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化县着力打造“省际廊道美丽乡村示范区” 建设“红绿”相融的广东美丽北大门

远望丹霞山脉连绵,近观路边花团锦簇,一旁的青砖白瓦房下更可看到往来游人如织。如今,每一位驱车行驶在106国道仁化路段上的人,都会被道路两旁那美丽的山乡风景所吸引,不少游客在路旁的休息驿站驻车打卡拍照。  

作为广东北大门,仁化县在近两年来将粤湘交界的106国道仁化段中所经过的道路、乡镇、生态作为全县推进美丽乡村示范区建设的重点工作。地处粤湘赣三省交界处,仁化县从去年就提出要以红色小镇和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着力打造“省际廊道美丽乡村示范区”,全面提升广东北大门形象。  

伴随10月22日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正式开馆,坐拥广东省唯一以红军长征为主题的大型纪念馆的韶关仁化,正让“省际廊道美丽乡村示范区”的建设驶入快车道。“我们希望在打造省际廊道方面,不只是围绕一条国道来发展,而是通过城口镇的建设,与湖南、江西等省份交界处打造温泉度假休闲区、生态旅游区、农田景观观光带以及古村文化旅游区,盘活区域内的所有资源,促进省际边界乡村振兴。”仁化县交通局相关负责人对笔者说。

整治一新的丹霞大道。龙全明 摄

打造红色文化廊道着力建设城口红色小镇

“1934年10月底至11月初,当时城口镇的联络站同志为长征红军带路,并协助红军取得了铜鼓岭阻击战的胜利,为红军主力部队突破第二道封锁线和在城口作短暂休整提供了保障。”……在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讲解员忙碌地为来自全省各地的党员群众讲解红军长征突围城口的故事。  

“现在每天来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的人络绎不绝,一天讲解下来,往往都要喝5、6壶开水。”一名讲解员说道。  

作为红军长征途中重要的一站,城口镇具备了丰富的红色资源,是全国20个“我心目中的长征纪念地”之一,其中106国道沿途的铜鼓岭红军烈士纪念园以及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在今年成为了广东全省党员干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红色历史、浸润红色文化的网红地点。  

“驾车沿着106国道行进,我随处能见到与红色文化相关的事物,除了纪念馆,国道两旁的红军雕像以及党建文化标识也很惹人注目。”来自肇庆的李先生是一名有着28年党龄的共产党员,今年他专门带着自己的儿子到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目的是重温红军当年长征时的峥嵘岁月。“我们除了参观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外,还去了地下交通联络站、谭甫仁将军旧居、红军街等,感觉瞬间就回到了那个艰苦奋斗的年代。”如今,伴随城口红色小镇逐步打造,106国道仁化段已经成为了通往红色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经典景点的必经之路,而仁化“省级廊道美丽乡村示范区”更借助红色小镇的建设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城口镇党委书记李汉辉表示,从去年开始城口镇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关于特色小镇建设以及乡镇(镇街)“139”提升行动的工作部署,充分利用和发挥自身红色资源优势,坚持传承红色基因、唱响红色主旋律,大力建设城口红色小镇,以此提升城口镇作为湘南入粤的重要门户形象。  

据了解,从去年开始,仁化县举全县之力推进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项目、城口镇一带一路一环17个项目改造,并与丹霞丰源温泉度假村开发项目建设相配合,打出“红色+温泉+古村”为产业链的组合拳,吸引了来自全省各地的数十万游客到此参观游玩。  

目前,以红色文化为引领,仁化县“省级廊道美丽乡村示范区”正以城口恩村古村、上寨古村等文化底蕴深厚的村庄为重点,结合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对城口省界村庄和106国道沿线村庄进行环境卫生连片整治、交通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连片建设,并结合乡村实际实现现代特色产业的连片发展。

打造绿色生态廊道环丹生态与绿色产业协同发展

“现在106国道仁化段真的建设得很漂亮,我每个月都会带孩子去两次。”湖南省汝城县三江口镇党政办主任邓柏桂在谈起仁化省际廊道建设时,毫不掩饰赞美之情。现在他每个月都会带孩子到仁化游玩,除了参观红色文化景点外,偶尔还会爬爬丹霞山。  

