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节孝坊

一日黄昏,我与友人持耀前往乐昌市庆云镇户昌山村,只为探寻李陈氏节孝坊。  

持耀进村就问村民节孝坊的位置,村民告诉我们,节孝坊在村西北角近1千米的山边古道里。橙色的夕阳照射在缓坡如浪的山上,显得妩媚多姿。我们沿蜿蜒于田野的古道绕行,从路旁钻入无法辨路的丛林中,发现有几节沉睡在荒林坑洼地的建筑残片。周围密密麻麻的荆棘不断阻碍我们这些“入侵者”,令我们举步维艰。好不容易走了一段,我们发现了一座残缺的亭子,崭新的“乐昌市不可移动文物户昌山村牌坊亭”立在一旁。持耀称:“农人说看见亭子再往前走10米就是牌坊。”我们钻入由近3米高的芒草交织的绿色“隧道”,但旁边草丛、荆棘太多太密,难以徒手开辟出一条路,最终我们还是无功而返。  

我们万分无奈地钻出丛林,来到在田间忙碌的一对老年夫妻身边,再问明牌坊的位置后,持耀向村民借刀开路。在渐暗的暮色中,持耀手握镰刀,用犹豫的眼光看着我:“天黑了,还去不去?”“这么远都来了,又知道牌坊的方向,不去可惜!”我回答道。  

持耀走在前面,如刚接过令牌的赵子龙,挥镰开路、披荆斩棘,成效显著。当我们再次到达亭子,信心大增。持耀快速挥动镰刀扩路,随着有节奏的砍伐声,一条小道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开心地直奔牌坊。只见一块黝蓝色的建筑挺立在绿海间,周围茂盛的草木把牌坊包裹住。持耀不知何来的劲,“嗖嗖嗖”,不一会儿就把吞噬牌坊的杂草清除,牌坊的面貌渐渐“浮出水面”(如左图)。遗憾的是,仅存的几根立柱,镶着抱鼓石,但也难以让人联想起完好的牌坊面貌。雕塑精美的构件散落周围——毫无生气的双龙戏珠、倒立的凤尾、一断为三的卷草纹、深陷地下的书柬纹……正接受着大地和岁月的无情侵蚀。我们无法从这些历史的残片中读出其中的动人故事。据《李氏族谱》载,(牌坊的主人)李陈氏是儒童李祚性之妻,陈学亮之女,16岁出嫁,19岁夫故,带一个侄儿苦守未嫁。60岁时,地方将其事迹上奏朝廷。据《乐昌县志》载:李祚性妻陈氏十九夫故,表章奏朝廷为其建坊,皇上命地方官给银三十两建此牌坊。牌坊建于清道光九年(1830年),四柱三间五楼牌坊式结构,面阔三间8.7米,通高10.7米。明间和次间上方两侧有透雕石板,青石葫芦刹顶。正中(背后)阴刻“圣旨”,旁斜方格透雕石板镶砌。左间横额阴刻行楷“行义”,落款“乐昌县节妇李祚性妻陈氏立”。右间横额上刻阴行楷“苦节”,落款:“赐进士出身署韶州知府□为”。背面左、右间,横额上分别阴刻“兼全”“孝义”,分别落款:“乐昌县节妇李祚性妻陈氏立”“署理乐昌教諭刘为”。1987年,牌坊被雷劈的古松压塌。  

夜色四沉,明月当顶,我们带着些许遗憾原路返回。

作者:黄玉美

编辑:李建群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