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借力专家智库打开“韶文化”传承与发展新思路

编者按:4月20日,在云山苍苍、珠水泱泱的广州,来自北京、上海、湖南和省内的100多位历史文化大师、权威专家学者、文化产业投资大腕、文旅产业策划大师及其他社会名流共聚一堂,共襄“韶文化传承与发展高峰论坛”盛举。在当日下午举办的三个分论坛上,与会专家分别从学术研讨、文旅产业发展和红色文化发展三个角度探讨“韶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方向与新思路。本报摘取了部分专家学者的精彩发言,敬请关注!

分论坛一:“韶文化”学术研讨会

韶关文化的特质、当代价值与开发战略

黄伟宗(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广东珠江文化研究会会长)

黄伟宗认为,韶关自然人文资源厚实丰富,文化元素多种多彩,“韶文化”特征可用“源、流、交、融”四字概括。其中,“源”即开端源头之源,“流”即传承发展之流,“交”即多元交织之交,“融”即和谐融合之融。简言之,“韶文化”既有开创性,也有传承性、多元性,还有相互交融性。  

细分之,黄伟宗认为,“韶文化”的“源”是指原始古人之源——韶关是曲江马坝原始人等远古文化遗址、遗产、遗存之所在;是地貌生命之源——以丹霞山为代表的红石岩地貌是韶关的地质特征;人文诗乐之源——张九龄及其所代表的清淡诗派和南粤诗风让韶关的人文气息独具一格;佛教禅宗之源——韶关是珠江文化哲圣六祖惠能创立南派禅宗的发祥地。  

“韶文化”的“流”有武江、浈江、锦江、滃江等大小江河所代表的山水文化流,有大庾岭梅关古道、南雄乌迳古道、乐昌金鸡岭古道所代表的古道文化流,有南雄珠玑巷所代表的南下移民文化流,还有韩愈、苏东坡、汤显祖等南下文人所代表的名人文化流。  

“交”指的是,“韶文化”是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的交汇、民族文化与民系文化的交汇、矿冶文化与生态文化的交汇以及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的交汇。  

而“融”所代表的是文化环境的高山与流水融合、文化结构的自然与人文融合、文化元素的古代与现代融合以及文化景观的实体与境界融合。  

黄伟宗认为,这“四源”“四流”“四交”“四融”就是“韶文化”的具体内涵和精神。  

黄伟宗提出,要以新的视角、新的眼光、新的高度、新的方式、新的途径去对“韶文化”进行新的研究与开发。他认为,对于“韶文化”来说,最为重要的在于找准它的当代文化价值,即以价值意识研究开发文化,从价值观念研究开发文化价值。  

因此,对“韶文化”的开发和挖掘,黄伟宗认为应从新的视角着手,以价值转化优势,以优势增大价值。对于那些“韶文化”的源头性、发展性、多元性、融合性等特质和优势,黄伟宗认为人们要从当代文化价值观的视角上发现每一项特有的特质和优势,如“源头性”,即具有历史价值;“发展性”,即具有持续发展价值;“多元性”,即具有多项或多向开发价值;“融合性”,即具有综合或深层发展价值。由此,黄伟宗认为,因文化价值的提升与扩展,将优势转为价值,将优势与价值结合,以优势增大价值,成为既有价值又有优势的双质双向的文化建设发展之路。  

从新的视角着眼后,黄伟宗认为,人们还要具有新的眼光,从全方位看资源价值,以多重价值发挥资源优势。他说,当前国家正在强调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就从自然资源和环境方面指出了要以长远的眼光,强调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的重大而深远价值,这很切合韶关实际和发展方向。  

新的高度同样必不可少,由于通讯交通的飞速发达,全球地域距离已缩小为“地球村”。由此,黄伟宗认为,每个地域的文化旅游设施的开发建设,只从本地、本省、本国的需要和水平的高度着眼是远远不能适应了,必须从当今时代的世界高度的需求和水平着眼,力求一步到位地进行开发建设,才具有当代价值和意义,才是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  

