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粤边工委成立旧址——梅花镇杨家寨敏求堂

在乐昌市梅花镇大坪村委会杨家寨村,有一间公房名叫“敏求堂”,面积280平方米,建于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原为村中私塾,曾数次修缮。整体建筑格局为四进式,八间房,梁柱为木质结构,砌墙所用砖石为青砖,屋顶以泥瓦铺就。在西南方向的门楣上写有黑底白字的行体“敏求堂”三字。一进是厨房,穿门而过为露天式房,地板为鹅卵石砌筑,四面有排水沟,墙上雕饰有梅兰竹菊图案;三进门框长方格中央,有一木制五角星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屋内摆放着台凳,左侧一角则放着嫁娶的木轿子;上厅上方悬挂着敬老尊贤的“七叶衍祥”横匾,两旁的梁柱上竖立一对庆贺百岁寿星的黑底红字楹联;左右两边墙上则挂着“功名匾”。如“候选州正堂”“候选卫守府”“候选儒学正堂”“候选主薄”“钦赐文林郎”等十多块。可见,杨家寨村杨氏后裔聪颖好学,人才辈出。


敏求堂。

功名匾。欧伦彬摄

那么,敏求堂里为何有五角星?据村中70多岁的老人杨达才说,20世纪60年代,村党支部为纪念朱德率领的南昌起义军一部分战士曾在此宿营、湘粤边工委曾在此成立而制作的,以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  

据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出版的《中国共产党乐昌地方史》和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谷子元纪念文集》记载,1929年9月,中共乐乳宜边工委和中共宜临连边工委与流散在乐昌黄圃塘村、九峰、北乡等地的同志取得联系。为了统一领导湘粤边区党的组织和开展游击武装斗争,三方面的革命力量在坪石新街拱桥边的“公盛客栈”成立了统一的领导机构——“中共湘南(驻粤)工作委员会”,尹子韶任书记、彭良任组织部长、谷子元任宣传部长、何鼎新任军事部长、黄平为共青团负责人。会议的中心是统一领导,开展游击战争。这次会议后,成立了“中共坪石支部”和“坪石店员工会”,有党员20余人。店员工会将坪石新老街大部分店员都组织起来,坪石街成了革命同志活动街。  

1930年12月,根据革命斗争形势发展的需要,扩大武装革命斗争,以配合苏区红军反“围剿”斗争,湘南(驻粤)工作委员会“以在广东的同乡叙会的名义”在大坪杨家“敏求堂”召开扩大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永兴、郴县、宜章、桂阳、耒阳、乐昌等地党组织的代表人物”30多人。会议将“中共湘南(驻粤)工作委员会”,改称为“中共湘粤边区工作委员会。”会议讨论了三个问题:一是加强各地党组织的建设、联系。决定将边工委机关从临南的大塘庵搬迁到大源加昌水口附近的泗公坑木炭窑里办公,同时,又在临、宜、连边界地区组成一个由彭良为书记的临、宜、连边工委。二是扩大武装斗争。边工委活动范围扩大到五岭南北两侧各县,东起乐昌九峰、黄圃、西至连县、江华。三是组成新的中共湘粤边工委。  

近两年逐步聚积,并经过锻炼与考验的骨干达六七十个人,他们是各方面的中坚分子。有潜入到坪石警察局的情报人员,有在坪石、梅花、星子、连州、阳山、深山坝、三星桥等城镇集市的联络员,交通站的接待者,专业交通员,带领游击队员开展武装活动的指挥人员,有以各种职业为掩护在城乡各地进行工作的成员。他们在以后的革命斗争时期,在推翻蒋介石反革命统治的斗争中,绝大多数都献出了自己的年轻生命,为祖国的解放、新中国的成立作出自己的贡献。  

湘粤边工委的成立和发展,为湘南特委的重建与恢复奠定了基础。1931年湘南特委终于得以重建。  

在边工委的领导下,乐昌的黄圃司、塘村、京口、牛栏冲、坳丘等地建立了党团组织和农会。  

两广省委、北江特委对于湘粤边区工作委员会的工作非常重视,多次派特派员巡视指导湘粤边工委的工作。1931年2月,北江特委巡视员孙(名字不详)、两广省委特派员柯飘零亲自到大坪杨家、梅花、坪石等地巡视,向梅花特支、大坪杨家支部等讲述国内外形势,传达上级的指示精神,部署各项工作。  

同年8、9月间,两广省委又派特派员武(名字不详)到梅花传达贯彻中央有关指示精神。  

湘粤边工委在与湖南省委、湘南特委未取得联系的情况下,先后在北江特委、广东省委和湘赣省委领导下进行工作,并领导湘粤边区人民开展革命斗争。  

由此可见,敏求堂是湘南特委、湘粤边工委等驻扎、联络和秘密召开会议的重要场所。  

2018年11月,敏求堂被乐昌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乐昌市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被列入广东省革命文物名录。

作者:欧伦彬

编辑:蓝洁雯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