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市区百年东街坐落在东堤北路,曾是华南历史上最繁荣的商贸街之一,作为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挖掘和宣传韶关地方文化积淀的最佳切入点。为让广大群众从不同的角度了解百年东街的历史之美,并让历史记忆得以延续传承,本报从今天起推出百年东街系列报道。敬请读者垂注。
江流逶迤,货如轮转,商贩走卒,南来北往。坐落于浈江区东堤路的百年东街,曾是三江汇流的商贸“明珠”,是粤湘赣三省交界赫赫有名的“老板街”。它历经百年风雨,有满满的生活烟火气和道不完的小城旧事。随着时代发展,它历经繁华、萧条,破败、重建,无论兴衰沉浮、流光如梦,都有“老韶关”深沉厚重的城市记忆。
休憩集散:赫赫有名的“老板街”
“1928年,韶关拆除了城墙,扩建了环市马路,将青石街改名为‘民族路’,武城街改名为‘民权路’,东关正式命名为‘民生路’,并将帽子峰东峰山下太傅庙为邻的新兴居民街道也定名为‘太傅街’,它们被市民统称为‘东街’。”韶关民俗学者林亮坤介绍,曾几何时,“去东街逛逛”“去东街购物”“去东街出货”,成为韶城市民的口头惯用语。
他说道,在粤汉铁路开通之前,北江水系是南北交通的主要干线,韶关的东堤沿浈江上游,直抵珠三角腹地。清朝直到民国初年,这里的江面上千帆竞发,沿岸商贸活动十分繁忙,开设的货庄、商行有上百家之多,它也是无数南来北往的走卒商贩进出广东时的商贸、休憩集散地,是粤湘赣三省交界最繁华商贸街,是当年赫赫有名的“老板街”。
这些商行、货庄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靠河的一面都是“吊脚楼”。江面上来来往往的货船可以直接驶入吊脚楼下,而楼下装有一扇活动门,可以很方便地将船上的货物吊到楼上再转运至陆地其他地方。 商贾云集:“四大商号”享有盛名
“当时韶关称谓‘四大商号’的常丰、慎安、和昌、阜民,韶关最大的隆盛酱园和仅次于阜民的利农米机,还有多家享有盛名的大货栈,全部都是广府商民开办在东街的。”林亮坤说道。
常丰、慎安、和昌三家的经营范围大致相同,经营食油、食盐、煤油、汽油、土纸、香烟、火柴等大宗商品的批发、代销、转运等业务。他们的生意交易面很广,货物来源主要靠收购而来,其次兼办代销、批发的客户中除了本市零售商之外,还有来自粤北各县和本省南下的部分县市,还扩展到邻近的湖南、江西、福建等省的客户。阜民和利农米机,专营机器碾米业,代客加工粮食,兼营大宗粮食、豆类买卖或代销、代运等业务。
当时,隆盛酱园生产的酱料是广大市民信得过的放心食品,市区和东西河的酱料零售铺都踊跃地来批发酱料,销量居本市各酱园的首位,成为韶关最大的一家酱园。1955年,“民改”公私合营,隆盛和市内所有酱园合并,成立“利民食品厂”。1960年,转为国营,改名为“韶关食品厂”。后来,由于生产不断发展,需要增加工场,1986年,搬迁至西河武江南路。
东街旧事:战火之下门市兴旺
据资料显示,到了民国初年,东街的商铺经已满额。广州沦陷后,国民党广东省政府迁址韶关,同来大批难民,其中的商民继续去东街“见缝插针”,租屋开铺,上千间的商铺延伸到太傅街。
“当时可谓是东街最繁华的时期,珠三角一带有很多广府人过来做买卖。当时有个数据,曲江县从5万人增至22万,因为人口的增长,东街商铺林立,轮船云集。”韶关市博物馆副馆长何露介绍。
何露说道,韶关当时作为国民党广东战时省会,日本侵略军为了打通粤汉铁路线,不断地派遣战机对韶关进行狂轰滥炸,但是却很少轰炸到东街地段。这是因为在帽子峰顶高射炮火力圈的范围内,曾击落、击伤多架日机,日机再也不敢飞近,致使东街保持门市兴旺,大宗的批发生意长盛不衰,商民能够安心营业。
根据记载,到抗战胜利后,东街的广府商民陆续回籍,东街也逐渐失去了往昔的繁华。
市井风情:骑楼建筑“有瓦遮头”
时至今日,在老韶关的记忆中,东街旧事虽已远去,但曾经的骑楼建筑、“洋式店面”,以及浓浓的市井风情,都留在了光影和记忆中。
林亮坤介绍,东堤路的铺户一般都是清末民初开始流行于岭南城镇的竹筒屋形骑楼建筑,建筑平面成条形,面阔一般约5米,进深一般约20米,楼高一般3层。
“原来的建筑保留了源于干栏式建筑上实下虚的痕迹,重于商业用途,一般是前铺后屋,即前为骑楼底层作铺面,临水而建的屋后还形成吊脚楼形式,可于屋后直接装卸货物。”他说道,建筑整体一般都是布瓦硬山顶抬梁式砖木结构,楼板用木板拼铺。但其骑楼檐枋、抬梁多用角钢(或工字钢)混凝土做成,柱式和临街一面又引进了西方的券廊和柱式,被称为“洋式店面”。其装饰手法也是中西合璧,不拘一格,如卷花柱头、套色玻璃、卷铁窗花、瓶式栏杆、拱形门窗等等,充满异国风情。
之所以称为骑楼,源于一楼临街部分建成行人走廊,可以遮阳挡雨,走廊上方为二楼的楼层,犹如“骑”在行人走廊之上,故称为“骑楼”。骑楼一般一楼用于经商,二楼以上住人。骑楼既可防雨防晒,又便于展示橱窗,招徕生意。
在很多的老韶关眼里,骑楼最能体现东堤路的市井风情。从风采楼出来,右转即可转入东堤路,街的两边,骑楼隔道相望。无论是在烈日当空或风雨交加时,骑楼下的行人都是如此之多,那一栋栋不同风格的骑楼建筑,成为了行人休闲的好地方。骑楼作为一种城市的历史符号,浓缩了韶关上世纪城市的特性,折射出一个城市的性格。有人说:广东骑楼的关键则在一个“街”字,有两句话就揭示了它的内涵:一句是“俾路俾人行”,另一句是“有瓦遮头”。
如今的东街,随着时代的变迁,按照当年老街的建筑风格重建,又用现代建筑手段加以创新,旧貌换新颜,成为一条集商贸、休闲、娱乐、饮食、旅游为一体的东街。
何露认为,东街承载了韶城的商贸文化,它的历史文化内涵有待深入挖掘,以展示城市古老文化和历史风情,延续城市文脉。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