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菜精做:匠人匠心打造客家风味——粤菜师傅邓胜成融汇创新粗菜精做

“脆皮韭菜粉葛、红葱头焗排骨……这家店菜品大众化,符合本地人的口味,我们都经常过来的,每个星期都来两三次。”提到武江区芙蓉粥城,不少人都能随口报出该店的几道特色菜肴。因为菜品丰富,价格大众化,芙蓉粥城在韶城知名度不低。

为何一道小炒菜会有如此好评?这家餐馆又是如何在众多餐馆中“杀”出一条血路?原来这与这家餐馆的中厨主管邓胜成近30年职业生涯集聚的点点滴滴密不可分,与他在客家菜式“粗菜精做”方面的探索密不可分。

邓胜成(左一)将烹调好的菜肴装盘。 范琳珍 摄

匠人匠心 精心烹调客家风味

邓胜成,我市本岛餐饮责任有限公司的中厨主管,中式烹调师高级工。多年的走南闯北,让邓胜成积累了八大菜系烹饪技法,返乡后不断对烹饪技法创新融合,聚合粤北厨师开展创新攻关,对传承韶州客家菜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当日记者来到芙蓉粥城时临近11时30分,餐馆里的顾客渐渐多了起来,备菜、烹饪、摆盘,邓胜成迎来了一天中最忙的时段。“客人最多的时候是十一点半到一点钟,三分钟就得快速做出一道菜。”邓胜成介绍,即便一个小时内要做一百多道菜,可是却丝毫没有影响他对菜品的严格要求。无论是大菜,还是小菜,从食材的选择,到前期的准备,再到烹饪,摆盘,每一道工序,邓胜成都不敢有丝毫怠慢。

“虽然量比较多,但是我们要求菜品色香味俱全,一道菜摆盘精美、味道稳定才能从后厨间端出去,顾客满意才是我们工作的最终宗旨。”近下午14时,可以暂放下手中的锅、铲等厨具,邓胜成才语重心长地道出他一直以来坚持的原则。

邓胜成粗菜精做特色菜“脆皮韭菜粉葛”将完成。 范琳珍 摄

融汇创新  焕发家常食材新活力

有近30年烹饪经验的邓胜成在几年前选择返乡来到本岛粥城担任中厨主管。多年的厨房经历,让邓胜成懂得,单一不变的传统菜品已经无法满足顾客的需求。于是,他从我市丰富的物产入手,开启了客家菜粗菜精做的创新之路。

所谓“粗菜精做”,是指用普通的家常食材,加以适当的烹饪方式和技巧,将普通的食材的特色发挥到最大化。经过“精做”方式烹饪出来的菜式,虽然食材取料“粗糙”,但菜肴出品同样可呈现“色、香、味”俱全的特点;同时,又因为其取自普通食材,价格往往十分大众化,深受食客欢迎。

邓胜成向记者介绍,饮食是不断变化的,唯有不断改进才能适合市民的口味。“粗菜精做,考验的是厨师的刀功和烹饪技巧;但对食客来说,却是可以用更优惠的价格体现到更丰富的菜品,也会让更多人喜欢客家菜式,让更多的客家菜继续流传下去。”提及创新与传承客家菜,记者从邓胜成的双眸中看到了希望的光芒。

邓师傅的拿手好菜“脆皮韭菜粉葛”就是“粗菜精做”的典型代表。本土新鲜韭菜等制成的饼浇上特制酱料、粉葛处理后裹上咸蛋黄,再经过油炸、煎炒等几道工序,传统的食材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色彩鲜艳,味道丰富,造型精美。“主要原材料是粉葛、韭菜、马蹄,还有鱼胶,我们是拿本地普通的食材,在做菜时做得更为精致一些,吃起来口感相当不错,顾客对这一菜品反映都挺好的,点菜率也高。”邓胜成如是介绍,结合粤北特色,他还将传统的客家菜烹饪与其他烹饪技法相融合,先后创新研制出了九味大肠、葱头排骨等多道招牌菜,这些特色的烹饪方法也让他所在的餐馆迎来了新的生机。

邓胜成和同事廖亚养研究菜式。 范琳珍 摄

薪火相传  让客家韶品走得更远

在芙蓉粥城,记者还巧遇了邓胜成学厨路上的师长,广东省粤菜师傅技能大师邓祖荣,“此前粥城其实是以茶点为主,邓胜成来了以后,他就把外面学到的技术,融合韶关本地地方食材,制作出大众比较喜爱的特色菜,除了丰富供应的出品以外,生意也跟着上来了。”

不仅如此,工作岗位上,还注重传帮带,培养出多名厨师成为企业技术骨干和大厨。在邓胜成的努力带动下,餐馆里的多名厨师逐渐成长为大厨,纷纷加入创新菜品研制的行列。

韶关市本岛餐饮责任有限公司大厨廖亚养便是其中之一,他说到,“如果做得不好,邓大哥就指点我们,经常跟我们研究新菜式,我的厨艺在与他同事的这两年进步很多,我也在一直跟他学习,不断创新菜品。”

博采众长,融汇各大菜系特色创新客家菜烹饪厨艺。2016年,邓胜成被行业协会评定为“粤北名厨”,他创新烹制“脆皮韭菜粉葛”,获得粤北特色粗菜精做技能大赛二等奖,其他优秀作品也获得“一带一路”粤菜产业发展论坛暨粤港澳美食旅游文化节厨艺比拼铜奖。

邓胜成烹饪的一道生炒水东芥菜引得顾客交手称赞。 范琳珍 摄

作者:韶关日报全媒体记者 范琳珍 通讯员 黄思敏

编辑:邓琪蓉

责编:曾珍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