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山史记

站在莲花山韶阳楼上,一览众山小,韶城的山光水色尽收眼底。莲花山位于市郊东南,山势平伏不险要,却是护卫韶城的一道天然屏障,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号称“莲花要塞”。  

莲花山为东西走向,占地约16平方公里,山势平缓,主峰海拔255.20米。自古以来林木苍郁、风景秀丽。因属韶城近郊,古代时,莲花山多为当地民间砍樵之地,故有“莲峰樵唱”之名胜。“莲峰樵唱”被列为古曲江二十四景之一,诗人廖燕题有曲江名胜诗,作有《莲峰樵唱》诗一首。诗中写道:  

风转千盘路不违,

数声樵唱早忘饥。

身游太古同麋鹿,

歌满长空裂石扉。

几处音来虚谷应,

半肩人负夕阳归。

相逢俱是烟霞侣,

好向山中问采薇。  

据清光绪元年《曲江县志》记载:“莲花峰,城南五里,状如莲花拱揖。郡治旧城建于浈水东即此山下,宋开宝三年,潘美伐南汉,刘鋹使其将李承渥,列象为阵,拒美(潘美)于此。”  

韶州“郡治旧城”在莲花山,指的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4年),遣五十万人守五岭,次年筑城于南越地。南海尉任嚣据岭南,在韶州莲花山下筑城,后人称任嚣城、古秦城。史料记载:“三国甘露元年(公元265),桂阳南部设始兴郡,郡治在曲江莲花山下,羊道任郡守。”由此可见,莲花山下是韶关历史上最早的古城。  

据我市文史专家林亮坤、李振林等考证:秦始皇三十三年,任嚣任南海尉,欲据岭南,在莲花山下的鹤涌(今学冲村委)地段,筑城以图取进,后人称之为“任嚣城”。汉初,粤北建立曲红(后改曲江)县,县城设在莲花山下的任嚣城。曲江县城设立行政机构,不同行业的商人纷纷在城内外开设货栈、商铺、酒楼、客店,如此,莲花山以东的乡村民众,如有赶赴县城出卖土产或购买物品的,大多数人都图求快捷跨越莲花山,很少有人愿意多绕十里山路到达县城。因而,山上来往人多,走出几条羊肠小道。其中有一条小道,由于历年都有善者仁翁进行建筑、填土铺石,牢固不塌,保存至今已有2000多年,确为“古道”。古道通过山脊的“风门坳”,坳中原建有一座供过路人歇脚的古老茶亭,由于年久失修,早已倒毁,只留下残基的痕迹。  

莲花山下曾是古战场,史料载,“宋开宝三年(970年)十二月,潘美伐南汉至韶州,南汉后主以李承渥为都统,陈兵十万余于莲花山(莲花峰)下,设象为阵,每象载十数人,皆执兵仗,战则置阵前以壮军威。潘美等索军中劲弩射之,象奔,乘者皆坠下,反践承渥等,军伍大乱。承渥仅以身免,韶州陷。次年正月,再克英(英德)雄(南雄)二州,都统潘崇彻以众降以宋,粤北平。”这段记载,就是北宋开宝年间发生在韶州莲花山下罕见的一场著名象战,这是历史上少有的冷兵器时代的列象为军阵的特殊战争。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三藩之乱”时,又一场大战发生在莲花山下。故历史上称莲花山为古战场。  

莲花山南麓,在古代时曾是练兵场,清代嘉庆年间,韶州、曲江著名的六品骑步校尉邓观升出生在此地。之后这里一直是古代演兵教场之地。至今莲花山下仍有古村名为“教场村”。  

当年,我们在韶关市第23小学读书的学生,每个学期都要扛着农具从教场村上莲花山,穿过“风门坳”,到小学农场劳动。虽然活不多,只是种花生等,但一直是徒步,有时还要挑肥,每次累得连话都不想说,根本不知还有什么浪漫的“莲峰樵唱”。

作者:秋实

编辑:蓝洁雯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