邓柏桂所在的汝城县是红军长征时期“半床被子”感人故事的发生地,同样有着丰富红色文化资源的三江口镇,早在2005年就开始对与广东省交界的106国道进行建设。“过去我去仁化,当地干部都说很羡慕我们,觉得我们在省界那一片建设得很漂亮。”邓柏桂对笔者说,“但如今不同了,仁化不仅大力挖掘了红色文化,还把周围的生态环境提升了。在省际廊道的打造方面,我们现在要向仁化多多学习。”  

仁化所处的丹霞地貌,红土地上有着深厚的红色文化,更孕育了连片的绿水青山。在丹霞山脚下的仁化县瑶塘新村,一排排民宿整齐排列,依托丹霞山旅游资源,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人,成为了仁化县乡村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  

去年以来,仁化县结合丹霞山旅游开发,系统推进环丹霞山生态宜居美丽乡村连片建设,围绕“一个中心,两大环线,三个主体功能区,四大门户”的建设思路,重点开展环丹霞山23个村(居)250个自然村道路连片、设施连片、产业连片、文化内涵连片“四个连片”建设,让环丹霞山村庄与丹霞山形成资源互补、客源共享、联动发展的良好局面,全面释放乡村振兴强大动能。  

除了着力推动第三产业发展外,仁化县还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通过产业兴旺带动沿线乡村实现振兴。  

地处粤赣湘三省五县交界处的仁化县长江镇,全镇森林覆盖率达85%,是仁化县最大的毛竹抚育基地,毛竹抚育面积达20万亩。过去,竹子一直是长江镇农民的“致富宝”,镇里所生产的竹地板、竹筷子、竹牙签、环保竹炭、竹笋干等竹产品让毛竹成为当地农民的主导产业。  

利用丰富的毛竹生态资源优势,长江镇在仁化县委县政府的指导下,逐步走出一条生态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的乡村振兴发展之路。对镇里近千亩废旧工业厂房和土地,镇干部召集周边村民一同清理,将土地规划建设为毛竹产业园,并重点引进毛竹深加工企业,集粤北地区所有竹类品种建设书楼坵竹类观光科普基地。  

去年,仁化县入选2018年“广东省林下经济示范县”,而长江镇更是入围了“中国毛竹之乡”。目前,长江镇正大力推动毛竹产业园建设以及生态休闲旅游项目开发,全力打造以“丹山锦水·长江竹韵”为主题的毛竹生态小镇。

打造交通枢纽廊道城乡路网实现全覆盖提档升级

“路通了,农村才真正做到什么都有了。”在城口镇恩村,村委会副主任蒙秀鹏看着106国道经过村口的来往车辆,对笔者说。  

蒙秀鹏向笔者介绍,近年来通过大力整治106国道仁化段,平整的硬底马路让更多人来到恩村体验古村落的历史文化底蕴。“现在很多来自湖南、江西的游客到我们村里来,他们都对恩村当中古城横亘、城门依旧的历史文化古迹很感兴趣。”蒙秀鹏说:“现在我们正积极谋划民宿资源开发,希望能够尽快建设一批民宿,把游客留下来更好体验我们恩村的古文化。”  

廊道建设,交通先行。去年以来,仁化县围绕省、市提出抓好与邻省接壤地区的乡村振兴工作,不仅打响了“省际廊道美丽乡村示范区”建设的第一枪,还率先发力推进“省际交通廊道”建设。截至目前,融入红色文化元素、丹霞旅游文化元素,完成了环丹霞山国省道沿线1000多栋房屋外立面改造以及新建86处景观节点、7个驿站、72座旅游厕所、233处国省道与农村公路平交口硬底化工程、约46公里阅丹霞山景区道路等,路灯亮化实现国省道路全覆盖,形成了百里景观交通廊道。  

如今,不管是行驶在城口红色小镇,还是在环丹霞山道路沿线,镇、村标识标牌格外抢眼,一排排徽派白色楼房整齐亮眼,而每隔一段路设置的驿站更方便了过路人休憩。 

作者:韩安东 赵文君 谭玉玲

编辑:廖卓敏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