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玑古巷 七百年前桑梓乡

图为珠玑古巷。 伍叶 摄

“七百年前桑梓乡,二千里外梅花岭。”清代诗人李星辉的《过珠玑巷有感》里的这句诗说的,就是有着“岭南第一巷”“广东最美街区”之誉的南雄市珠玑古巷。古巷坐落在离市区不到10千米的珠玑镇、国道323线旁。这条长1500多米、宽3米多铺砌着鹅卵石的古巷,如今被数千万珠玑巷后裔奉为桑梓之地、发祥之乡,每年来此旅游和寻根问祖的游客达百万之众。

程途驻马问珠玑

在古巷深处的张昌纪念馆,收藏了众多现当代书法家吟诵珠玑巷的书法作品。张昌之祖先张兴的孝德故事绵延至今,泽被一代代的珠玑巷后人。而古巷的得名,亦与张兴大有关系。

《广东新语》载,“珠玑巷名,始于唐张昌。昌之先,为南雄敬宗巷孝义门人。其始祖辙,生子兴,七世同居。敬宗宝历元年,朝闻其孝义,赐与珠玑绦环以旌之,避敬宗庙讳,改所居为珠玑巷。”

今天的珠玑镇因珠玑巷而得名。在此之前,因有一条沙水河穿巷而过,河畔有沙水寺,故称“沙水镇”。明进士黄鸣谷有诗云:“程途驻马问珠玑,沙水村前是旧基。”如今,古巷风物依旧,风俗犹存。

摩肩道上马交驰

珠玑古巷的繁华兴旺自唐相张九龄奉诏开凿梅关古驿道始。这条被称作“中国古代陆路丝绸之路”的古驿道,沟通了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成为岭南最重要的通道。珠玑巷正好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成其最佳的必经之路,千百年来承继着迎来送往,成为南来北往旅客的最佳歇息地,继而上升为梅关古驿道上最重要的驿站。

夹道成镇的珠玑巷,每天往来客商达千人。自北宋始,商运勃兴,仅盐运挑夫每年就达10万人次。商运的兴起,带动了珠玑巷的第三产业,茶楼酒肆、客栈饭馆等店铺繁盛时逾千家。“南来车马北来船,十部梨园歌吹尽”,正是珠玑巷繁华时期的真实写照。

除商运外,中原人数次为避战乱而移民岭南也造就了珠玑巷的兴盛。他们扶老携幼,长途跋涉,历尽艰险之后多终在珠玑巷栖息定居下来,缙绅流寓日益增多,才子佳人也活跃起来,珠玑巷便逐步发展成为诸姓什居的繁荣古镇。极盛时期,沙水湖上楼亭歌榭笙歌夜夜,珠玑巷里车水马龙人声鼎沸,活脱脱一幅岭南版的《清明上河图》。明万历年间进士黄公辅诗中写道:“编户村中人集处,摩肩道上马交驰。”而许多流传下来的古诗词也记载了当时珠玑巷的繁华。

七百年前桑梓乡

古巷两旁的民居,几乎每一扇大门的门额都贴着书写各种姓氏祖居字样的红纸。《百家姓》列出的姓氏,基本上可在这里找到。岭南深处的这条巷陌里,能够汇聚183姓,这恐怕在全国也是屈指可数。随便走进一间祖屋,有奉祀的姓氏祖公牌位,厚而发黄的姓氏族谱记载了先人惨痛的迁徙史。在现今珠三角,不少姓氏族谱上记载的先辈均来自于这里,遍及珠三角和东南亚几千万的珠玑巷后裔都把珠玑巷奉为自己的宗族发祥地。

珠玑巷人南迁的历史分为两部分,前部分为大量的中原人因躲避战乱而大举迁往岭南,落脚于珠玑巷。后部分则是繁衍生息于此的中原后裔,基于同样的原因而迁往更南的珠三角,再由珠三角散迁至东南亚一带。千百年来的迁进迁出,先民们的族根像网一样撒开,远至海外落叶生根,形成了如今的根系一脉、叶茂全球的景象。

在古巷的沙水河畔上,矗立起一尊白色雕塑,一个清秀娇美的女子,默默地守望着这条巷道。她便是胡妃(一说苏妃)。在巷内,则立有巷民为感念她的大义与善举而建成的“贵妃塔”。流传于当地的“胡妃之祸”传说,讲述了一个与珠玑巷人南迁有关的悲壮故事——

相传南宋度宗咸淳年间,胡妃因奸臣贾似道陷害流落江湖,被珠玑巷富商黄贮万收留并带回巷内生活,虽改名换姓、隐瞒身份仍被黄的家仆告发,朝廷诏令“血洗珠玑巷”,捉拿胡妃问罪,众乡邻为逃胡妃之祸,大批南迁,胡妃亦为不牵连四乡居民,遂于深夜投井自尽。

后人感念胡妃义举,在井上立塔以示纪念,当地政府还在巷里建成了胡妃纪念馆,收藏了她在珠玑巷生活时期教习本地妇女刺绣织布等中原先进技术的工具。

历史上真正的南迁大事件有3次,分别发生于南宋末年、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的朝局动荡之际。

岭南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移民,发生在南宋末年,元军从大庾岭进入广东而引发的一次悲壮南迁。在珠玑巷学廪贡生罗贵的带领下,包括珠玑巷在内的牛田坊58村97户村民几乎倾巢南下,走避一空。他们扎竹排沿浈水一路南下,到清远直至三水等处上岸,继而通达南海、新会、中山等地。

在此后的多次南迁中,直接由珠玑巷和周围村落迁出的村民仅在南宋就有近10万人。自宋以来经过数百年的不断南迁,迁至珠三角的珠玑巷及其周围的先民就达数十万之众。

现在,遍布珠三角及南洋一带数千万的珠玑巷后裔,都把古巷奉为自己的“七百年前桑梓乡”。

寻根古巷数珠玑

在古巷中门楼,镶刻着国民革命军第十五军第三师副师长蒙志题写的“珠玑古巷,吾家故乡”八个大字。许多珠玑巷后裔不顾舟车劳累,驱车而来,在目睹祖先居住地之后,都会记住这八个慰藉游子心灵的大字。

今天的珠玑古巷,有着许多丰富奇特的风土人情。舞狮舞龙、珠玑飘色、春牛闹耕、菩萨巡游等,各种地方小吃、土特产品,以及许多流传于民间的动人传说、传奇故事等等,构成并丰富了灿烂的珠玑文化。而张昌家族的孝德典范、罗贵南迁的拓荒精神、胡妃殉难的大义善举,则深蕴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创业进取和舍生取义的民族文化精髓。

著名诗人韦丘先生曾诗咏珠玑巷:“寻根古巷数珠玑,石塔胡妃孰可稽。溯远追源南徙恨,南疆沃血泽芳菲。”


(作者:曾诚)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