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叠翠 绿意栖居——韶关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综述

2018年,韶关正式启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并于2019年在全省率先提出全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战略决策,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聚万众之心,致力“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在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冲刺阶段,为全面展示创森工作的重要成果、重点举措、特色做法及典型经验,提升公众对创森工作的知晓率、支持率和满意度,本报从即日起推出《韶关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成果系列专题报道》,敬请垂注。


绿野山川,群峰矗立。入夏的粤北韶关,是野生鳄蜥觅食出没,华南虎崽嬉戏“巡山”,桫椤、红豆杉舒展“身躯”的森林乐园。穿行其间,还可见遗留矿山“荒山复绿”,万里碧道绕城环抱,林业产业融合发展的景象。  


始兴县水南村的古树公园环境优美,绿意盎然,成为村民和游客休闲好去处。 韶关日报记者 冯兆宇 摄


为满足各类元老级“生灵”和珍稀动植物的“生活水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有森林面积137.17万公顷、林木覆盖率74.95%、森林资源核心指标数据均稳居全省前列、被誉为“全球北回归线同纬度上保存最完整的一块绿洲”的粤北韶关,在2018年正式启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于2019年在全省率先提出全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战略决策,并以“国家森林城市”这一反映城市生态建设的最高评价、展示城市形象的“金字招牌”,筑牢粤北生态屏障,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  


4年多来,随着“大地植绿、心中播绿、全民享绿”行动的铺开,国家森林城市建设36项指标均已符合国家标准,全市创森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奏响了“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水在城中、人在景中、绿在心中”绿色发展旋律。


创森之路:规划先行“咬定青山”


位于乳源瑶族自治县大桥镇新谷村的亚彩油茶种植基地,一颗颗小小的油茶果在绿色林海中“崭露头角”,随着夏风吹拂摇曳枝头,与漫山绿浪一起翻滚。这片曾经土壤贫瘠的石灰岩地貌区,经过石漠化治理,推广油茶种植,发展生态产业,逐步实现“治石富民”的愿景。  


植绿不停、苍翠入画的不仅是山间林海。走进武江区,万里碧道沿线的樟树公园、龙归粮仓、南岸瀑布、江湾榕树广场等景观,串联城市“绿脉”,点缀城市“绿星”,激活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2018年4月,韶关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得到国家林草局正式批复。2019年初,高标准编制了《广东省韶关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8-2027年)》和《韶关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施方案(2018-2021年)》,随后召开创森工作动员会,并在全省首次提出“全域创森”概念,构建起市级和县级森林城市、森林小镇、森林乡村四级联创机制,全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工作格局由此形成,森林“走进”了大街小巷、道路水岸、驿道沿线……融入城市的毛细血管。  规划先行,纲举目张。作为全国重点林区、南方重点集体林区、广东林业大市,素有“珠江三角洲生态屏障”和“南岭生物基因库”之称的粤北韶关,立足资源禀赋优势,把森林城市建设作为保护城市生态、提升城市品质的重点工程来抓,在组织领导、执行落实、资金保障等方面不断持续“加码”。 

 

创森之初,韶关随即成立了由市长为组长、副市长为副组长,相关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韶关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市、区)参照成立县级创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和督促指导各类项目建设;同时,按照总体方案和实施规划,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生态善美韶关”为重要抓手,按照“一核七星、三屏六廊、多节点”的建设布局,着重打造“国家森林城市地级市—县级国家森林城市—广东省森林小镇—国家森林乡村”上下四级联动式建设新格局。  


在“兵马”与“攻略”兼备的同时,2018年以来,韶关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相关政策支持,投入国家森林城市建设资金达150多亿元,年均投入近40亿元,为高效率保障森林城市创建储备“粮草”;先后出台《韶关市野外用火管理条例》《韶关市皇岗山芙蓉山莲花山保护条例》《森林防灭火举措“23条”》,建立健全了森林火灾预防、扑救、保障三大体系,为森林城市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2020年8月,全市7个县(市)均实现了创森申请和总体规划的“双备案”,成为全省首个实现全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双备案的地级市。


创森之举:五大行动“内外”兼修


“我走在森林公园里来一杯Mojito,站在韶阳楼看那满眼绿色,深呼一口气,你会更加惊喜,浓郁的负氧离子让你脑袋清新……”2020年7月,一首氧分十足、热情洋溢的韶关创森版《mojito》正式上线,它由“韶关创森宣传党员先锋队”自编自导自演,通过改编歌词和MV画面,展示传达“创建森林城市,共享生态文明”理念,提高公众对创森的知晓率和参与率。  