此外,黄伟宗认为,人们还需要找到新的方式和新的途径,以企业化发挥经济价值,以享受化发挥综合价值,以科技化发展升华价值,提高文化的价值档次,走出一条新的发展途径。  

针对韶文化的优势、特征以及独特的文化价值,黄伟宗对“韶文化”的开发挖掘提出了三大策略:整合优势价值,整体优势开发;聚焦韶关文化,创建领衔地标;永葆本色传统,科技活化升华。  

首当其冲的是把准“韶文化”的优势所在,从而切实把握文化特质,综合优势价值,整体优势发展。同时,人们还需要在新的台阶上,整体保护并保持在新的生态平衡中发展优势和价值的战略。  

随后,黄伟宗认为“韶文化”至今仍未有个明确的贴切的代号或标志,至今仍未有象征当代文化中心的地标。因此,首当其冲的是要确定地域文化代号,建造现代的标志性代表性的文化中心。这既是对地域文化之聚焦,又是对地域文化标杆性境界性的升华。因此,黄伟宗建议:在丹霞山韶石景区创建自然资源文化为主的板块地标,在市中心区创建或改建一两座以人文文化为主体的建筑地标,例如,将现已建成的“韶阳楼”和“通天塔”进行升华和改造,使其成为地域文化标杆性代表性的地标建筑,如广州之小蛮腰。  

黄伟宗认为,传统与开发的平衡也需要准确把握。“韶文化”的本色和本质,是“真善美”俱全,并相互映现、水乳交融;自然文化资源如此,人文传统文化也如此。这是“韶文化”最大的最悠久的本色和传统,也是最大的本质和优势。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更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持“城市记忆”和“记住乡愁”的号召为指引,采取永葆本色传统、科技活化升华战略,将其发扬光大,推上新的台阶。

“韶文化”与岭南古文化、广府文化的关系

李宗桂(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山大学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

李宗桂认为,文化是代表一定民族特点的,反映其理论思维水平的精神风貌、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精神成果的总和。他通常把传统文化当作流动而相对稳定的东西。构成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国哲学,因为“任何一个时代的真正精华”都是哲学。在这个核心的外围形成一系列的体制和中国人格精神,并在现代不断地影响着人们。

李宗桂认为,当前,广东对于岭南文化的保护、构建和探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充分利用了广东各地具有共通性,又各有差异的文化资源,如华侨文化、客家文化、广府文化、潮汕文化,更与当代改革开放潮流中酝酿的“改革开放广东精神”相结合,让广东成为文化大省,一改过去对广东“文化沙漠”的错误认识。  

李宗桂指出,“韶文化”的研究对于广府文化的研究和岭南文化研究的拓展有多层意义:一是“韶文化”是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它不是一种民族文化或者民系文化;二是“韶文化”是一种古今融贯、多元一体的文化;三是“韶文化”属于小地域文化,它不是独立单一的民系文化,不可能从岭南文化中独立出去,“韶文化”从属于岭南文化,这要有比较清晰的认识。所以在宣传研究弘扬“韶文化”的时候,李宗桂认为要有一个合理的边界,实实在在地宣传和发展。

分论坛二:韶关文旅产业发展研讨会

努力挖掘“韶文化”资源寻找文旅融合发展的关节点

张建永(吉首大学正校级督导员、“魅力湘西”总策划)

在韶关文旅产业发展研讨会上,张建永从他的专业美学角度探讨韶关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他认为,理论不应该成为藏在图书馆里的东西,而要成为社会实践的东西,特别是要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特别是在“韶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中,文化理论的实践应该得到重视。因此,他强调,文化不等于旅游、传统不等于市场、资源不等于产品、特色不等于品牌,但是文化和旅游的融合势在必行。在两者融合发展的同时,要以文化本质覆盖旅游本质、以文化的学术性覆盖旅游的市场性、以文化的公益性覆盖旅游的产业性,寻找文旅融合发展的关节点。

开创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助推韶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单世联(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院长)

