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向发力”做好人才“引育留”——乳源高质量推进人才工作综述

今年以来,乳源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认真落实省委、市委人才工作部署,紧扣“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主线,聚焦产业发展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从机制、资源、环境三向发力,高质量做好人才工作“引育留”三篇文章,推动人才入县下乡,支撑县域、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制度建设上发力,做好“引才”文章

“千秋基业,人才为先”。乳源坚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将人才发展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高引才开放度和精准度,出台相应的人才引进计划和配套措施,瞄准“高精尖”、突出“急缺专”、解决“老大难”,实现人才集聚与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  

该县印发《中共乳源瑶族自治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2023年工作要点》《乳源瑶族自治县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人才入县下乡十条措施》等文件政策,明确人才重点任务,细化责任分工,全面抓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统筹谋划。  

针对人才队伍建设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通过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到人才相对集中的学校、医院、企业等开展人才工作调研,为靶向施策、完善人才引才体制机制打下基础。  

同时,坚持“刚柔并济”的引才思路及“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引才理念,打破户籍、地域、身份、档案等刚性约束,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性”,采用多种方式招才引智。一方面,通过“网络招聘+现场招聘”的方式组织人社、卫健等部门发布招聘公告4次,到南宁、贵州等地举办宣讲会、参加双选会10余场,与39名硕士研究生签订协议;另一方面,依托县人才驿站平台,柔性引进107名专家学者莅临乳源开展实地考察、调研指导等各类人才活动73场,为推动乳源高质量发展凝思汇智、搭桥牵线。

在资源统筹上发力,做好“育才”文章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工作,基础在培养,难点也在培养。乳源立足发展特点、资源要素优势,分领域分类别加大人才培育力度,力求在人才培育环节上见实效。  

结合“韶关保姆”“丹霞月嫂”“韶关工匠”以及乳源“一席特色菜”品牌的打造,统筹利用各类资源,多层次开展技能培训,促进劳动力技能就业和增收致富。今年以来,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惠及1392人,“粤菜师傅”新增获证51人,“南粤家政”新增获证79人。  

通过选送医疗卫生人才到省二院规培和进修,举办县中小学(幼儿园)德育干部管理能力提升培训班、人才及选调生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提升培训班等,选派一批当地技术骨干前往发达地区学习最前沿的知识、最先进的理念和最实用的方法,力求将在外“学习成果”转化为在乳源的“发展成效”。  

聚焦医疗卫生重点领域发展需求,推动设立“岭南名医洪楚原工作室”“王笑民教授乳源工作室”,充分发挥知名专家的“龙头”作用,不断在学科建设、技术推广、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成效,逐步提升本地人才操作技术、基础理论和业务水平。工作室成立以来,累计接诊病人90余人次,开展或指导疑难手术30台,带教7人,培训医务人员150余人次。

在环境优化上发力,做好“留才”文章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要拴心留才,既要事业留人、待遇留人、也要感情留人、纽带留人。乳源坚持以情促留,大力营造敬才重才的社会环境、识才用才的工作环境、优才留才的生活环境,将服务体现在“关键小事”上,将关爱落实到“急愁难盼”处,用心用情解决人才“后顾之忧”。  

落实“每年500万元人才资源开发专项资金”政策,最大限度为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提供资金保障。今年人才资金预算为1130万元,已发放第一、二季度人才各类津补贴348万元,大大提高了人才工作的积极性。  

深入实施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人才制度,及时调整乳源瑶族自治县县领导联系服务高层次人才安排方案,安排29位县领导对接联系58名紧缺及高层次人才,通过座谈交流、电话咨询等方式推动问候、问情、问需、问策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丰富人才休闲活动形式,通过开展“浓情端午”乳源人才交流主题活动、丹霞英才座谈会以及建设400多平方米的人才活动中心等,为人才在工作之余的互相交流、休闲娱乐创造机会和平台。  

加大人才工作宣传力度,在中央、省、市媒体发表与人才工作相关的新闻报道20余篇,对人才工作的经验做法和优秀人才先进事迹进行广泛宣传,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环境。  



作者:韶关日报全媒体记者 文静 通讯员 卢俊辰

编辑:何敏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