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1日,新学期开学了,湾头小学的同学们也走进了新的校园。映入他们眼帘的是明亮的教学楼、硬化平整的操场、干净卫生的食堂,以及配备齐全的信息化教学设备、体育设施。这一切都让他们兴奋不已。
湾头小学是浈江区湾头村的一所乡村小规模学校(俗称教学点),学生人数不足20人,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质量不高。今年5月,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决定暂停该学校的办学,将学生分流到附近办学条件更好的黄金村中心小学。
这是韶关市实施乡村小规模学校优化提质的一个缩影,乡村小规模学校作为教育体系的“神经末梢”,格外牵动人心。近年来,韶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加大投入,精准施策,大力实施我市乡村小规模学校优化提质工作,切实提高乡村教育质量,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化、优质化发展。
科学规划 优化布局
“韶关现有小规模学校均处于较为边远农村地区,点多、面广,大部分学校校舍简陋,师资力量薄弱,无法按教学需要配齐学科教师,教学总体水平较差,极不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此外,这些学校在校学生少,班数多而班额小,师资及校舍存在较大的浪费。”韶关市教育局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道,截至今年3月,全市乡村小规模学校(指不足100人的村小学与教学点)共234所,其中在校学生20人以下的有127所。为了更好推动乡村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必须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农村教学点,优化教学资源配置。
为确保农村小规模学校优化提质工作稳步推进,韶关市政府精心谋划,首先重点对20人以下生源极少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全面实施优化整合、管理提质。“127所20人以下的学校教学质量低,但撤并又会导致村民子女新的上学难问题,如何平衡好这一矛盾,对我们来说是一大考验。”韶关市教育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说。
为此,我市相关部门成立了调研组,对全市127个教学点全面摸底,详细了解办学状况,结合人口分布、交通资源和学龄人口流动、变化趋势,从最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出发,尊重群众的意愿,全面进行调研论证,制定“一校一案”优化提质工作方案。 “我们立足县(市、区)情、校情,加强分类指导,从最迫切的需求入手,不搞大拆大建,不搞‘一刀切’,尚不具备撤并条件的乡村小规模学校一律不撤并,坚持‘撤、并、合’相结合,做到优化整合、提质达标。”韶关市教育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说道,目前,全市停办61所生源少、条件差、质量低的乡村小规模学校,按标准对保留的22所乡村小规模学校进行优化提质改造,并配齐优秀师资,完善设施设备。
多措并举 解决群众后顾之忧
“对农村学生家长来说,他们希望孩子能到办学条件更好的学校接受教育,但又担心会因此增加家庭经济负担。”这是大多数农村家长的心声。
为解决人民群众的后顾之忧,韶关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加大学校基础建设投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师队伍能力、合理利用闲置校产……不断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大大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按照“实用、够用、安全、节俭”原则,集中资源和力量建设优质学校,对校舍、运动场、教学设施及安防设施进行改造提质。截至目前,已完成22所乡村小规模学校改造升级,改造后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全部拥有达标的教室、运动场等,并按要求配齐音体美设施设备、教学仪器、图书、安防设施等,满足教学和安全防范需要,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撤并学校的学生交通和生活照顾该如何解决?我市主要通过维修建设食堂、宿舍、浴室、厕所设施,改善宿舍环境,让上学路途遥远的学生可以选择住校。并通过购买服务、统筹公共交通运输等方式解决好非寄宿学生上下学交通问题。
学校硬件设施好了,师资配备和教育教学质量必须跟上。
据韶关市教育局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在提升教师队伍能力上,持续深化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将乡镇中心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作为同一学校的教师“一并定岗、统筹使用、交流任教”。并优先将新招聘的年轻教师用于补充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教师缺额,在教师职称评聘时向乡村学校教师倾斜,优先满足乡村小规模学校需要,从而较好地解决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下不去、留不住的问题。
与此同时,音乐、体育、美术和外语等学科教师实行走教,对乡村走教教师给予适当的差异化交通补助,推动音体美教师、专业技术教师等共享共用。并强化教师培养培训,通过跟岗学习、名师工作坊研修、送教下乡等方式,加大对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培训力度。
在提升小规模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上,推进乡镇中心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一体化办学、协同式发展、综合性考评,统一乡镇中心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课程设置、教学安排、教研活动、教师管理;建设好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整合优质网上教育资源,为乡村学校提供同步优质教学资源;充分发挥乡村小规模学校小班教学的优势,突出因材施教,加强个性化教学和针对性辅导,提高乡村小规模学校育人水平。
此外,对乡村小规模学校优化提质后闲置的校园校舍制定了综合利用方案,闲置学校优先用于开办村级幼儿园、农村成人教育、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等教育公共事业,避免了教育资源流失或长期闲置毁损造成浪费。
作者:韶关日报全媒体记者 陆瑶 实习生 朱燕清
编辑:蓝洁雯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