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市按照惠民生、补短板、强基础,促发展的要求,着力做好“城市提升、价值引领、城乡联动”三篇文章,以打造“善美之城”创建品牌为抓手,全市上下一心,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城市建设取得丰富成果,市民素质不断提高,群众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增强,我市创文工作的持续深入发展引起省媒的关注,今日南方日报刊发了我市创文专题报道,韶关发布全文转载,敬请关注。
今日韶城。韶关日报记者 李宇强 摄
修缮一新的百年东街沿街立面以清新、古朴的形象展现在市民面前;群康路建设完工、芙蓉隧道全线贯通,莲花大道二期、曲江大道等交通提升工程如火如荼;市二中和曲仁中学合并迁建的韶关市九龄高级中学新校区落成,3000名学生迁入;乳源被定为全国5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市、区)之一,坚持试点先行、稳步推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制定《韶关市乡镇(镇街)提升五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开展以“139”行动计划为核心的整治提升工作,解决城镇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得到省文明委高度肯定,在粤西粤北文明创建工作推进会上作为先进经验推介……
茶余饭后,市民来到韶乐广场亲水平台休闲放松,亲近自然。韶关日报记者 童铜韶 摄
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不断提升人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是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的内在要求,是一个地方“精气神”的综合体现。今年以来,按照中央、省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部署,立足我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中的北部生态发展区定位,围绕2020年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目标,韶关全市上下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行动,大力推进城市建设,不断提升文明创建水平,使得市容市貌持续改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大有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为“全力筑牢粤北生态屏障,打造绿色发展韶关样板,争当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锁定目标▶▷
全方位立体推进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韶关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更是300多万韶关人民的共同追求。今年2月,韶关市成功入选2018—2020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名单。在随后召开的2018年韶关市文明委第一次全体成员(扩大)会议暨新一轮文明创建工作动员部署会上,该市明确提出力争到2020年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围绕目标,韶关高位推进,从体制机制上率先发力。今年已先后三次召开韶关市文明委全体成员(扩大)会议,对2018—2020年的文明创建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制定印发了《韶关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和《韶关市2018—2020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地测评标准执行指引手册(试行)》,确定今后三年的创文工作目标和任务;将创文工作上升为“一把手”工程,在创文工作经费、考核和激励问责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根据实际,该市还制定印发了《韶关市2018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六大工程项目实施方案》,以广大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为重点,着力推进城市环境净化、生态绿化、容貌美化、交通畅化、改造提升工程和“善美之城”品牌工程建设;创新印发了《韶关市市辖三区乡镇、街道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网格化工作实施方案》,构筑“四梁八柱”,制定一张网格图表、一本网格手册和一套管理制度,建立了市、区、镇、街四级网格责任包联工作机制,实施“挂图作战”,切实解决了“怎么干、干什么、对标干”的问题。按照“周测评、月点评、季评估、年考核”的工作思路,严格落实“一周一测一排名”和“一周一督一改”自查自改创文工作制度;联合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加大日常督导力度,及时将督导情况通过报纸专版和四大办张榜公示等形式对外通报,督促各地各单位加强整改落实……
在目标导向的推动下,全市上下创文工作思路越发清晰,责任分工更加细化,各方工作干劲十足,创文工作深入人心,凝聚成强大的创文合力。
颜值品质兼修▶▷
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文明创建需内外兼修。今年以来,韶关“软硬兼施”,积极做好城市提升、价值引领等文章,不断提升城市基础设施和市民素质,打造善美环境,为城市形象加分。
创文让韶城更美丽。
如今走在韶城的大街小巷,道路更宽了,各种配套设施更加完善了,城市更靓丽了,文明有序成为越来越多市民的自觉行动,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补短板促提升城市功能持续完善
