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市凝聚合力将最大洪峰安全过境

近一个月内,我市经历了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大一轮降雨,“龙舟水”后期(6月12至21日)出现了长时间大范围强降水过程,叠加上游来水量大,从而引发了流域性洪水和城乡内涝,其中市区出现了自2006年“7·15”“碧利斯”特大暴雨以来最大一次洪涝灾害。  


今年出现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强“龙舟水”,全市平均降水量847.2毫米(全省最多),是历史同期的2.9倍,其中曲江、翁源分别录得平均雨量1141.6毫米、1129.6毫米(分别是历史同期的3.7倍、3.4倍),翁源县新江镇录得全市最大、全省第二累积雨量1652.7毫米。昨日,省、市水文部门对21日北江上游洪水进行初步复盘,发现如未进行有效调度,则北江韶关段天然洪水洪峰流量应达11000立方米/秒,相应韶关市区水位达57.4米。  


在韶关防洪的最紧要关头,省委主要负责同志和多位省领导深入韶关一线指导,省防总周密部署,市委市政府沉着应战,省水利厅、市水务局紧急对乐昌峡、湾头、锦江、横溪等水库群实施联合调度,将市区洪峰流量降至9320立方米/秒、洪峰水位降至56.12米(相对天然洪水降低1.28米),确保市区洪灾损失降至最低。目前洪水逐渐消退,我市正抓紧组织排涝、消杀、抢修抢通等各项工作,各地各部门及广大群众正全力抓好灾后重建工作,力争尽快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前日,我市农业农村部门相关领导干部深入县、镇进行为期3天的灾后复产指导。截至6月24日,全市相关保险公司已决定理赔109户200.3万元,收到各地需求水稻、玉米、黄豆、蔬菜等种子需求86224公斤。  


连日来,我市交通运输部门加快中断公路抢通,截至6月25日14时已抢通87条普通公路,仍有103条公路交通中断;通过深入开展公路及普速铁路沿线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目前已排查出隐患98处,已完成治理5处,其余隐患点现场已设置警示标牌标识警戒线等安全措施。  


我市自然资源部门日前组织了技术支撑单位做好地灾风险点安全评估,按照回迁工作指引,做好回迁安全评估、应急处置、审核确认等工作,在评估安全后已组织10处前期受灾风险点人员陆续回迁。  


韶关供电局向广东电网公司申请27台“龙吸水”等排涝设备对水浸严重小区排涝、申请44台大型发电设备对医院等重要民生场所进行保供电,申请近千万元的受灾物资支援用于抢修复电,并组建11支无人机队伍配合市三防指挥部对市区开展巡灾;截至目前派出队伍4625人次,车辆1295台次,向供电用户发出328万条安全用电信息。

文字:韶关日报全媒体记者 钟政宽

编辑:杨嘉慧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