单世联在发言中提出文旅融合发展和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他认为,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一直就存在,并不是因为最近文化部和旅游部合并才出现。最近20年来中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有个非常明显的趋势,就是在中心城市和东部地区,往往是创意产品和艺术产品居多。而在中西部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基本上是靠旅游来组织和拉动。韶关这个历史文化传统比较丰富的城市,在发展文化旅游的时候,最关键的就是要开创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助推韶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文化旅游要以文化为主,而不允许有骗钱、暴力甚至腐败行为在里面,所以要把旅游提升为真正的文化行为和文化活动。

分论坛三:韶关红色文化发展研讨会

韶关红色文化资源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

陈金龙(长江学者、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陈金龙认为,历史记忆的保存需要借助符号、纪念设施,符号、纪念设施支撑历史记忆。韶关厚重的红色历史,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丰富的红色文化遗产和资源。近年来,韶关十分重视对红色革命遗址的保护和利用。

时至今日,韶关的很多地方仍保留有大量红色遗产,可谓是广东省红色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陈金龙认为,韶关红色文化资源的历史地位,大致可以分为三个,一个是有全国影响,一个是有全省影响,一个是在韶关范围之内有影响。

此外,陈金龙认为,纪念性的博物馆,是表达纪念性情感的一种物化的载体,有助于传播纪念信息,以此来唤起人们内心对过去的回忆及对未来的展望。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选址于城口,也是为了保存韶关红军长征文化的原生性,使大众更为直观地了解长征精神。

纪念碑、纪念馆的修建,是缅怀先辈的一种重要表达方式,将红色历史文化编入本土的历史教材,举办红色文化展览也是以史为鉴,珍惜红色财富,传承宝贵红色基因的重要体现。

陈金龙表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在韶关这块红色的土地上留下了光辉的历史篇章、丰富的红色遗迹和精神财富。韶关也因此与江西赣州、湖南郴州并称为“红三角”,成为广东红色历史文化最厚重的地区。

韶关的红色历史,见证了党和军队成长壮大的革命历程,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忘初心的真实写照。他们的奋斗故事、活动遗迹、斗争事迹凝结成了韶关珍贵的红色文化,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韶关红色文化孕育了重大的教育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传承红色文化,打造红色品牌,让红色精神深入人心,对推进善美韶关振兴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陈金龙认为,如何让韶关红色文化焕发新的活力,是新时代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方面,韶关红色遗址很大一部分分布在乡镇山村里,对于遗址修缮后的使用,往往不到位,多处于闲置状态,这起不到弘扬红色文化的作用。为此,建议选择部分较为重要的红色遗址修缮并布置适当的展览,既可以保护和利用红色资源,又有助于弘扬红色文化,同时对地方旅游也有助益。

另一方面,正由于红色遗址多存在于山区、乡村,风景优美、生态宜人,建议把红色文化、生态文化和古迹文化结合起来,寓思想教育于文化娱乐和观光旅游中,既有利于传播先进文化,又有利于把红色资源转变为经济资源,从而推动乡村振兴。

陈金龙表示,丰富的红色资源应得到合理的整合和利用,时代在召唤我们努力传承宝贵的红色基因,“既然韶关有这么多的红色资源,那么韶关也可以像其他地方一样,设一个干部培训学院,这是一个有趣的发展思路。”陈金龙认为,挖掘好、利用好、打造好韶关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是让文化软实力转变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转型发展的新动力,让红色文化焕发时代光芒的重要抓手。

整合韶关红色文化资源实现红色文化资源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钟明华(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钟明华认为,红色文化和红色旅游有着广阔的融合发展空间,可以通过结合、保护、开发等方式来传承红色文化。红色文化作为一种资源存在,包含了事、物、人和精神三个层次,这也符合文化所谓的三个层次,即物质形态、制度和观念三个层面。红色文化作为一种存在的形态,是通过它的物质和观念存在着的,通过旅游可以开发和传承红色文化,所以讲到如何弘扬红色文化的时候,钟明华认为,必须整合韶关红色文化资源,实现红色文化资源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文字:韶关日报记者 曾潇英 王建喜综合整理图片:韶关日报记者 冯兆宇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