栉风沐雨七十载 砥砺奋进谱华章——新中国成立70周年曲江区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70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然而,就是在这70年间,曲江区开启了新的壮阔征程,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城市品质显著提升,镇村面貌极大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实现了从温饱到走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与此同时,曲江区荣获了“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县”“全国双拥模范县(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中国温泉之乡”“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等一系列荣誉称号,这些更是对曲江区发展取得非凡成就的充分肯定。  

接下来,让我们细数曲江区这片沃土上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70年生态环境之变: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近年来,省委一次又一次向韶关释放加强生态保护、坚持绿色发展的重大信号。  

其实,一直以来,曲江区生态资源都极为丰富,也十分注重生态保护工作。特别是改革开放后,面对炼钢、水泥、煤炭等工业发展带来的环境压力,曲江区积极探索协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路子,采取了一系列务实举措,比如大力推进人工造林,深入实施分区发展战略,不断完善分类考核制度,推进“四大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等等。  尤其是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曲江区强力推进路域环境和扬尘整治工作,加强对道路、工地、堆场、裸露地等面源污染的治理,持续开展停车场、砂石厂、成品油市场、废品收购站、建筑垃圾乱倾倒等集中整治专项行动,谋划并加快推进韶钢、乌石、白土物流园建设,确保扬尘防治措施落实到位,全区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接下来,曲江区将继续严格贯彻落实省委、市委有关决策部署,把生态优先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积极参与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建设,大力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上下真功,在整治突出环境问题上出重拳,让曲江区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70年经济发展之变:实力更强,质量更高

从当初的产业结构单一,到如今的三产竞相发展,从当初的地区生产总值不足亿元,到2018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7.94亿元,新中国成立70年来,曲江区根据形势所需不断优化发展策略,经济发展实力和质量实现全面提升。特别是近年来,广东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新时代广东改革开放的“纲”,大力推动全省全域参与大湾区建设,这为曲江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当前,曲江区正牢牢把握这一机遇,立足自身产业基础,积极探索与大湾区产业协同发展的方法和路径,努力实现与大湾区产业优势互补、紧密协作、联动发展。  

园区是曲江区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

近年来,曲江区全力以赴推进曲江经济开发区和华南先进装备产业园等两大园区建设,园区提质增效明显。  

十几年来,经过不断探索和尝试,开发区逐步建设起来,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蜕变。目前,娃哈哈、王老吉、金光食品等一大批优质企业落户园区,纺织服装、食品饮料等园区主导产业发展壮大,道路、供水、供电、污水处理、治安视频监控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园区管理和企业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精心筑巢引凤来。推进园区建设,是为了更好引进优质项目和企业,以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当前,曲江区正抢抓大湾区产业溢出效应的窗口期,主动研究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大力开展精准招商、定向招商,力争通过引进一批湾区大项目好项目,来加强与大湾区的产业协同发展。  

曲江山水闻来久。这里是13万年前人类祖先“马坝人”繁衍生息之地,是4000多年前“石峡文化”的发祥地;这里禅宗文化、石峡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等文化底蕴深厚,南华寺、马坝人遗址、罗坑草原等旅游景点众多……  

面对如此悠久的历史、丰富的人文资源、美丽的自然风光,曲江区倍加珍惜,积极推进旅游业发展。特别是去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曲江区将曹溪文化小镇作为曲江区旅游的“精品工程”,高站位、高标准、高效率推动各项工作,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当然,一个“精品工程”还远远不够。当前,曲江区正以打造大湾区“后花园”“康养地”“体验场”为突破口,深入推进创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加强旅游配套设施和旅游标识系统建设,力争将曲江区打造成大湾区休闲旅游目的地和休闲度假后花园。

70年城乡面貌之变:形象更美丽,环境更宜居

对接韶关东部片区,加快莲花大道建设,推动韶钢片区与华南装备园协同互动,实现产城融合发展。“两河四岸”生态绿堤水系工程部分区域已对市民开放,文化体育休闲场所大幅增加,“断头路”“瓶颈路”逐步打通……  

近年来,曲江城区框架不断拉大,城市功能日益完善,片区发展更加协调,正一步步实现与主城区的全面融合发展,俨然褪去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模样,由小平房、小街巷构成的狭小县城,蜕变成高楼林立、交通便捷、优美宜居的城区。  

同时,曲江区还注重城乡统筹发展,深入实施镇街提升“139”行动,大力开展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方面,曲江创新采用小额工程建设模式,充分激发农民的内生动力,形成共谋共建共治共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格局,典型经验做法在中央、省、市各级媒体上宣传推广。

70年社会事业之变:生活更美好,人民更幸福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曲江区在民生投入方面不断加大力度,各项社会事业都有了长足发展。2018年,全年实现民生支出17.68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5.47%。  

脱贫攻坚成果丰硕。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累计使用精准扶贫资金17071.98万元,2192户5192人实现脱贫,教育扶贫、危房改造、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帮扶举措全面落实,韶关发电厂灰场光伏发电项目建成投产,龙岗马蹄、樟市益生鸡、枫湾丝线根等特色种养项目有效带动农民增收。  

教育卫生事业长足发展。松山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整体搬迁新建项目顺利推进,九龄小学、余靖小学、九龄幼儿园、特蕾新幼儿园等一大批学校从无到有,现有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成功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启动卫生强区创建工作,区人民医院新住院综合大楼、区妇幼保健院迁建项目将于明年建成,镇卫生院升级改造工程顺利实施,10间基层中医馆投入使用,几十间公建规范化村卫生站完成建设,多家村卫生站纳入医保门诊定点,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据统计,2018年,全区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达2.32万元,消费水平大幅提升,汽车等高档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明显提高,旅游、体育、文化娱乐等消费成为新时尚,全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  

70年栉风沐雨,70年春华秋实。在曲江区历届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取得了一项又一项重大成就。接下来,曲江区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闻鸡起舞、日夜兼程、风雨无阻”的奋斗姿态和“脚上有土、心中有谱”的务实作风,坚持勤政为民、实干争先,加快推动曲江实现高质量发展,奋力争当韶关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作者:韶关日报记者 邱日欣 特约记者 李婷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