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夫妻”的别样情怀——记“广东技工”曹志辉和彭春燕

80后,一代具有鲜明改革开放烙印的人群。

80后夫妻,离开校园成家立业,曾经的掌上明珠,正陆续背负起来自社会、家庭多方重担,逐渐走向不惑之年。

曹志辉、彭春燕夫妻俩探讨班组管理工作。 范琳珍 摄

有这样一对80后夫妻,他们大学毕业后双双扎根企业生产一线,从事继电保护自动化工作。因为热爱,十几年来夫妻俩一直坚守在专业技术岗位上,苦练内功,用汗水和奉献维护电网安全。目前,丈夫曹志辉是南方电网广东韶关供电局变电管理所继电保护二班班长;妻子彭春燕则是该局变电管理所主任助理。

曹志辉:沉着冷静的干事者

在武江区变电站,曹志辉正在和同事一起认真巡视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情况,仔细核对每一个数据,反复检查每一条线路,安全就像是永远绷在他脑海中的一根弦。

曹志辉正在和同事一起认真巡视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情况。 范琳珍 摄

“这些工作主要是为了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这些装置起到保护我们线路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必须仔细认真,所有工作必须两个人同时进行,一个人做操作工作,一个人做监护工作。”提及继电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曹志辉对记者如是说到。

武江变电站内,曹志辉正在和同事一起认真巡视变电站二次设备的运行情况。 范琳珍 摄

2009年硕士毕业后,曹志辉从湖南来到韶关,进入韶关供电局工作,负责全市大大小小70多座变电站二次设备的保护和测控装置的维护工作。继电保护工作“点多面广”,一个变电站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条回路需要把控,现场工作一个小小的疏忽,就有可能导致保护误动,造成大面积停电。面对这种情况,作为班长的曹志辉主动挑起大梁,始终坚守在一线,先后完成三项创新攻关技术项目,编写了《现场安全生产风险控制手册》的安全质量实务操作指引,为变电工程现场实施风险管控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依据;在省、市电力行业刊物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并获得优秀论文。

曹志辉表示,以前读书的时候也是踌躇满志,总想着要做一番大事业,但真正走上工作岗位他才发现,任何大的事业都是由一点一滴小事积累起来的。“我觉得把小事做好了,我就成功了。”

彭春燕:坚毅果敢的探索者

曹志辉的妻子彭春燕,与他是同校同专业的“同门师兄妹”,也与他同期进入韶关供电局,在变电管理所从事继电保护工作。

曹志辉、彭春燕夫妻俩研究变电站二次设备线路。 范琳珍 摄

初见彭春燕,长着一双笑眼的她,显得特别和蔼可亲,但谈及继电保护工作后,她的眼神却变得坚毅起来,带着钻研的较真劲。

作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核心专业,继电保护就像是电力系统的“哨兵”,技术要求高的同时也需要深度的沉静,既要在生理上面对工作难题,又要在心理上克服寂寞。可是因为热爱,她扎根基层一干就是10多年,从一名继电保护一班班员,成长为一名技术管理者,在平凡的岗位上,先后获得“南方电网技术能手”称号、“南方电网公司劳动模范”以及广东电网公司“十大杰出青年”、广东电网公司技术改进贡献奖、科技进步奖、安全生产先进个人等殊荣,在网公司技能大赛获得个人一等奖的佳绩。

曹志辉、彭春燕夫妻俩在武江变电站查看。 范琳珍 摄

“技术领域每一年都有不断的创新和不同的要求,所以说在技术成长每一年都会有成长,在个人技能提升这一块也会有成长感和满足感。作为一个电力企业工人,能保证社会电力的稳定供应,我也希望能有自己贡献的一份力量。”提及技术提升,彭春燕的眼中始终透露出不断探索较真的劲儿,这让记者难以想象她已是一个六岁孩子的妈妈。

夫妻俩:因为了解更多支持

在同事眼里,夫妻俩像是同一战场上的战士,丈夫曹志辉低调沉默,做事却雷厉风行;妻子彭春燕工作细致有韧性,敢啃硬骨头。而在他们自己眼中,彼此是精神支柱,因为热爱,一起坚持,因为坚持,一起成长。

曹志辉和彭春燕夫妻俩探讨班组管理工作。 范琳珍 摄

从同一个学校到同一个工作单位,10多年来,夫妻俩相互清晰了解对方的工作情况,也更能支持彼此。工作忙碌的小两口也得到了双方父母的理解和支持,让他们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继电保护工作中。一个重技术实操,另一个重理论管理,在工作中夫妻俩有着“互补”的关系。

“大家干的都是同一个工种,工作中的压力和困难,其实有时候你都不用说,都能互相理解。”“我们都有一个信念,就是想把工作做好,你有这种心思,我也是这么想的,大家都相互支持。”在记者采访的尾声,彭春燕和曹志辉互相说下了想对对方说的话。而当提及未来,夫妻俩异口同声地表示,更多地想进一步提升技术,创新更多的技术服务供电,保供电正常稳定运行服务大家。

作者:韶关日报全媒体记者 范琳珍 通讯员 黄思敏

编辑:邓琪蓉

责编:曾珍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