青山绿水育灵蕴的MV画面,是粤北韶关实施“森林生态、森林服务、森林产业、森林生态文化、森林支撑”五大体系建设,开展全面增绿、爱绿护绿、强力还绿、及时补绿和见缝插绿的成果体现。  


随着创森工作的深入开展,韶关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推进国土绿化、生态保护修复治理、古树名木保护利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绩。截至目前,全市记录在册的陆生野生动物575种、野生植物2686种,列入国家和广东省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名录193种;现存古树名木8316株;创森以来,全市累计完成造林与生态修复(造林更新)面积7.51万公顷……  


随着韶关推进城区绿化、镇村绿化,打造精品公园,提升道路水岸绿化,完善驿道沿线绿化,城区绿化覆盖率提升至44.99%;打造48个“山绿、水清、天蓝、景美”的国家森林乡村;市辖三区共完成75个小公园、小绿地建设,城市生态格局日趋优化;全市道路绿化率达93.43%,累计完成驿道沿线景观林提质26公里……  


随着韶关力促生态文化,发展森林产业,丰富森林文化成果,创森以来全市累计参与义务植树660万人次,年均义务植树尽责率达97%;全市林业产业总产值230多亿元,形成“特色经济林基地、竹木精深加工、林下经济、森林生态旅游”四大产业发展格局;全市公众对创森工作的知晓率、支持率、满意度均达96%以上,广大市民已成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重要力量…… 

 

在“内外”兼修的创森工作举措中,如今走进韶关城乡,可眼观青山巍巍、碧水流淌,耳闻清脆鸟鸣、沙沙树声,徜徉在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乡村公园组成的绿地公园体系,探索于生态与产业双赢的新型林业产业化发展道路,满足日益多元化的生态需求,共建共享日益浓厚的绿色生态。


创森有为:打造品牌提供路径


“左莲花、右芙蓉,万年弓箭射云龙。十字萝纱筛豆粉,浈武江绕帽子峰。”坐落于韶关这首传统民谣提及的文化名山——莲花山的韶关国家森林公园,在第三届“中国最美森林”评选活动中,其针阔混交原始次生林成为广东唯一入选的“中国最美森林”。  


安家在这片植被繁茂、花香鸟鸣的“中国最美森林”,致力于华南虎种群繁育研究的韶关华南虎繁育基地,2021年创下了“一年繁育三胎四崽”的纪录,为全国先例。  


随着全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的推进,虎啸山林的粤北韶关,森林质量稳步提升,森林布局渐趋合理,生态环境日益完善,也形成了韶关独特生态品牌。  


穿行于千年石楠郁郁葱葱,桥因候鸟停建,秋沙鸭群留韶越冬,重现“梅关古道、渊源珠玑”和“西京古道、通济湘粤”生态文化的古驿道,可见沿线绿阴铺野、森林贯穿古今。2022年,南雄市梅关古驿道重点线路生态修复项目入选“广东省第二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十大范例”。


纵观各领域,韶关着力推动各项试点示范工程,也探索出绿色颜值和金色产值共生共赢的路径。  


——推进南岭国家公园建设,持续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探索完善南岭国家公园建设的相关标准与规范……  


——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武汉植物园共建南岭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研究院(韶关),与生态环境部华南环科所共建粤北生态环境研究院,打造粤北生态文明科研新高地……  


——积极探索碳达峰碳中和实现路径,举办碳达峰碳中和丹霞论坛,入选广东省碳中和试点示范市,挂牌成立广东省碳中和研究院(韶关),探索韶关助力“双碳”新模式……  


——以“石漠化区域综合治理”“南粤古驿道生态修复”“油茶营造助推乡村振兴”为特色,成功竞选全国首批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构建城乡一体的国土绿化体系,形成韶关国土绿化试点示范效应……  


——认真贯彻“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理念,投入近90亿元实施300余个项目,实现山水林田湖草19项试点绩效目标全部达标……  


全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只有进行曲,没有休止符。青山叠翠、绿意栖居的粤北韶关,正举全市之力扛起生态建设使命和担当,致力建成森林生态体系完善、林业产业发达、林业生态文化繁荣、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国家森林城市,为全省构建区域发展新格局提供重要生态支撑,为实践创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供“韶关路径”,谱写韶关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新“韶乐”奏响粤北生态屏障绿色最强音。


作者:韶关日报记者 吴梦雁 通讯员 黄秋亮

编辑:谢馨仪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