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樟树今年280多岁!——记我市“十大樟树王”之仁化县丹霞街道麻塘村樟树王

在外人看来,它只是一棵枝繁叶茂、俊美雄奇的古樟树,但在仁化县丹霞街道麻塘村村民心中,它却是庇佑村人平安与幸福的“圣树”,保护树木,爱护环境成为村民口口相传的古训。

麻塘村樟树王。 王志珍 摄

在古树群里一枝独秀

仁化县丹霞街道麻塘村村头有一块平地,周围都是农田,一条能容汽车通过的村道贯通左右。这里地势平坦、视野开阔,最抢眼的是拔地而起的7、8株古樟树。这些樟树大小不一、形态各异、错落有致。樟树生长茂盛、绿荫如盖,形成一个天然遮挡烈日与风雨的场所。  

被评为樟树王的这棵是其中最大的。该树高16米,树围5.3米,冠幅25.5米,至今树龄有280多年。虽然在这林中鹤立鸡群、一枝独秀,但与其他樟树王相比,这棵古树的主干、冠幅等都不占优势。该树胜在其繁茂的枝叶、蓬勃的长势及优美的形态。树叶格外茂密葱郁,树形俊美雄奇,像极了楷书体的“伞”字,令人印象非常深刻。  

当地村民都喜爱到树底下纳凉聊天。村中一位老者告诉记者,自他开始记事起,这些古樟树就成了村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村里大人辛勤耕种劳累时,总会在这株樟树底下乘凉休息,小朋友也时常在树下玩耍打闹,盛夏傍晚常有古稀老人们围坐闲聊。”他说道。

“神君树”的来历

麻塘村这棵樟树王也称“神君树”,这个名字的来历与该村一位古代先贤有关。据介绍,在古代,麻塘村也算是一个诗礼簪缨之族,耕读传家,文化气息十分深厚,出了不少有名望的读书人,谭懋学就是其中的代表。  

谭懋学是康熙年间的进士,在任巴县知县期间勤政爱民、功勋卓著。据称,当时四川巴县连年干旱无雨,百姓颗粒无收、民不聊生。谭懋学心系黎民苍生,拨款放粮救济巴县百姓,又亲自率兵卒开山凿岭、砌渠引水、灌运农田,深受当地百姓爱戴,称之为“谭公”。康熙皇帝闻奏后龙心大悦,认为谭懋学治县有方,有功于民,亲赐“巴渝神君”牌匾。次年,又再赐“治行第一”牌匾,以资鼓励。  

谭懋学叶落归根回到家乡,死后葬在麻塘村。坟墓样式按清朝官帽样式设计,目前仍然存在。后来,墓边长起了一棵樟树,就是这棵樟树王。因为它长在谭公墓旁,因而也称为“神君树”。当地人认为这是谭公死后的化身,可以庇佑后代远离灾病,添福添寿。

村民心中的无价之宝

除了遮风挡雨、休闲娱乐,麻塘村古樟树在村民心里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村里一位年逾八旬的老妪说:“60多年前我嫁到麻塘村时,就是从这些古樟树下路过的,我们早把这些古樟树当作村里的一部分了。以前也有人出高价购买,我们也没有答应。因为在我们心里,这些古樟树是无价的。”  

“对面的山形似一条龙,这些树刚好处在正面位置,所以这里成为村民心中的风水宝地。”一位村民告诉记者,每年农历二月初二,村民们都会在樟树下“舞布龙”献技。舞龙队由10个身穿红衣的男子组成,其中一个高举龙珠作为指引,其他9个配合挥舞“龙头”“龙身”“龙尾”施展舞龙技巧。村民期望通过这种拜祭方式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也许是受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思想的影响,当地村民对这些古树都有一种特殊的情感,一代又一代的人对古树呵护有加,直至完整保存到现在。据传,日寇侵华有支日军路过麻塘村,当地密密麻麻的樟树遮挡了日军的视线,硬是没有发现村庄的存在,使村子免遭涂炭。村民认为是古樟树保佑了村庄,对古樟树更加爱护了。  

麻塘村于2019年被评为“国家森林乡村”及广东省“十大魅力古树乡村”。目前正在建设“绿美古树乡村”,全面加强古树保护。据统计,麻塘村现存古樟树184棵,已经挂牌的有93棵。麻塘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村距离仁化县城仅15分钟车程,距离丹霞山风景区约20分钟车程,具有交通便利的优势。为更好地保护与开发利用这些宝贵资源,该村拟把村庄打造成古树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业来带动村民致富,同时也让更多的市民、游客欣赏到古樟树的魅力。  

“村里凡是有樟树群的地方都已经进行了清表和环境整治,下一步将进行绿化和美化,完善基础设施,并添加一些健身娱乐设施,突出田园风光特色,打造集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生态古树村。”相关负责人说道。

文字:韶关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少华

编辑:刘青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