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铲翻飞,名厨“授业”,新手“掌勺”……日前在“世外桃源”乐昌市九峰镇,一场“土味”十足、活色生香的“粤菜师傅”劳动力免费技能培训暨“送教下乡”活动开启,拉开今年全市“粤菜师傅”送教下乡活动首站的序幕。
作为欠发达地区,粤北韶关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有关精神,2018年研究“出炉”了《韶关市“粤菜师傅”工程实施方案》,组织“培育、就业创业和职业发展”三大行动,着力打造以“韶州客家菜”为品牌的粤菜产业新业态,2019年全年计划完成1000名“粤菜师傅”培养培训,带动3000人就业,让“粤菜师傅”工程成为全市精准就业、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一把“金钥匙”。
2018年12月23日,“博采众家之长 韶州客家风味”为主题的韶关“粤菜师傅”工程启动仪式现场。资料图片
“土味”传承:育技能人才“烹”韶州风味
“韶关是广东的北大门,也是客家人聚居的地区,广府菜、客家菜等多菜系交融,同时盛产山野食材,如芋头、马蹄、白果、禾花鱼等,创造了颇具影响力的大塘扣肉、冷水猪肚、梅岭鹅王、南雄酿豆腐等精品菜,形成了独具风味的‘韶州客家菜’。”中国烹饪大师、韶关餐旅烹饪协会名厨委主任邓祖荣介绍。
在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的粤北韶关,随着时代更迭,绿色生态、有机健康的饮食文化与新发展理念逐步融合,目前星级酒店和各类民宿有500多家,餐饮行业企业3000多家,从业人员10万人以上,由此催生了“舌尖经济”,全市餐饮界迎来就业和发展机遇。
为落实省委书记李希关于技能人才工作指示精神,传播“韶州客家菜”独特精髓,提升韶关城市品位和客家菜饮食文化影响力,2018年12月23日,韶关正式启动以“博采众家之长韶州客家风味”为主题的“粤菜师傅”工程,“集结”了粤、湘、赣、闽各界代表等400多人,来自我市餐饮界的名师名厨以及烹饪学校的厨艺“新秀”各显身手,展示了一道道独具韶州客家风味的“土味”菜肴。 “‘粤菜师傅’突出的是‘师傅’,也就是能带徒弟的师傅,凸显‘师带徒’和促进创业就业效应,力求让全市的餐饮业越来越兴旺。”市人社局职业能力建设科工作人员田斌介绍,为此我市积极谋划“粤菜师傅”三大行动,以“粤菜师傅”工程为抓手,推进乡厨工匠培养,向广大农村劳动者传授烹饪技法,为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特色经济提供技能人才保障。
菜品出炉。
为了培养技能人才“大军”,我市粤菜烹饪类省级重点和特色专业正在加快建成,校企合作办学推上“议程”,企业新型学徒制逐步推行,一批省、市、县级“粤菜师傅”培训基地和大师工作室加快认定,“韶州客家菜师傅”培训教材和评价标准体系正在着力开发,“粤菜师傅”技能工匠竞赛活动积极推进……
产业“风潮”:兴返乡创业“谋”农旅融合
“在‘粤菜师傅’工程的推进中,我市力争打造全域50个以上的美食旅游景点,凸显‘一村一品、一镇一业’,评选出10条极具农旅田园风光的美食线路,推动我市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让我们优质的农产品和厚重的饮食文化走出去,提升韶关品位及其在海外的知名度。”田斌说道。
今年4月28日,随着这股由“粤菜师傅”工程引发的产业“风潮”,由乐昌市人社局和省工商高级技工学校联合举办的2019年九峰站“粤菜师傅”劳动力免费技能培训暨“送教下乡”活动,吸引了68名村民参加,其中贫困劳动力有8人。
从深圳返乡的大学毕业生杨芳,现场学习了粤菜的烹制、乐昌特色风味美食的制作,深入了解了烹饪行业的就业趋势、渠道和政策支持等,激发了回九峰创业的热情。“我本身也挺喜欢做菜的,之前也有过开大排档的想法,加上时下的年轻人也喜欢到乡村去休闲、消费,近几年来九峰镇的旅游发展潜力越来越大,与其在大城市不如回到家乡创业发展。”
