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仁化县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召开

仁化奋力争当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县

打造“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韶关样板

前言

春华秋实又五载,继往开来谱新篇。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关键节点,10月28日至30日,中国共产党仁化县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召开。中国共产党仁化县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团结进取、奋力拼搏、成果丰硕。五年来,仁化县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大力实施县委“一三九”发展战略,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团结带领全县党员干部及广大群众同心协力、拼搏奋进,成为全省珠三角以外成功创建的首个全国文明城市,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新打造了“一线双联”“民情夜访”、党支部“互学互帮互促”结对共建党建品牌,奋力开创了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实现“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环丹霞山连片美丽乡村。龙全明 摄

突出固本铸魂

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在党、根本在党。过去五年,仁化县始终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取得积极成效,全县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党的组织路线,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旗帜鲜明讲政治抓政治。圆满完成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全面加强基层组织阵地建设,改造升级全部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成功打造董塘镇安岗村“红色村”省级党建示范工程,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董塘镇安岗“红色村”省级党建示范点。龙全明摄

创新打造“一线双联”“民情夜访”党建品牌,开展党支部“互学互帮互促”结对共建,推动80多个县直机关单位与挂点联系村(社区)实现共建提升。深入开展“六讲六比”作风建设活动,运用好“三个一百”激励机制和实绩档案、考验性管理等措施,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得到充分激发。

勇于改革创新

释放高质量发展活力

中流击水,奋楫者进;发展关头,改革者胜。过去五年,仁化县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高质量完成县级党政机构改革和乡镇街道体制改革工作任务,进一步理顺了推动发展的体制机制。高标准完成国家、省、市部署的各项改革任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商事制度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等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入。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等改革试点成绩显著,两项改革项目获评市改革创新典型案例。

“数字政府”建设加快,行政审批事项网办率达到99%以上,“全市通办”事项超过400个,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市场活力不断释放。落实市委改革任务,有序推进“厂区变园区、产区变城区”市级改革试点工作,牵引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动对接“双区”创新资源,五年新增1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董塘凡口绿色工业园区。黄荣坤摄

坚持绿色发展

综合经济实力稳步提升

漫步仁化县环丹霞山碧道,天蓝、水清、地绿,绚美丹霞山与水碧岸美的生态廊道、阅丹公路、美丽乡村连成一幅百里风景长卷,美不胜收。  

过去五年,仁化县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着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县城区水源地水质和全县主要江河水质达标率均达100%,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8.9%,森林覆盖率达80.77%,多项生态核心指标稳中有升且居全市前列。全县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五年累计下降19.2%,是全市唯一完成“十三五”能耗“双控”目标的县(市、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位列全省前列,水污染防治工作和环境保护责任考核2018年以来均排名全市第一。  

立足生态、产业、资源优势,仁化县深入推进“一线两带两区”建设(即以实施“一三九”发展战略为工作主线,大力推进红色文化旅游经济带、武深高速农业经济带、董塘凡口绿色工业园、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区建设),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初步构建了以生态农业、全域旅游、绿色工业为主体的生态产业体系。生态经济蓬勃发展,地区生产总值总量迈上百亿元台阶。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成功申报贡柑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荣获全国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先进县,被列为广东省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试点县。

丹霞贡柑品控中心。图片由仁化县农业示范区提供

统筹协调发展

城乡面貌变化翻天覆地

在仁化县城,柏油路四通八达,小公园小广场草木青葱,文明志愿服务蔚然成风……这是仁化县坚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的缩影。五年来,仁化县以推进新型城镇化为抓手,大力推进县城扩容提质和品质提升,完成北门片区、丹霞新城路网、丹霞新城全民健身广场、县城文化广场等建设,在全市率先完成县城污水管网工程,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垃圾清运处理和保洁体系,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县城面貌焕然一新。落实乡镇(镇街)整治提升“139”行动,完成11个镇(街)垃圾中转站改造提升和城区部分垃圾收集点改造。被列入全国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全省唯一一个以长征为主题的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顺利开馆,城口历史文化小镇入选广东省特色小镇。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仁化县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升127个自然村整体风貌,80%行政村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40%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全县村庄保洁覆盖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乡镇污水处理覆盖率、村道路面硬化率、自然村集中供水覆盖率、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均实现100%。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入选省级家庭农场示范县,城口镇被评为广东省移动支付示范镇。实施环丹生态宜居美丽乡村连片建设,成功打造省际廊道美丽乡村示范带和岭南特色乡村风貌示范带,2019年、2020年在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获优秀等次。

情系人民群众

民生福祉不断改善

仁化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实现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良性循环。五年来,持续保持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75%以上,城镇和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率分别为7.9%、9.1%。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02万人。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实现现行标准下相对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相对贫困村全部出列,建立“4+2+2”动态监测预警机制有效防止返贫致贫,脱贫攻坚工作做法被省扶贫办作为典型经验刊载推广。  

坚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仁爱仁化”精神深入人心,成功打造信仰坚定、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仁爱之城”,成为全省珠三角以外成功创建的首个全国文明城市。被列入第二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国试点县,全面完成县文化馆、县图书馆总馆分馆和125个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形成了覆盖县、镇、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成功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新建远程医疗中心、仁化县人民医院综合楼、县妇幼保健院等,完成109个村卫生站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成功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城北幼儿园、城北小学等一批新学校投入使用,教育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县档案馆被评为全国档案系统先进集体,连续6届蝉联省“双拥”模范县。  

统筹疫情防控和“六稳”“六保”工作扎实有力,迅速建立快捷高效全覆盖的常态化疫情防控体系,守住了广东“北大门”。平安仁化、法治仁化建设成效显著,全县社会治安持续好转,群众安全感和对政法工作满意度综合排名连续多年位于全省全市前列。

仁化县社会各界热议县党代会报告

征程万里阔 奋进正当时

仁化县委书记林国华代表中共仁化县十三届委员会作题为《坚守初心担使命砥砺奋进新征程,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仁化》的报告,引起该县社会各界热烈讨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纷纷表示今后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结合各自实际,在仁化争当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县,打造“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韶关样板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报告紧跟中央精神,紧扣省、市要求,契合仁化实际和群众期盼,体现了仁化的政治高度、发展力度、民生温度。”该县工信局局长赵丹宁表示,今后将围绕报告提出的目标任务,采取加强招商引资、优化营商环境等措施,以“厂区变园区、产区变城区”试点建设促进传统产业绿色化升级。  

“报告客观、实事求是地总结了过去五年仁化的发展。我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切身感受到了五年来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群众对党委、政府的满意度不断上升。”该县石塘镇党委书记徐泳表示,今后将围绕报告提出的工作要求,依托石塘双峰寨等资源,着力打造红色文化旅游示范镇和非遗文化旅游示范镇。  

“恩村从五年前的软弱涣散党组织、贫困村变成如今的党建示范点、红色旅游村,这些都得益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城口镇恩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邓攸发表示,今后将继续发挥好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作为村支书的“领头雁”作用,带领村民过上更富足的日子。

仁化县过去五年用心用情用力为民谋福祉,让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来自新城社区的居民谢女士表示:“仁化的干部这几年兢兢业业,带来了很多看得见的变化,切实从中受益了,相信今后的仁化会变得越来越好!”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仁化县党员干部及群众将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一张蓝图干到底,携手奋力谱写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仁化的精彩篇章。

文字:黄河 谭玉玲 陈志文

编辑:李建群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