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化县早谋划早部署扎实推进春耕生产奏响乡村振兴“奋进曲”

立春过后大地回暖。仁化县春耕春播大幕迅速开启,一幅幅“春忙备耕图”正在仁化田间地头徐徐展开。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仁化县将聚焦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积极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早谋划、早部署,迅速掀起春耕备耕热潮,坚决守牢粮食安全底线,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连日来,该县抢抓春季施工“黄金期”,精准施策,强力推进全县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确保按质按量按时完成建设任务,助力春耕生产。截至3月15日,全县犁耙办田3.2万亩,早稻育秧面积2.7万亩(折大田),储备杂交水稻种5.5万公斤、杂交玉米种子3.2万公斤、化肥1.5万吨、农膜300吨、农药65吨。 

长江镇蔬菜基地采摘忙。

仁化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该县今年计划农作物播种面积40余万亩,其中春种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4万亩,油料作物6.3万亩,蔬菜1.8万亩。为确保今年完成目标任务,该县下一步将加强和财政部门、各镇(街)协作,落实各类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同时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加强耕地保护,推进“非粮化”整治和撂荒耕地复耕复种等工作,为全年农业生产打好坚实基础。

强化责任落实 为春耕备耕保驾护航

一年之计在于春。仁化县高度重视春耕备耕工作,为此,该县及早制定《2023年仁化县粮食生产工作方案》,加强粮食生产“三包四到”责任体系建设,巩固深化县领导包镇、镇领导包村、村干部包村小组的“三包”责任制度,将粮食生产任务分解落实到镇、到村、到田,细化到茬,扣紧责任链条,狠抓粮食生产。为进一步加强对各镇(街)粮食生产工作联系、指导以及督促检查,推动全县粮食生产各项工作落实,确保高质量完成上级下达的2023年度粮食(包含大豆)生产目标任务,该县印发《仁化县农业农村局2023年粮食生产联系工作方案》,成立11个以班子成员和有关领导为组长的工作组,每组成员由1-2个业务股室人员组成,分片负责和联系指导1个镇(街),同时,成立3个技术指导组,指导联系片区粮食生产技术工作。  

2月14日,仁化县印发《致全县农民朋友的一封信》,引导农民早谋划、早安排、早落实春耕春播,同时向广大群众宣传春耕生产知识,中央、省市及该县出台的一系列助农惠农政策,粮食安全、耕地利用管理等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营造良好春耕生产氛围。全县各级农业部门共出版墙报12期,出动宣传车122辆次,悬挂宣传标语2000多条,印发宣传资料3万份。  

为确保农资市场安全可靠,保障农民购买放心农资,仁化县组织执法人员陆续深入到全县各镇(村)农资门店,对春耕生产所需的种子、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物资进行专项执法检查,严厉打击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全力护航春耕备耕。截至目前,全县共出动执法人员68人次,检查各类农资经营门店46家,确保广大农户在春耕生产中能“播下放心种、施上放心肥、用上放心药”。此外,他们还成立仁化县农技工作专班,分组包片开展春耕生产指导服务。今年以来共组织专家、农技人员246人次,深入生产一线开展春耕生产指导服务,推广应用统防统治、绿色防控、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等技术措施,提高技术到位率和生产水平,切实解决农业生产和农民群众实际困难。

兴修农田水利 高位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近日,笔者在周田镇较坑村千亩高标准农田区看到,二三十名工人正在田里整平秧垄、抛撒谷种、覆盖拱膜,每道工序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田间地头呈现一派繁忙的春耕景象。早播的秧田里,掀开薄膜,一盘盘绿油油的秧苗整齐地铺放在苗床上,长势喜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该农田区负责人曾四超介绍,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正是水稻育秧的好时机,现在播下的谷种,预计清明前后就可以移栽。“我们一共育了30亩秧苗,育秧期结束后,大概在4月5日左右开始插秧,一共要插秧1400多亩。”曾四超说。 

机械化犁耙办田。 

据介绍,近年来,仁化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部署,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落实“藏粮于地”、提升粮食产能的重要抓手,创新建立“县+镇+村+农户+保险”的建后管护机制,确保高标准农田建得好、管得好、用得好,确保良田良用,筑牢粮食生产根基,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截至今年2月底,仁化县2022年1.43万亩高标准农田已全部完工,兴建各类溉排渠道、机耕路、桥涵、水闸、渡槽等一大批农田水利设施,全县高标准农田达22万余亩。仁化县立足防御冬春连旱,时刻绷紧“抗大旱、抗久旱”这根弦,坚持政府投入、群众投劳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引导发动群众开展冬修水利集中“清淤疏浚”行动,共恢复损毁农田560亩,清淤疏浚42242米,清理回填土方4366立方米,清理涵闸90个,修复灌排渠道14500米、陂头58个、机耕路13000米。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实现全年农业和粮食增产增收奠定坚实基础。 

