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线资源是分布在江河两侧及湖泊、海洋沿岸一定范围的陆域和水域空间。为推进岸线资源资产价值化,近日,市委、市政府印发《韶关市关于推进岸线资源资产价值化的实施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方案》以发挥“一江好水”效应为目标,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岸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助推“一江好水”转化为“黄金水道”能力明显增强。
让岸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岸线资源是江河流域经济带发展的核心要素,河流流域经济带的岸线空间以其航运和水资源的优势,吸引大量基础工业集聚,是发展工业的物质技术基础。为助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方案》中明确,立足我市优越的生态本底、资源优势,深入挖掘可价值化的岸线资源资产。
同时,《方案》提及将建立岸线资源资产价值化专项试点,以点带面的资源资产价值体系、明确界定资源资产产权、实现岸线资源资产价值化。明确到2023年,岸线资源资产梳理、价值发现与核算工作顺利推进,重点岸线资源资产价值化试点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到2025年,重点岸线资源资产价值化成果显著,形成有韶关特色的岸线价值化新模式,助推“一江好水”转化为“黄金水道”能力明显增强。让岸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努力走出一条既符合韶关实际又具有借鉴意义的资源资产价值化路子,打造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韶关样板。
合理配置和利用岸线资源
据了解,我市岸线资源资产价值化秉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坚持重点突破、改革创新;坚持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合理配置和利用岸线资源。
《方案》中提及岸线开发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资源资产价值转化实现路径。并健全完善统一规范的资源资产市场体系,将岸线资源资产纳入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发挥市场在资源资产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在开发利用我市岸线资源中,《方案》提出,要确保岸线开发生态化、低碳化,增强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与综合效益,资源资产“保值增值”、利用效率不断提高为岸线开发的基本原则。同时,坚持保护优先、合理开发、永续利用,彻底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守住岸线生态安全边界。
推进试点工作探索韶关模式
据悉,我市相关部门正在开展岸线自然资源调查,并推进健全岸线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体系,并完善岸线使用权相关制度,科学组织资源的有效利用途径并确定岸线使用权的年限和取得使用权的方式及程序。
同时,科学合理评估各类自然岸线的资源价值,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从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用角度,科学评估岸线土地资源资产价值,科学划定岸线资源范围,确立岸线资源建设所需要的配套开发用地范围,明确岸线资源建设规模。
目前,我市积极推进韶关港北江港区岸线资源资产价值化试点的各项前期工作,以白土港作业区一期工程、新港改造提升工程、白土B型保税仓、韶关市区水上旅游项目为试点,开展岸线资源资产价值化试点工作。
探索以特许经营或政府资源有偿出让等模式实现岸线资源转变为资产价值。采用一岸线一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开展专业化运营,提升岸线资源的整体价值、使用效率与综合利用水平。
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共谋岸线资源资产价值化道路
为推进岸线资源资产价值化工作,《方案》明确,在2022年6月底前完成对辖区内规划岸线、管控空间范围及岸线后附近地块规划用地资源的摸排工作,建立台账。参照《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征地补偿保护标准(2016年修订调整)的通知》测算各类土地、建筑物和附着物的补偿评估价值,为今后实现资本化、价值化提供参考依据。并制定整治计划,对辖区内侵占岸线的行为进行查处取缔,从严管控、从严审批,防止无序开发建设。
同时,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疑点难点,精准把握政策,及时了解基层需求,做到信息共享、政策互通,凝聚多方力量,共谋岸线资源资产价值化道路。
作者:韶关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伟杰
编辑:刘璐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