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级阵容 精品巨制 盛世名相张九龄“开山”之作惊艳羊城

“花落花开花有信,亦是凿岭亦凿心。畅通南北悬日月,梅关长忆张九龄。”前晚,新编历史题材粤剧《张九龄》在广东粤剧艺术中心盛大首演。全场座无虚席,精彩之处掌声雷动。

上图为粤剧《张九龄》剧照。 图片由广东粤剧院提供  

该剧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立项支持,广东粤剧院重点打造,为观众朋友们呈献一代名相张九龄排除万难开凿梅关驿道的故事,致敬新时代所有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人们。  

作品由国家一级编剧罗周担任编剧,著名粤剧编剧家陈锦荣担任粤剧改编,国家一级导演徐春兰执导,国家一级导演徐光华担任副导演,国家一级演员文汝清领衔主演,苏国进、严金凤、吴泽东、冼鉴棠、钟翰宁等名家新秀联合主演。  

整场演出长达两个多小时,唱作俱佳、一气呵成。叙事诗意盎然又恢弘博大,文本典雅优美,唱词精粹凝练。演出分上本《开岭》、下本《凿心》。上本讲述张九龄飞马回乡探母,却被崎岖梅岭阻隔,没能与母亲见上最后一面。守孝期间,他请旨开山,自筹资金,疏通道路。奈何岩石坚硬,火药无功,众人逐渐放弃。又逢曲江遭灾,九龄只身赴京请赈,天子下旨放粮,又劝九龄入朝拜相。是选择身居高位“休问梅岭”还是选择“身似老梅”扎根梅岭,在这样的矛盾冲突中,张九龄开启了下本中的“凿心”之路。  

一场幻境中的问道使张九龄拨开迷雾,看清“开山之志重于泰岳”的内心。从此,他脱去长衫,换上短褂,在“愚公移山”般的坚持中,也凿开了乡亲们的心——他感召了人的善良、感召了人的勇敢,岭道上,星星点点,明明灯火连成一片……而此道,贯通南北、绵延古今。  

主演文汝清说:“在一次次的排演过程中,我越来越体会到,张九龄不仅仅是一个德行高尚、坚韧不拔的角色,在他身上,有一种人性的饱满状态,在他为国家、为故土、为百姓只身赴难、倾尽心血中,他有一种大悲悯、大情怀、大担当。这就是我理解的‘九龄风度’”。  

在史书中,张九龄举止优雅,风度不凡。富有远见卓识、忠耿尽职的他总是秉公守则、直言敢谏,为“开元之治”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去世后,唐玄宗对宰相推荐之士,总问“风度得如九龄否?”“曲江风度”(亦称“九龄风度”)一时传为佳话。  

导演徐春兰说:“我们剧组的主创老师们,对剧本的钻研,对这台戏的把握,是深入到文本里、深入到人物里、深入到历史里的,我们一起去到韶关采风,去曲江,去张九龄故居,去张九龄博物馆,去梅关古道,在采风过程中得到了很多启发,也得到了当地很多的帮助和支持,在大家的合力创作下,使得粤剧《张九龄》在美感与内涵的共融中呈现出别致的审美品位。”  

一位资深粤剧爱好者说:“粤剧是岭南的文化瑰宝,这么多年了,越看越有滋味,今晚在剧场,我发现超过一半的观众都是年轻人,内心很受触动,粤剧《张九龄》是新编的,但是饱含文化底蕴,看着很享受!现场的雷鸣掌声和欢呼声说明了一切!”  

“太震撼了!敢叫天堑变通途。我一定要去看看这条千年古道。”老票友冯阿姨说。专程从江苏来广州看这部戏的四位年轻的编剧从业者也表示,唱词中处处见梅花,有机会要去故事发生地韶关南雄,感受“一路梅花一路诗”的粤北风情。  

戏中的梅关古道,位于韶关南雄市城北28公里、粤赣两省交界处的梅岭,历经2000余年沧桑,是全国保存得最完整的古驿道。公元前214年,秦军经过梅岭入粤,在岭口设横浦关,又称秦关,是梅岭最早的关隘。唐开元四年,张九龄命人用两年的时间扩展古道,道宽2-4米,长8公里以青石鹅卵石铺砌而成。千百年来,岭上娇艳独特的梅花景致吸引了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前来观景赏梅,吟诗作赋,挥毫刻碑。开国元帅陈毅也曾在此写下《梅岭三章》。  

九龄公不仅是梅关古道的开凿者,还是岭南诗派的开创者,其诗作具有“雅正冲淡”的神韵,他的五言古诗对唐诗发展影响深远。在戏中也有不少地方提到九龄公的诗作《望月怀远》《瑞雪篇》等。  

此外,戏中还有一些韶关元素,如九龄赴京请赈所携带的“岭南珍果”。与戏中“珍果”含义不同的是,如今的韶关因水果品种丰富、优质高品,拥有了韶关水果区域公用品牌“韶关珍果”。韶关三华李、柰李、杨梅、贡柑、九仙桃、沙田柚等一批美味珍果欢迎广大戏迷、游客来尝鲜。  

韶关何所有?“岭南第一人”。千年古驿道,历久焕新姿。欢迎来到故事发生地韶关访梅问道,探索不一样的粤北文化。

作者:韶关日报记者 文静

编辑:李建群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