600户,把“直通车”开到农民群众家中、田间地头,畅顺沟通渠道,落实惠民政策,就地解决困难。2019年3月,为做好清明节期间森林防火工作,全县1000多名党员干部分赴农村,上山下乡开展移风易俗文明祭祀志愿活动,倡导鲜花祭祖无烟祭祖。经过推动,乳源瑶乡改变了祭祀燃放烟花爆竹、点烛、烧纸等千年的传统,为保护绿水青山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2019年1月11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乳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唱响新时代·走进乳源”大型慰问演出活动。1月26日,央视“快闪”《我和我的祖国》活动来到乳源,吸引了上万名群众参与,志愿者的热情服务,保证了活动良好的秩序。

突出校园重基地  文明实践有深度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为实现“少年文明,乳源文明”的目标,让全县青少年接受新时代文明实践教育,挑起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任,乳源设立了以学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基地,拉开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大幕。

乳源金禧小学在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中,传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到学校发展的各个方面,使之在校园中落地生根,利用“金小早晨、诗意金小、灵动校园、学生社团、学校管理”等刊物、窗口、长廊,源源不断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培育了校园文化,改变了师生的精神面貌。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乳源教育部门找准切入角度,把瑶族传统文化、瑶族风情、瑶族历史等紧密结合起来,将其引入校园、融入课堂,使学生经过新时代文明实践,既懂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本质,又懂得瑶族文化知识,达到双收获的目的。

乳源民族实验学校注重瑶族传统文化教育,专门制定了《瑶族文化传承教育实施方案》《瑶族文化传承教育课程计划》,撰写了《乳源过山瑶音乐进课堂的研究与策略》的重点课题,编写了《瑶语》《瑶韵》校本教材。

学校在各年级学生中开展瑶族刺绣、瑶族民歌、瑶族舞蹈课程,让学生学习瑶族传统文化,接受瑶族传统文化熏陶,也让瑶族文化代代相传,更让瑶族文化发扬光大,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开花结果。校长马靖辉欣慰地说:“全校现在近1500名学生,个个都喜爱瑶族文化,都有浓厚的兴趣、有积极的态度、有高涨的热情。”

乳源一小通过“小手牵大手”,传播新时代文明实践精神,让家长文明接送孩子。学校现有4000多名学生,从前有个别来接送孩子的家长随意丢烟头、果皮、塑料袋等垃圾,行为不文明,影响校容校貌。为消除这种现象,学校向家长宣讲家长行为不文明影响学生不文明的道理,劝告家长消除不文明的现象,并布置了接送区的环境。这种方法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如今接送区干干净净,井然有序。

突出规章重制度  文明实践有力度

乳源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中,注重建章立制,注重“一体化布局、一盘棋推进、一张图作战”,注重执行监督等。

在统筹上,坚持县委举旗,把新时代文明实践纳入县委中心工作、重点工作,组建了由县委书记担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在管理上,构建了县、镇、村三级齐抓共管体系;在制度建设上,建立了总指挥站制度,建立了分工协作制度,建立了经费保障制度,建立了监督激励制度等。如制定印发了实践中心(所、站)的《建设标准及日常管理制度》《志愿服务队伍建设管理制度》《实践活动开展制度》《县领导挂点联系月报制度》等,形成了制度建设、队伍建设、阵地建设、活动程式一体化标准格局;形成了全县动员、全民动手、上下联动、左右互动、纵横促动的一盘棋推进的格局;营造了领导加油干、干部拼搏干、群众奋力干挂图作战的浓厚氛围。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在乳源瑶乡掷地有声、抓铁有痕、结出硕果。(韶关日报记者 张瑛 刘新晖 特约记者 赖南坡 通讯员 李新华)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