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安全的重要论述精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生态安全贯穿全市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大力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全力筑牢粤北生态屏障,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市、最美中国文化旅游名城等多项荣誉称号。
上下一心 大力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我市目前共设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105个,总面积约4549平方公里;记录到陆生野生动物575种、野生植物2686种,列入国家和广东省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名录193种。现有森林面积134.07万公顷、林地面积144.6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4.50%、森林蓄积量逾1亿立方米、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面积68.7万公顷,森林资源的核心指标数据均稳居全省前列,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绿化为引领,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积极开展林业各项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全面落实绿美南粤三年行动计划和新一轮绿美广东大行动要求,综合采用“造、改、封”等措施,积极开展碳汇造林、森林抚育、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和天然林保护修复等林业生态建设工程。
经过多年努力,在生物生境的保护修复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全市累计完成造林与生态修复(造林更新)面积7.51万公顷,完成碳汇工程(高质量水源林)造林1.62万公顷;实施退化林修复2.89万公顷,春季造林进度连续四年位居全省第一;实施森林生态体系建设7大工程,完成森林抚育19.47万公顷,新建、完善提升生态景观林带73.1公里;出台《韶关市封山育林实施办法》,全市新增封山育林3.02万公顷,生物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
此外,我市积极开展全市物种资源普查,摸清近千种珍稀动植物和重点保护物种现状,建立了物种资源数据库。扎实做好资源考察和研究工作,出版《广东丹霞山动植物资源综合科学考察》《华南虎繁育技术》等研究成果。同时,全市各部门还积极联动开展多项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工程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并且依托广东首个珍稀濒危植物保育基地——南岭基地的启动建设,围绕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种质资源收集保育与开发利用等领域开展深入研究,保护地内野生脊椎动物物种数量和个体数量均有着明显增加,物种数和个体数增幅达5%。穿山甲、豹猫、水鹿、中华鬣羚、赤麂等珍稀野生动物种群不断扩大,时常在保护区出现,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植物“活化石”桫椤也时能遇见。 全民参与 共同推动幸福生态家园建设
据悉,近三年来,我市紧紧把握生态文明建设机遇,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着力探索推进南岭国家公园建设,持续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及整合优化,探索完善南岭国家公园建设的相关标准与规范,力争建成广东首个国家公园;认真贯彻“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我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试点工程入选全省首批工程,2个项目获“广东省首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十大范例”,投入近90亿元,累计实施项目300余个,实现山水林田湖草19项试点绩效目标全部达标,南岭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得到有力保护。
同时,开展矿山治理及土壤修复、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流域水环境保护和提升管理能力等4个方面65项工程,全面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通过加大造林绿化力度和强化封山育林措施,全市森林资源持续增长,林业主要指标均居全省前列。
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道:“我们高度重视古树名木科学管理、保护修复和可持续利用,对全市古树名木及后备资源进行了全面普查建档、挂牌保护和补充调查,古树名木管理规范,档案齐全,保护措施到位。”
据统计,全市现存古树名木8300多株,占全省10%,其中千年古树有15株;在全面保护古树资源的基础上,打造了绿美古树乡村(古树公园)30个,广泛开展古树名木保护和活化利用工程,围绕古树名木观光旅游打造网红打卡胜地,让沉寂的古树焕发新的活力。
为了进一步扩大影响面,积极营造全民共同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浓厚氛围,我市以全域创森为抓手,大力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宣传工作。
面向全市市民开展“市树市花”评选活动,评定樟树、兰花为我市“市树市花”;组织开展“森林城市绿美广东”21城同创、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实施20周年主题宣传、城市徒步等创森主题宣传活动100余场次,参加活动人次达30余万;利用广大市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网络直播”形式,创新性开展创森科普宣传,精心制作创森主题MV“创森Mojito”、主题曲“善美韶关·绿满山川”,吸引了近22万人次观看及参与互动,利用直播契机向市民宣传展示我市花卉产业和绿色农产品,在提升创森知晓率的同时带动农民增收。
此外,充分利用古树的观赏价值和文化价值,打造了一批网红“古树公园”“古树乡村”,以十大“樟树王、银杏王和榕树王”评选活动为推手,带动周边乡村旅游和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不断增强农民群众获得感与幸福感,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作者:韶关日报全媒体记者 杜海涛
编辑:张惠娟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