村民们正在听讲。
据悉,乐昌市九峰镇是我省最大的露天桃李生产基地之一,桃树、李树等农作物种植面积达6.5万亩;2016年以前,当地村民的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农作物收成,年人均纯收入只有1万元左右,全镇贫困劳动力达436人,是有名的贫困地区。随着产业发展,当地以赏花、摘果、避暑等为切入点,举办九峰镇“桃花节”,吸引了大量游客到访,也催生了一批独具九峰特色的饭店、农家乐、民宿、家庭农庄,桃花节旅游旺季期间,镇区几乎家家户户都是农家乐,接待游客吃住,当地村民对烹饪培训需求大。
感知于粤菜产业新业态的机遇,在九峰开农庄的吴丹虹,主动参加了“粤菜师傅”劳动力免费技能培训暨“送教下乡”活动。“我们的食材比较简单、天然,通过培训,可以提升我们的烹饪技能,提升菜肴的品质,给游客更好的美食体验。”
为了让更多创业就业人员融入产业发展的浪潮,随着“粤菜师傅”工程的推进,我市探索以美食带动农旅产业发展的新途径,市人社、农业农村、文广旅体等部门以及相关行业协会整合优势资源,谋划开展具有韶关岭南地方特色的名厨名店名菜、农旅民宿美食景点、美食精品线路的评选以及粤菜优质食材展示等系列主题活动,提升韶关美食知名度,推动韶关粤菜产业规模化发展。
民生“红利”:促脱贫致富“绘”乡村振兴
随着粤菜产业新业态不断壮大,这一“舌尖经济”引发的民生“红利”也逐渐显山露水。在南雄市梅岭镇,一道名为“梅岭鹅王”的经典粤菜,不仅吸引了无数“老饕”慕名而来,也成为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新“门道”。
在山水秀丽的梅岭,自古以来农民就有大量养殖本地狮头麻鹅的习惯,鹅肉结实而不肥腻,由嫩鹅和乡土配料烹制的“梅岭鹅王”鲜香爽辣,各路食客络绎不绝。梅岭周边大量农户都加入了学习烹制的行列,家家户户开起农家乐,带动1000多名当地农民以及贫困家庭人员就地就业,同时也吸引江西、四川等地创业者到当地创业就业。
为此,当地政府采取送教下乡等方式,组织有意愿参加技能培训的农村劳动力开展烹饪技法、狮头鹅养殖等专项技能培训,提高乡村工匠技能水平。据统计,目前从南雄市区至梅关古道景区30多公里的国道两边,聚集着160多家鹅王餐馆,直接从事鹅王烹饪行业的厨师就有400名之多,每天烹制上千道“梅岭鹅王”菜肴,由此拉动餐饮、养殖、旅游、加工、电商和物流等十多个产业的融合发展,当地居民顺利实现脱贫致富。
目前,南雄已将“梅岭鹅王”打造为当地的美食名片,进一步推动烹饪技能培训、美食品牌塑造和产业链的延伸发展。接下来,当地计划在五月中旬组织开展“粤菜师傅梅岭鹅王争霸赛”活动,鼓励当地从业人员开展烹饪技法练兵,刷亮“鹅王”美食招牌,推动“鹅王”产业实现规模发展,形成特色优势美食品牌。
讲师在学员实操时给予指导。
为了让“粤菜师傅”工程释放更多民生“红利”,市人社部门围绕该工程,推动就业创业和技能培训,融入精准扶贫工作。2018年,全市累计开展“粤菜师傅”送教下乡免费培训活动24场,组织950名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参加专项培训,使更多贫困户加入“粤菜师傅”乡村工匠人才培养行列,加快脱贫步伐。今年以来,全市以“粤菜师傅”为主题的各类烹饪技能培训155人,并启动了开发“韶州客家菜师傅”教材和考核标准。
目前,韶关正在组织机构和大师申报省级粤菜师傅培训基地及大师工作室,本月起将全面开展市、县两级以地方食材为主题的中、高级工层次的粤菜师傅技能竞赛和以美食带动农旅为主题的评选活动,推动“粤菜师傅”工程再上新台阶,推动脱贫致富,绘制乡村振兴新画卷。(韶关日报记者 吴梦雁 黄俊 通讯员 黄思敏)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