韶关是一座历史悠久的老城,城市基础设施的滞后一直是制约其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最大短板,“补短板,促提升”是该市创文工作最迫切的需求。
为提升文明创建的硬件基础,韶关把城市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纳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内容,坚持从点线改造向片区建设转变、从硬件改造提升向城市功能完善转变、从单纯依靠财政投入向综合运用市场手段转变,整体谋划推进城市改造提升。随着一个又一个城市提升项目的瓜熟蒂落,韶城面貌来了个大变样:
曲江区农贸市场、群康路农贸市场等改造升级完工,像超市一样宽敞明亮、干净整洁;西河体育中心设施改造并开放使用,高端大气的锻炼场地让市民赞叹不已;风采实验学校正式启用,4000多名学生迁入新校区;市区多条道路“白改黑”工程完工,芙蓉隧道等一批交通项目完成,城区道路行驶更畅顺舒适;9个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工程完成,面貌焕然一新……
市区道路“白改黑”,城市更美观舒适。 韶关日报记者 童铜韶 摄
值得一提的是,为加快城市提升步伐,该市创造性提出了包括“白改黑”交通环境提升、公园绿地建设、社区提升、背街小巷整治、城市文化景观建设、城市立面整治和城乡边界提升7大板块工作,和小岛风情片区、聆韶路片区、东河片区、铁路片区、十里亭片区、沙洲尾片区、上庙背片区、光孝路片区、书城片区9大片区建设,8个桥头和重要交通节点整治,以及5大交通出入口门户景观建设的“7985”工程,并将其纳入了2018—2019年城市提升计划中。截至目前,韶关城市提升项目共开工建设117个,完工99个,完成投资额173.73亿元,城市基础设施持续完善。
过去,市区违建问题比较突出,各类商业广告遍布,挤占了城市空间,影响了市容环境。按照“先做减法,再做加法”的思路,今年以来,市区累计治理违建面积134.31万平方米,拆除违法违规户外广告牌5.45万平方米,整治“六乱”7.98万宗,清理各类违法违章建筑物和其他违法设施1506处,清理占道经营摊点917处,城区空间瞬间开阔,面貌清新爽朗。
擦亮善美品牌铸魂立德 提升品位
走在修缮一新的百年东街,风格统一的传统骑楼、朴实的花纹装饰、优雅的建筑造型,形象地再现了这条粤北名街当年的风范。目前,第二期整治修缮工程也在加紧进行中,将进一步融入韶关历史文化元素,在合适的位置修建古风古韶的亭榭、广场等,满足市民休闲娱乐需要。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在环境与景观提升项目中加入文化元素,不仅起到美化作用,更增加了城市的品位与内涵。除了传统文化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也同样体现在韶关环境与景观提升的各个项目中。
韶州公园绿成荫。韶关日报记者 童铜韶 摄
形式多样、制作精良、内容丰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宣传牌与红花绿树、草地水塘相映成趣,在营造浓厚创建氛围的同时,又带给市民美的享受。这是笔者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西桥公园看到的景象。同样的景象,在韶州公园、韶乐广场以及教育路小公园等各街头绿地看到,这让韶关创文有了真正的核心价值引领。
城市形象标识是体现城市主题、彰显城市精神、展示文化特性和传播城市形象的艺术载体。2018年初,“善美韶关”城市形象logo惊艳亮相,该logo创意独特,内涵丰富,准确把握了韶关时代脉搏,贴近大众视觉特点,凝结了韶关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神韵,表达了全市人民对建设善美之城的憧憬和欢迎八方宾客的热情,成为韶关全新的城市形象,更是韶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特色品牌。
活动是凸显核心价值引领的载体。围绕传递“人心善,风物美”的特色理念,今年来,全市上下组织开展了100多场次丰富多彩的善美主题活动,让善美理念深入人心;深入推进核心价值观“1+X”工程,开展了好家风家训进村(社区)、家庭教育大讲堂进村(社区)等活动,进一步深化家庭文明建设;选树宣传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人物等一批先进典型,3人入选中国好人榜,4人入选“广东好人”,评选出50多名善美先进典型;深入开展“韶关市文明行为十五条”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和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广泛开展文明餐桌、文明旅游、文明上网和文明公厕等文明引导活动;常态化推进志愿服务和诚信制度化建设;以推进“文明校园”创建活动为抓手,深入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我们的节日”等活动,2018年已评审确定70所市级文明校园和101所县级文明校园。
推动乡村振兴▶▷
城乡联动提升 培育文明乡风
城乡联动是韶关文明创建的又一篇大文章。提高乡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培育文明乡风既是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文明创建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今年,韶关制定印发了《韶关市推进农村文明乡风建设的实施方案》,以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为抓手,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让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美丽的南雄市灵潭村。韶关日报记者 童铜韶 摄
提升镇村环境在全省率先启动
乡镇整治提升“139”行动
在仁化县城口镇,106国道两旁原来凌乱无序的房屋,已统一“换”了青砖、白墙,并融入了红星、红军长征故事小墙绘等红色元素,令人耳目一新;南雄市创新出一条“新体制、新乡贤、新建设”南雄乡镇提升建设模式,解决前期投入资金5400多万元……
仁化县瑶塘新村。韶关日报记者 童铜韶 摄
提升乡镇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是韶关文明创建工作的重点之一。不久前,韶关市出台实施《韶关市乡镇(镇街)提升五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下称《方案》),在全省率先启动乡镇综合环境提升工作,明确要举全市之力用5年时间彻底改善乡村环境面貌及基础设施,切实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
