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停了,可返回危险区域吗?

“这一次韶关面对的汛情,可以说在我国防汛历史上并不多见,它是一次全流域普降的大暴雨,雨情持续的时间太长了,不但引发整个地表净流量的大增,还会引发很多地质灾害、次生灾害。”来韶支援的省水科院总工程师赖翼峰回顾此次“龙舟水”强降雨时指出。


参与我市地质灾害防御技术指导、督导检查和地灾应急调查工作的广东省地质局第三地质大队副大队长陈强对此感同身受。他指出,这次韶关历史最强“龙舟水”中,引发了大量滑坡、崩塌,局部引发了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陈强提醒,当前我市要高度关注的地质灾害主要有滑坡和崩塌。一方面由于水位下降后,原先含水量饱和的土体失去了“浮力”,就像是土壤“空心化”,失去了支撑;另一方面,由于前段时间土壤含水量饱和,此时土质变软,强度很低,在边坡、削坡建房位置等区域容易发生崩塌、滑坡,尤其是随着太阳照射,部分岩质开裂、减少摩擦力,容易产生岩质崩塌。“现在雨虽然停了,但地质灾害仍有滞后性,仍在危险期。广大群众仍需提高警惕,特别是危险区域撤离的群众,要经过职能部门专业的评估才能返回撤离区域,不能自行返回。”


陈强指出,目前来自广东省地质局第三地质大队等地质专家仍在各县(市、区)开展地质灾害风险排查、安全评估,并为后期的应急处置提供指导方案和意见建议。


经历了此次韶关最强“龙舟水”,他认为,接下来我市需切实加强巡查、排查工作,着重防范汛后次生地质灾害的发生。同时,此轮“龙舟水”强降水导致大批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路面塌陷等,亟待开展治理工作,建议追加专项工作经费,保障治理经费。此外,自然资源部门与地质队伍要建立更加密切的合作,进一步完善应急联动机制,建议每个县(市、区)要有一个地灾防治技术支撑队伍作为对口服务单位;地质队伍作为专业技术支撑队伍,要更加主动融入地方服务地方,积极参与地灾监测预警平台建设,提升地灾防治自动化监测水平,推动人防技防相结合。


文字:韶关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梦雁 通讯员 徐原芬

编辑:杨嘉慧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