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全国“两会”| 韶关市民、专家学者畅谈两会热点

“韶关也需要做大经济总量,带动就业容量扩大,实现经济就业协同发展。”

“要营造劳动光荣的氛围和就业环境,培养更多技能型人才。”

••••••

2019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

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

引起我市专家学者

市民及就业部门有关负责人的关注与热议

释放利好 经济与民生并行

“因为我国人口红利依然存在,劳动力规模还是很大,解决就业问题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所以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是符合国情的。”中共韶关市委党校科研办副主任段鹏飞指出,今年我国发展环境将愈加复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而近年来新成长的劳动力处于高峰,今年高校毕业生数量达到834万,全年需要在城镇就业的新成长劳动力仍然保持在1500万人以上;同时,就业结构性矛盾凸显,部分地区、行业、群体的就业压力较大。

我市专家及代表提出,培养技能人才是缓解就业压力及结构性矛盾的有力举措。

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段鹏飞介绍,我国历来重视就业工作,2018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出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强调要完善制度、守住底线,精心做好各项民生工作,要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重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

段鹏飞说道,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旨在强化各方面重视就业、支持就业的导向,体现了政府对经济下行压力下就业矛盾凸显的底线思维。“稳就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只有稳就业,增加人民收入,才可以形成市场强大需求,同时也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只有稳就业才能切实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产学融合 缓解结构性矛盾

根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为实现就业优先,政府将打出系列“组合拳”,强调要多管齐下稳定和扩大就业,其中提出要从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中拿出1000亿元,用于1500万人次以上的职工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以及提出高职院校今年扩招百万人等等。

全国人大代表张红伟。图片由人大代表提供

对此,参加全国两会的我市全国人大代表张红伟认为,这也是有助于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的战略之举。“没有技能人才,企业就没有竞争力,我们要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尊重技能人才的就业创业氛围。”他希望,我市大力推动产学融合,培养高技能人才,加快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提升劳动者素质,实现稳定而高质量的就业。

据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市技工教育各项事业不断发展,目前韶关在读技校生人数达2.48万人,稳定保持全省优势地位。我市把握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政策机遇,依靠改革和创新驱动,围绕“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一流技能人才”的中心任务,实施“创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的强校计划,为产业发展培养技能人才,一定程度缓解了我市就业压力和结构性矛盾。

“下一步,我们也将以推动我市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推进韶关市技师学院纳入高等职业教育为契机,主动对接服务我省产业发展需求,大力推进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多元化技能人才培育,开展职工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扩大技能人才的有效供给,为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市人社局技工教育科科长白深云介绍。

援企稳岗 培育就业增长点

“结合我们韶关的实际,解决就业问题,关键还在于经济就业协同发展,韶关需要做大经济总量,带动就业容量扩大。”段鹏飞认为,韶关正在深入推进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兴支柱产业,必须稳就业,做好高校毕业生、返乡创业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工作,为韶关经济社会发展、乡村振兴走在全省前列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我市通过举办招聘会等稳就业方式,缓解用工需求。

据统计,近年来我市通过推进经济增长夯实就业基础,2018年,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34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2.96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人数2561人,促进创业人数1642人;完成促进返乡人员创业379人,带动就业1633人,培训返乡创业就业人员2821人。

从事人力资源工作多年的陈予凌认为,相比珠三角地区,我市作为粤北山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企业的平台吸引力、薪酬待遇等还是略逊一筹,期盼政府能通过政策“组合拳”,继续援企稳岗,降低企业用工成本,支持企业调整人才结构和薪酬管理制度。

段鹏飞指出,随着中央的惠企政策不断地释放利好,企业将进一步减轻负担、增强活力。而韶关实现稳就业,首先要聚焦促进就业创业的“制度设计”,要全面落实“促进就业十条”,即《韶关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大力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多渠道培育就业增长点、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强化困难群体就业托底帮扶等多方面措施。

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19年我市将深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注重就业优先,推进就业惠民创业富民;认真贯彻落实“促进就业十条”;推动重点群体就业,加强困难企业和职工认定工作,加大援企稳岗力度;做优做强“丹霞杯”返乡人员创业创新大赛,不断扩大返乡创业就业规模;深入实施“互联网+就业服务”,实施“一企一策”,有效缓解企业用工问题;加强创业孵化基地管理运营,提高创业成功率。

新华社社评:上下同心 团结奋进——

写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闭幕之际

不负人民重托,不辱光荣使命,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即将圆满完成各项议程胜利闭幕。这次民主团结、求实奋进的盛会,增强了信心、凝聚了共识、鼓舞了干劲,激励着近14亿中国人民砥砺奋进。

千川奔腾必有主流,万山磅礴必有主峰。会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会议的全国政协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强调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为做好新时代的人民政协工作指明了方向,对广大政协委员履职尽责提出了殷切期望和明确要求。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2100多名政协委员认真履职,积极建诤言、谋良策、出实招,展现出上下同心、求真务实、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彰显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色作用和生机活力。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人民政协也将迎来70华诞。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政协积极投身建立新中国、建设新中国、探索改革路、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走过了辉煌的历程。历史深刻昭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人民政协这一制度安排和政治组织最本质的特征。进入新时代,推动人民政协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发挥好专门协商机构的作用,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统揽工作的总纲,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轴,不断筑牢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广泛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能量。

“同心山成玉,协力土变金。”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在这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关键时刻,更加需要汇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更加需要广泛凝聚共识、不断增进团结。辨察“时”和“势”的变化,把握“稳”的要义、强化“进”的措施,坚持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人民政协定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齐心协力共襄复兴伟业。

人民政协聚的是各界英才,议的是国家大事,谋的是民生福祉。会议期间,广大政协委员围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问题,聚焦打赢三大攻坚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等重大任务履行职责,提出了大量真知灼见。建言建在需要时、议政议到点子上、监督监在关键处,是新时代改革发展的迫切要求。提高咨政“含金量”,突出建言“靶向性”,重在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对接人民所思所盼,瞄准热点难点问题发力,推动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实落地,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政协委员是政协组织的主体,肩负起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的使命任务,对政协委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不断提高履职能力,多下学习的真功夫,勤下调研的苦功夫,练就创新的硬功夫,才能让建言有理有据、对策可行可用,交出无愧于人民的新答卷。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人民政协任重道远;踏上新的奋斗征程,人民政协大有可为。让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众志成城攻坚克难,同舟共济勇于斗争,努力画出共建共享全面小康社会的最大同心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文字:韶关日报记者 吴梦雁 通讯员 黄思敏

图片:韶关日报记者 吴梦雁(除署名外)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