此外,为解决“非粮化”整治后家庭式种植水稻面积小、效益低问题,县农业农村局还积极引进大户对整治后耕地实施集约化、规模化经营。2022年经营百亩以上的大户共计17家,面积达4000多亩,其中大桥镇共和村通过“整合资源、灵活措施”将本村涉及农户120户的200亩“非粮化”耕地,通过减免租金流转、代耕代种、托管经营等方式流转给大户开展整治,实施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同时带动农户家门口就业,2022年整治惠及农户800多户。为解决“非粮化”耕地碎片化现象较普遍、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地力出现严重减退的三大痛点难点,引进大户后,多部门通力合作、统筹资源,通过“小田变大田”、高标农田建设、深耕改土,将共和村300亩瘦田变良田。

坚持绿色发展 稳步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仁化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实现全年农业和粮食增产增收奠定坚实基础。仁化县是粮油整县整建制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县,今年早造全县共创建3个连片1000亩以上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千亩方,每个千亩方辐射带动万亩示范片;2个连片100亩以上花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百亩片,每个百亩片辐射带动万亩示范片,着力打造“高产创建3.0升级版”,推进主导品种主推技术集成落地,进一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推行统一良种供应、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防控、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机械作业的“五统一”技术示范,核心示范片内所需主要农资进行部分补贴。实现良田、良种、良法、良机全程配套,将专家产量切实转化为农户产量,把典型小田产量转化为普通大田产量,促进全县水稻大面积均衡增产。截至目前,全县已发放第一批绿色高质高效项目花生种3600公斤、尿素2000公斤、复合肥8000公斤、水稻种子4582.5公斤,累计组织实施主体举办绿色高质高效水稻、花生技术培训观摩活动2场次,参加人数85人次,起到“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示范辐射引领带动作用。

大力复耕复种 夯实粮食生产安全根基

“我种地一辈子,还从来没种过这么好的地。”仁化县周田镇麻洋村垦造水田种植户徐大爷告诉笔者。“以前这里都是荒地草地,没什么人愿意种粮。自从县里来人垦造了水田交给我们种,年年都能大丰收。”  

周田镇较坑村有序开展水稻育秧作业。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仁化县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市关于耕地保护的工作部署,坚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谋划推动撂荒耕地整治工作,2021年以来完成复耕复种4375亩,复耕率100%。该县全面推进水田垦造工程,让“荒废”土地“活”起来,为实现土地利用效益最大化,该县着力将低效园地、草地改造为高产水田,形成“耕地指标”和“水田指标”双重效益,成为老百姓增收的良田,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助推乡村振兴。  

据介绍,仁化县近年来大力开展退果还粮工作,积极开展“非粮化”奖补政策宣传工作,引导村民对失管果园进行清理,2023年计划清理失管果园8000亩。在丹霞街道狮井村,村民积极响应上级政策,对300余亩失管果园进行清理,并复耕复种粮食作物;在夏富村,村委会积极开展“非粮化”整治宣传引导工作,村委会作为担保方,引导村民统一聘请挖机师傅对失管果园进行清理,有效减少村民清理成本,待完成验收获取补贴后再支付清理费用,极大地减轻村民的负担和思想顾虑。 

清理失管果园。 

该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为了将撂荒地整治工作落到实处,仁化县对全县11个镇(街)125个村(社区)开展地毯式排查,摸清家底,根据撂荒地不同类型制定“一地一策”整治方案,实行责任包干制,即县领导包镇、镇领导包村、村干部包组包户,还明确整治目标任务、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实行动态管理、台账推进、挂账销号,采取“四个一批”即鼓励农户自主复耕一批、规模流转一批、委托代耕一批、集体代管一批的措施,确保每个地块有人管、能复耕、见成效,并结合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把整治任务细化分解到镇、到村、到组、到田。推行“社会出资+政府奖补+农民减租”整治模式,2022年激励引导41户种植大户流转20亩以上撂荒耕地共计1865.77亩,有效推动撂荒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将367亩撂荒地建成高标准农田。统筹涉农资金用于农业保险,减免农户80%的保险费用,基本实现撂荒地复耕农作物农业保险全覆盖,解决农民后顾之忧。

村民抢抓农时播种育秧。

文字:建喜 刘璐 叶若熙 邱华芳 刘靖 余东

图片由仁化县委宣传部提供

编辑:李建群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