始兴县红梨村新貌。韶关日报记者 童铜韶 摄
韶关镇村数量较多,且各自情况不一,要开展好乡镇综合环境提升工作必须有统一的行动纲领。《方案》明确,重点开展以“139”行动为计划的整治提升工作:“1”是“一个规划”,即镇街整治提升专项规划;“3”是“三项整治”,即开展垃圾专项整治、污水专项整治、“六乱”专项整治三类专项整治;“9”是“九大基础工程”,即镇街主干道风貌街(商业街)提升工程、镇街门户标志标识节点工程、镇街绿化美化工程、镇街文体中心工程、镇街文化公园工程、镇街农贸市场提升工程、镇街停车场建设工程、镇区污水处理和公厕改造工程、镇街文化书屋工程。“139”行动计划已于今年9月启动。
乐昌长来镇和村。 韶关日报记者 童铜韶 摄
为总结经验,以点带面,韶关从全市纳入改造的85个乡镇(镇街)中每个县(市、区)确定一个中心镇、一个一般镇作为首批20个试点镇进行提升,并初步形成试点效应和比学赶超的良好势头。广纳良策,韶关还启动了“韶关市乡镇(镇街)整治提升规划设计大赛”,评奖的同时,对获奖方案参赛单位和乡镇予以政策上的优惠和资金上的倾斜。
曲江区樟市镇西约村山清水秀变身“网红村”。 韶关日报记者 童铜韶 摄
推进载体建设遍传文明新风
通过瑶语广播宣讲,让瑶族同胞更能领会文明乡风的意义;通过乡村广场舞、瑶族山歌会更好地传播瑶乡好声音正能量……乳源瑶族自治县是我省被列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市、区)”的两个试点之一,试点工作中,该县大力推进载体建设,用“乡土音”宣传大道理、新政策,让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成为传播好声音、弘扬主旋律、传承文化、凝聚民心的主阵地。
目前,乳源已建设实践中心1个(含6个实践点)、实践所12个、实践站20个,初步建起了纵向涵盖县镇村、横向辐射党政群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网络。今年来,乳源全县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60多场次,参加群众超过16万人次,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新风尚,在瑶乡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乳源是韶关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工作的生动实践。截至目前,全市挂牌运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共214个,开展文明实践活动647场次,受众人数约19.8万人次,文明新风尚不断吹拂。
“韶文化”赋能乡村文化振兴提速
12月7日,韶关市首个县级智慧图书馆——始兴县九龄书屋开馆正式向市民开放,成为当地文化界的“网红”。九龄书屋借鉴韶关市区“风度书房”的经验和模式,读者不仅可以在这里阅读纸质图书,还可通过自助机,阅读电子图书、读报、借书、还书,且完全不受时间限制,真正打造“家门口的图书馆”和“十分钟文化圈”。
让市民切实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带来的“美好生活”,是文明创建工作的目标之一。今年来,韶关坚持把优秀传统文化贯穿于乡村文化振兴全过程,擦亮“韶文化”品牌,注重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用文明之风滋养美丽乡村。
利用农家书屋、村民学校、社区活动室等载体,充分发挥粤北丰富的红色资源、农耕文化优势,帮助农民学习文明礼仪、树立核心价值观;全市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均达到省三级站以上标准,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已达74.82%,预计2018年底基本实现全覆盖;乡村“十里文化圈”初步建成;对瑶族刺绣、仁化土法造纸、乐昌花鼓戏等7个省级非遗传承基地进行提升改造;制定了《韶关市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2)》,正着力打造1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大力开展农村移风易俗行动,全力推进村规民约的修订工作,着力整治各种陈规陋习,今年全市有43个乡镇分别申报中央、省、市级文明镇,274个行政村分别申报中央、省、市级文明村。
为绿色发展凝聚文明力量
创文宛如阵阵春风,让一朵朵鲜艳夺目的“文明之花”在韶城大地竞相绽放。奋进新时代,撸起袖子加油干。在创文路上,韶关将日夜兼程、砥砺前行,继续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工作重点,完善工作思路,细化工作举措,不断提升文明创建水平,结出更多丰硕的文明之果,全面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为“全力筑牢粤北生态屏障,打造绿色发展韶关样板,争当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贡献文明力量。
——狠抓问题整治。重点抓好环境卫生、交通秩序、“牛皮癣”、农贸市场、“三线”等5个专项整治,消灭创文死角,打好问题“歼灭战”。
——狠抓综合提升。重点抓好城市提升、文明素质提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升3项提升工作,巩固强项,补齐弱项。
——狠抓宣传发动。加大创文工作宣传力度,组织开展一系列群众性主题活动,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广大市民群众支持创文、参与创文,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狠抓督导问责。按照“精、准、严、细”的要求,抓实日常督导,并通过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发挥媒体监督作用、严肃追责问责等措施,及时督促解决创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升创文工作水平。
(南方日报记者 毕式明 潘俊宇 唐音 通讯员 沈明礼 李陶猛)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