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韶关摄影长青树——麦国明

《如画家园》麦国明 摄

前不久,武江区摄影家协会正式挂牌,标志着我市全部县(市、区)均成立了文联属下的摄影组织。如今,这个协会的上百名会员活跃在武江的新旧城区和乡间田头。在协会特聘特邀的顾问中,一名精神矍铄的长者尤为引人注目,原来他就是韶关日报多年前曾以《韶关摄影界的获奖专业户》为题报道过、被影友喻为韶关摄影长青树的麦国明。时至今日,他的近况如何?他的摄影人生还有哪些精彩故事?笔者与大家一起走近他。

锲而不舍的执着精神和量多质优的作品成果

麦国明是与新中国同龄的韶关人。早在当知青下乡时,他就醉心于唐诗宋词和国画丹青,劳作间隙手不释卷;当兵期间,他在青藏高原、天山南北大大开阔了视野;在机关从事统战工作、在台资企业当过高管,他接触了诸多社会各界人士。1975年,他从边疆部队退役返城就业后就爱上了摄影,从此这门艺术就越来越紧密地伴随着他的业余时光。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从事业余摄影创作会面临不少困难,他以锲而不舍的执着精神一一破解。首先是经济问题,当时的摄影器材、胶卷成本和冲印放大费用都十分昂贵,他通过借助资源和省吃俭用解决了,不久就因稿费和奖金的回报实现创作收支的良性循环。其次是技术问题,他虚心请教梁祖德、梁惠湘、林超平、李雅子等老一辈摄影家,加上自己的思考感悟和勤奋实操,很快掌握了过硬的摄影技巧,不少成果更是青出于蓝。随着科技的进步,摄影器材及软硬件的更新换代很快,他的观念也不断更新、与时俱进,从120相机到135相机,从黑白暗房工艺到彩色扩印放大、从胶片到数码、从前期拍摄到后期创意,他紧跟时代步伐一路走来。退休后以花甲之年学习PS技术,不但学懂弄通,还使创作如虎添翼、作品自成高格。  

与此同时,麦国明的摄影作品也开启了量多质优的收获历程:大量摄影作品发表于全国和省级报纸杂志,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他收到的稿酬比当月工资还多。在国际、全国和省级专业赛事中,他的作品除入选外,有50多幅获得奖项,是我市获奖数量最多的摄影家之一,其中:1995年《近乡情更怯》获“炎黄子孙摄影大赛”一等奖(人民日报社、日本国际通讯社主办);1998年《星河》入选“美国第65届惠灵顿国际展”(由中国摄影家协会选送);在《第五届富士胶卷杯全国摄影十杰年赛》中,作品《弄潮》获秋季金牌、作者获当年“全国摄影百佳”称号。1987年,《粤北风光》画册由华艺出版社出版发行,由杰出书法家、著名社会活动家赵朴初题写书名,被市政府作为礼品赠送给嘉宾……这些不仅仅是麦国明本人的创作成果,也是韶关摄影界的缤纷亮点。他的代表作,如珠玑般被镶嵌在韶关摄影史的字里行间。  

面对自己的创作成果,他总是以平常心来对待,认为自己只是普通的摄影爱好者,至于成名成家还差得很远。他为人低调沉稳、不事张扬,很少在大型摄影活动场合现身,因此常常在韶关摄影界出现其作品名声在外,其作者却不知是何方人士的现象。所以有人说韶关摄影界的“明星”不少,“暗星”却只有麦国明这一颗。

清新高雅的艺术风格和独到精辟的创作感受

丰富的工作履历和良好的文化熏陶,使麦国明的作品渐渐形成清新高雅的艺术气质。“一看就知道是麦国明拍的!”这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老一辈摄影家李民对他摄影作品的基本判断,后来也成了韶关摄影界大咖们的共识。  

在多年的创作中,麦国明逐渐摸索出一种摄影与国画相融合的画意摄影风格,在粤北摄影界独树一帜。他的画意摄影作品,视觉影像拍摄于实景,通过在电脑中取舍精选可用的元素,融合摄影构图法则和国画布局特点进行组合,从而形成一个介乎于似与不似之间的意象世界。这种作品的整体格调清新高雅,往往于山水田园之间,以小船、人物、亭子等作为趣味中心,景致浓淡、画面留白、题字印章与国画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时又保留了摄影的细节、影调和质感,具有郎静山、陈复礼的创意气质,兼备岭南美术摄影的唯美风韵,给人以赏心悦目的视觉美感。他在图虫、网易上以颇具茶禅意味的“各茗”为网名展示自己的画意摄影作品,现在已经有近10万粉丝,网友们纷纷点赞他的“各茗特色”。

麦国明的摄影艺术之路也是一个不断融会贯通、自我超越的心路历程。他认为,摄影艺术的下限是实操技术,上限是文化修养,仅有好的摄影器材是不够的,要感人动人就要融入情感,否则摄影水平只会停留在“匠”的层面,这是摄影人应当面对和反思的课题。关于画意摄影,他认为中国画源远流长、韵味十足,摄影在被摄对象的真实再现方面有很强的表现力,现代电脑图片处理技术的成熟发展解决了国画与摄影有机融合的瓶颈问题,使得画意摄影取长补短、有机融合的创新成为可能。不过,由摄影的真实具象而升华为有人类共情的完美意象,要求创作者不仅要多实践摸索,更要多博览群书,还要不断“突破思维”与“更新观念”,这样才能摄制出形神兼备的好作品。

甘为人梯的师表风范和桃李芬芳的喜人氛围

近年来,退休后的他有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摄影中去,他也深深感受到,应当把自己丰富的摄影经验传授给年轻一代。长期以来,他对于《韶关日报》《南叶》杂志等媒体的约稿,“韶关发布”等政务微信的配图,党政部门用图等,总是首先考虑推介年轻摄影爱好者的照片,积极架设作品发表的桥梁。  

若干年前,他还聚集了十多个文化底子好、创作热情高、可塑性强的影友,以沙龙座谈、现场创作、习作点评、网络交流等多种方式,重点传授摄影经验,使他们的摄影水平快速提升,在《中国摄影报》《大众摄影》以粤北题材为主举办的摄影比赛、省市摄影家协会主办的摄影赛事中屡屡获得大奖,有的影友已成为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更为可喜的是,麦国明的摄影技艺和执着精神也随着他们的崭露头角,影响着更多年轻一代的摄影爱好者。  

最近,武江区文联成立了区摄影家协会,麦国明欣然应邀出任协会的顾问,在协会筹备期间,他就参与策划落实了大量具体工作。协会成立后,他的身影常常出没于武江大地,对骨干会员的摄影技术予以指导。  

文化自信是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文化艺术需要传承,也需要创新发展。笔者在麦国明的精彩摄影人生里,截取几许片段呈现于此,是希望从中得到有益感悟,这是为文初衷,也希望诸君有所共鸣。

作者:李宇强

编辑:蓝洁雯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