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大公路开创全省民办公路先河

如今的106国道在翁源县官渡至铁龙这段公路,曾是复建在翁源宋、眀及清代的古驿道上。在这条有千余年历史的幽深古道上,曾留下多少名人的足迹。本县唐末大诗人、岭南五才子之一邵谒,从此驿道入长安读国子监后,就再也不回来了。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在绍兴初年经羊迳古道上韶州府,看到岑水铜场景象,遂写下:“坑流窟发钱涌地,暮施百镒朝吉缓。”甚至民国北伐时期,北伐部队以及孙中山先生也是顺着这古驿道去韶州府的。  

这只是条三至五尺宽的石板或鹅卵石铺设的官道,只能行人、马,偶尔还能推独轮鸡公车。1929年前,翁源全县与外界的接触及物资交流,全靠滃江河水道、羊径及猿藤迳等几条古道。滃江河发源于该县境东北与江西全南和始兴两省三县交界山的船肚东,全长173公里,流经本县境有92公里,余为英德县辖。因两县共处一江,历史上曾因船运发生过无数次重大的流血事件,导致两地民众互相仇视了一代又一代。最后一次是发生在1928年的流血事件,至今仍令人痛心。当时深受县民敬仰的县联团不忍翁英两地民众为水路世代结仇结怨,更不忍英人在黄冈设卡,长期盘剥、制约来往于此的翁源和外县船家与商家。团总陈子巽与当时数名热血县绅,倡议在全县集资开筑接驳粤汉铁路的公路,此举得到全县民众的赞同。翁大公路的建成从而开创了全省民办公路之先河。  

陈子巽(1862—1932年),族名陈步谦,绰号陈跳;翁源县南浦沙坪村人,翁源县县绅,历任翁东第五区联防团局总、县参议长、县长及县联团团总,后任县筑路董事会主席及县长途电话总局长等职。  

1928年冬开始勘测,1929年动工,1932年8月竣工。公路起初设计是准备开筑到三华,可最终为何不筑到县城的翁城而筑到官渡呢?  

因为这是由县民集资开筑的民办公路,不属官办的,当以民意为主;其次,公路的倡导和筹资者都是当时的县绅,又是县联团的正、副团总及骨干,联团总部又设在全县中心的三华(时称九牛铺),最初的设计方案是避开英属地域,从有火车站的曲江县大坑口筑到联团总部的三华;第三,设计方案在送到省府厅时,省里恰好正酝酿全省公路的南北线和东西线的全面规划。省府得悉后,将省里的公路规划告知陈团总等人,还指岀三华不是全县的政治和经济中心,再就是官渡以上水运还算通畅和便利,值得提倡和利用,提议暂缓开到三华,开到官渡即可,不必穷县力耗民财。  

陈子巽等人不接受省里的建议,仍作开到三华去的打算,但因开筑过程出现许多未预料的支出及存在贪污等问题,为解决短缺的资金,陈子巽呕心沥血,积劳成疾,于1932年的4月间病逝,筑路董事会这才终止了要筑到三华的计划,勉强筑到官渡。  

当年8月17日,全长67.2公里的翁大公路正式建成通车。紧接着当年的下半年,蒋介石独裁政府,以政府出资、地方出力的方案,计划开通东西线的官汕路。但从官渡起点站开到南龙后,就直接开往江西的虔(全)南,其实际是为对付井冈山红色政权,意图是把军火和兵力通过粵汉铁路运抵到大坑口,再通过官大公路运到江西去对付共产党和红军。  

当时有人称:官大公路是生财之路,官虔公路是灭亡之路。1934年又开通官汕线中南龙至虎头石的翁境路段。1936年由国民党63军的153师长张瑞贵、160师长宋士台共组成一个工兵团,最后完成从(化)新(丰)翁(源)公路的全线贯通。从1929年下半年开始勘探到解放初期,翁源县的公路建设一直走在全省的最前列,翁大公路成了粤北地区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广韶线—106国道,担负着南来北往重要的货物、人流运输角色。  

建国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山区公路建设,国家在原有的公路基础上,进行加宽改直和理顺,将沙路改成柏油路,又再改为四车道的国家二级水泥公路。路好了,乡民们的生活也跟着好起来了,老百姓说:“有路才有幸福!”(刘广先)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