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国经历了2018年来最旷日持久的高温过程。在“热浪”的席卷下,高温不断刷新记录,持续的高温天气也导致中暑症状频发。据悉,近期全国多地出现热射病致死的病例。热射病是中暑最严重的一种类型,虽然发病率不高,但严重的情况下可以致人死亡,死亡率高达60%。那么热射病到底有多“要命”?又该如何应对呢?记者近日采访了粤北医院急诊科主任医生何永祥。
韶关曾有热射病病例
据了解,今年5月底,韶关进入高温天气,粤北医院急诊科就收治了一名热射病患者。何永祥告诉记者,该患者是一名长跑爱好者,在参加了10公里长跑运动后,出现了高烧和神志不清等症状。随后,同行人员将其送往粤北医院救治。
据介绍,该患者入院时,已经神志不清,肝温高达41℃,全身抽搐,生命垂危。接诊后,医护人员立即对患者进行了降温、呼吸机辅助呼吸、血液净化等抢救措施。经过一段时间的救治后,患者脱离了生命危险并康复出院。
何永祥告诉记者,热射病在临床上分为两种:劳力型热射病和非劳力型热射病。前者的重点发病人群为户外工作者、高温作业者;后者的重点发病人群为体质较差的老人、小孩、产妇等。
热射病死亡率高达60%
中暑的临床表现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三类。热射病是临床表现最严重、死亡率最高的中暑,死亡率高达60%。
据了解,热射病患者多为在室外高温环境下长时间工作的人。室外劳动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外界环境温度过高,使得体内热量无法散发,导致体温迅速升高,甚至超过40℃,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老年人即使没有进行剧烈运动和劳动,但是由于外界环境温度过高,加上喝水不及时也会患上热射病。尤其是高温湿热天气,热射病发生率会明显增加,此时人体汗液无法蒸发,体内热量容易过度积蓄。
目前,我市正处于高温湿热天气,鉴于此,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市民对于中暑和热射病的防护就显得尤为重要。当高温下作业无法避免时,工程负责人需要改善劳动条件加强劳动防护措施,作业者应加强个人防护。若高温下作业者出现早期症状,应及时撤离高温现场。
何永祥建议,如果出现热射病的症状,要迅速降温。首先要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有条件的可移到空调房间;其次要赶紧进行物理降温(用湿的凉毛巾放置于患者的头部和躯干部以降温,或将冰袋置于患者的腋下、颈侧和腹股沟处);意识清醒者,可让其饮用些淡盐水;昏迷者不要强行喂水,以免引起气道梗阻或呕吐窒息;最后无论症状轻重,必须及时就医!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