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教育综合改革 激发教育发展活力——访韶关市教育局局长黄令遥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提升着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和幸福感,推进各类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数年来,我市连续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实现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在2020年市县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工作中,韶关市政府取得全省第三、北部生态发展区第一的好成绩。  

2021年为韶关全面深化改革年。日前,韶关市教育局局长黄令遥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深刻阐明我市教育改革和发展思路,认真落实《韶关市2021年全面深化改革实施方案》,探索出一条围绕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线,聚焦德育工程、队伍建设、职教提升、“双减”推动四大改革,扎实推进校长抓大德育工作机制、职业教育布局结构优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等重点改革任务,认真落实“双减”政策,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走深走实,更好地服务韶关经济社会发展。  

记者:请问市教育局如何谋划推进德育工程这一改革?  

黄令遥:深入推进中小学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校长抓大德育工作机制是2021年我市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项目之一,是进一步完善德育工作体系的重要举措。  

一是观念引领。今年3月,我局出台了《韶关市深入推进中小学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校长抓大德育工作机制实施方案》,在全市中小学校推进落实学校德育工作校长负责制,要求各校落实中小学党组织书记、校长上第一堂思想政治课制度。我局还制定了《2021年韶关市第一届教育系统“一把手”德育核心能力竞赛方案》,重点考核局长(校长)工作应知应会的德育政策、法规和行为规范,竞赛成绩作为考核和检验各地各校实行德育“一把手”负责制的成果。  

二是实践推动。今年4月,我们印发了《关于做好全市中小学校德育工作“一校一案”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在全市中小学深入推进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校长抓大德育工作机制。  

三是制度约束。将中小学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校长抓大德育工作列入教育综合督导的重要内容及责任区督学的工作范畴,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定期对本辖区中小学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的校长抓大德育工作进行督导考核,并把督导评价结果作为学校评先评优的重要条件。  

记者:我市在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专项改革试点方面具体有哪些做法和成效?  

黄令遥:作为校长职级制专项改革试点地市之一,2018年以来,我市积极推进校长职级制工作。2019年5月,我市出台了《关于试点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试行)》,并选取了浈江区和乳源瑶族自治县作为我市校长职级制管理改革试点县(区),其中,乳源瑶族自治县在2020年完成了首次校长职级评审工作。今年5月,我局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工作指引》,要求各县(市、区)借鉴浈江区和乳源瑶族自治县试点工作经验,全面实施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  通过校长职级制改革,将校长的专业发展分成了系统化、等级化的不同层次,激励校长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逐步从保守维持型校长转化为专家型变革型教育家式的校长。  

记者:市教育局如何推进职教改革来提升职教现代化水平,以及中职学校布局结构优化改革取得了哪些成效?  

黄令遥:以往我市中职学校“小、散、弱”的问题比较突出,重点产业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不充足,职业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有待提高。我局通过“扩容、提质、强服务”等布局结构调整,推进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优化,消除在校生不足1200人学校,推动13所中职学校错位发展,2020年成功创建广东省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市。

一是有序推进“扩容”,从2019年开始,我市职业教育规模逐年扩大,2021年秋季招生已达招生计划119%。二是着力抓好“提质”,由高职院校松山学院引导中职学校推进中高职一体化。三是实现“强服务”目标,对于急需招工用工企业,采取“一企一策”方式,推进校企合作。  

我市推进中职学校布局结构优化改革主要成效有六点:  

办学条件整体达标。翁源中职、育威中职新建校区,北江中职新租赁校区已启用;振华中职新租赁校区正在改造,计划2022年春季启用;浈江中职新校区土地已经解决,正在规划设计;仁化中职、新丰中职正在校内扩建;曲江中职、南雄中职、始兴中职异地新建校区已动工。  

报读人数增长迅速。近三年来,我市超额完成计划招生任务,且招生数量逐年递增。2021年秋季招生达11904人,已超招生计划119%,实现中职阶段教育规模逐年扩大。  

办学质量明显提升。韶关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曲江中职获批“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创建单位”,乐昌中职和始兴中职获批“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培育单位”,新丰中职成功创建广东省重点中职学校。  

专业结构不断优化。2021年建设省“双精准”专业9个,新增专业13个(含计算机应用、增材制造技术应用、中西面点等),调整专业方向7个,淘汰专业3个。  

产教融合持续深化。全市校企合作企业已达592家,其中在韶企业占75%;校企一体化培养初具规模,“企业冠名”“订单培养”“引企入校”“引校入企”等模式办班65个,学生留韶就业率从2019年的44%升至2021年的57%。  

就业服务更加精准。对于急需招工用工企业,我局采取“一企一策”方式,主动上门为企业服务。如韶华科技需要学生先到外省厂区培训后回韶关厂区就业,我局组织各校积极动员了40名毕业生到天水和西安厂区培训后回韶关厂区就业,并与韶华科技筹划2022年三年级学生进厂实习工作,为2022年投产提供人才支撑。针对联通BPO企业招工难问题,从2019年底起,我局组织了近2000名学生到联通BPO顶岗实习。对全市123家规模以上企业用工难问题,13所中职学校根据本校专业开设情况及企业用工需求,动员了34名学生到本地企业就业,950名学生到本地企业实习。  

记者:市教育局对“双减”工作做了哪些有效尝试?

黄令遥:自“双减”政策出台以来,我市成立了“双减”工作领导小组和专职专班,我局重点聚焦“校外严格监管”和“校内减负体制”,对外,我们全力推进校外培训机构整治工作,确保“双减”工作落到实处,目前全市的校外培训机构已按照有关要求落实。对内,我们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立作业校内公示制度,科学合理布置作业,目前全市100%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已建立作业公示制度。  

目前,全市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按计划全面贯彻落实“双减”政策,部分则通过配足配齐师资力量来自主开展课后服务工作,部分则引进高品质第三方培训机构,为学生和家长提供多种选择。如今我市“5+2”课后服务工作成效明显,全市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00%提供校内课后服务。

作者:韶关日报全媒体记者 钟政宽 通讯员 沈雄鹰

编辑:蓝洁雯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