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乳源的乳城镇、洛阳镇、必背镇等7个镇陆续开展禾花鱼下田活动,累计向稻田投放55.8万尾鱼苗,推广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近1.2万亩。
图为农户在投放“大桥石鲤”鱼苗。
据了解,禾花鱼因采食落水的禾花长大,鱼肉具有禾花香味而得名。本季投放的禾花鱼鱼苗为“大桥石鲤”,品种于2021年4月入选国家地理标志性产品名录。与其它地区养殖的禾花鱼相比,“大桥石鲤”具有个体色泽鲜亮,体型短圆,头小、体高、身厚、尾柄短,不易跳跃等特点,是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中适宜推广的水产品种。
“一袋300尾鱼苗,一亩放一袋,三个月后每尾可卖10-15元,除去养殖成本,每亩收益可达2000元。”游溪镇驻镇工作队队员付胜书向农户算了一笔细账。据统计,游溪镇累计发放255袋鱼苗,放养面积246亩,受益农户29户。
乳源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为鼓励农户养殖“大桥石鲤”,采用逐级上报的形式,由当地镇政府向辖区农户宣传政策以及汇总上报,农户只需出资0.1元/尾,政府补贴0.2元/尾,即可获得鱼苗,然后约定放苗时间。发放的时候鱼有5-7cm长,待到9至10月稻田收割期,鱼可长至100-150g,以“四指”左右最美味。
“鱼的骨质柔软,皮薄,肉质细嫩,口感爽滑,无土腥味,味道鲜甜,可以根据食客的要求,采取多种烹饪方式,其中酥炸是最受欢迎的吃法。”位于大桥镇一景区附近的农庄负责人说:“由于是本地特产,吃鱼的回头客较多,我们也正在努力朝电商销售这个方向发展。”
“目前我们这款酸汤鱼是卖tj最火爆的。”当地一知名企业负责人认为,立足瑶乡特色菜,目前正加快研发以“大桥石鲤”为主的预制菜。基于鱼的保鲜程度较高以及生产工艺独特的考虑,接下来还会以罐头和鱼干的单品形式供应,通过单品带动规模,助力农户持续增收。
乳源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乳源将建成2-3个“大桥石鲤”保种场,确保2年内的鱼苗供应量达到3000万尾以上,预计产值可达3亿元。此外,将打造“大桥石鲤”示范养殖基地,以点带面,带动各地养殖户发展稻田养鱼,力争2年内养殖面积翻一番,持续拓宽农户增收路子。
作者:李巧 文建峰 摄影报道
编辑:杨嘉慧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