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卯新春,岭南大地擂响奋斗战鼓。在粤北韶关干事创业的热潮中,各级人大代表纷纷行动,活跃在履职一线,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力争上游、比学赶超。
盘点过往、立足当下,市人大常委会不断健全完善代表工作机制,深入开展“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主题活动,推动代表工作融入全市工作大局,交出了过去一年亮眼的履职答卷。
打好监督问效“组合拳”
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综合运用代表视察、专题调研等监督方式,对优化营商环境、重点项目建设、水田垦造、粮食安全、产业园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降低企业用气成本等重大事项开展专项监督,同时加大对民生保障工作的监督力度,扎实推进老有所养、幼有所育、弱有所扶等各项民生事业。
在监督问效的“组合拳”中,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迎来新气象:市人大常委会开展《广东省促进革命老区发展条例》实施情况检查,推动政府抓好条例的贯彻实施,促进老区振兴发展;开展小水电站清理整顿、森林防火、推行河长制林长制、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监督工作,推动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让韶关绿水青山“底色”更亮;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广东省环境保护条例》《广东省城市绿化管理条例》执法检查,推动各级各部门严格执行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用法治的力量守护美丽家园……
同时,民生保障底线兜住兜牢:市人大常委会跟踪督办基层医院独立污水处理系统建设,检查《广东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实施情况、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专题调研,推动政府强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升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和应急能力,更好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 开展落实义务教育“双减”政策专题调研,推动“双减”政策落地落实;开展促进就业创业工作专题视察,努力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加大农村安全饮用水保障工程建设监督力度,保障农村用水安全;加大社区养老、招善引爱、残疾儿童保障工作监督力度,促进保障改善民生……
保障履职见行见效
为民履职,还需“充电蓄能”“内外兼修”。过去一年,市人大常委会实施新一届市人大代表履职培训行动计划,完成代表初任培训、履职培训、专题培训,强化代表能力建设,提高代表履职水平。
为了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更好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市人大常委会建立健全“双联系”机制,实现县、镇人大代表联系选民全覆盖。同时,持续推进代表联络站建设,全市已建立105个镇代表中心联络站,实现了镇人大代表联络站全覆盖和省人大提出的“六有”建设标准,全市还有504个村(居)建立了代表联络站,基本形成了代表履职平台布局网格化。
一年来,为推动代表建议“落地有声”,市人大常委会认真落实代表建议“三把关、四到位、四落实”办理工作机制,构建常委会领导领衔督办、专工委对口督办、人大代表参与督办的“大督办”格局,有效提高了代表建议办理工作质量。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共收到代表建议66件,现已全部办结,推动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
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
按照省人大常委会统一部署,过去一年,市人大常委会成立主题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主题活动实施方案,多形式广泛动员代表参与,实行省市县镇四级人大五级代表联动,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以推进爱国卫生运动为主题的主题活动。
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黄楚平以普通代表身份参加韶关代表主题活动,走进代表联络站倾听群众意见呼声。全市共有6452名各级人大代表参加主题活动,组织人大代表小组活动2993次,形成代表建议423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106条,意见建议大部分已得到解决,形成了“群众常来、代表常在、实事常办”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新常态”。
活动中,市人大常委会推动完成武江区西河镇田心村自来水供水管网建设工作,使群众喝上了安全、干净的“放心水”;紧扣灾后重建复产,组织省、市人大代表为受灾农户捐赠农药、化肥,邀请农技专家为受灾农户现场授课,助力受灾农田复耕复种;紧扣助企纾困,开展企业生产用气专题调研,推动加快推进天然气管网“县县通”建设,加强天然气行业价格监管,合理降低企业生产用气成本,减轻企业负担……
躬耕不辍,接续奋斗。瞻望未来,市人大常委会将聚焦实施“三大战略”、开展“六大行动”、推动“三个提升”,建立完善各级人大代表常态化联系人民群众、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制度机制,加强代表提出建议与政府部门办理建议的工作对接,扎实做好“双联系”工作,推进代表联络站“三化”建设,保障代表依法履职,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
作者:韶关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梦雁
编辑:张惠娟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