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水利工程建成使用,韶关防洪减灾能力明显增强

由于地处武江与浈江交汇河段,韶关沿江城区地势相对较低,是洪涝灾害频繁地区。上世纪90年代,韶关素有“不设防城市”之称,不但洪涝灾害频繁,且每次大洪水都损失惨重。改革开放40年来,韶关在重大水利工程开发建设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1996年,位于北江河段的孟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大坝建成,闸坝桥面公路同时贯通。它的建成,填补了韶关没有水利枢纽的空白。该项目总投资4.93亿元,整个工程以发电为主,年均发电量1.65亿千瓦小时,大坝还可以改善航运条件和美化韶关市容。

2010年,湾头水利枢纽工程竣工,它是以防洪为主,结合发电,兼顾航运、灌溉等综合利用的水利枢纽工程,也是广东省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的重点项目之一。

2011年,乐昌峡水利枢纽工程主体工程完工,它是以防涝为主,兼具发电、灌溉、航运、供水和生态保护等多种功能的水利枢纽,是广东水利建设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全省大江大河防灾减灾工程体系基本建成。

乐昌峡水利枢纽是目前广东省建成的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也是省内最后一座坝高最高的重力坝大型水利枢纽。作为北江上游防洪体系的关键性控制工程,它的建成大大提高了防洪效果,使下游乐昌城区防洪堤防洪能力由10年一遇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标准,与浈江湾头水利枢纽联合调度,将韶关市区防洪堤的防洪能力由20年一遇标准提高到100年一遇标准。在防御2013年“8·15”洪水的关键时期,共拦蓄洪水近3亿立方米,使韶关市区洪峰水位下降0.39米、市区洪峰过境时间滞后5小时,发挥了重要作用。其电站年发电量可达3.7亿千瓦时,每年电费收入可达1.44亿元,不仅缓解广东用电紧张状况,还推动韶关山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乐昌峡水利枢纽工程建成后,利用该库左右两岸的坝后放水引灌,提高下游部分农田的自灌能力和下游灌溉的保证率,使韶关3.77万亩农田得以旱涝保收。

三大重大水利工程的兴建不仅缓解了韶关洪涝泛滥问题,同时开发利用清洁可再生的水力资源,保护环境,实现了能源开发利用可持续发展,有效促进了韶关的绿色发展。


(作者:韶关日报记者 汪露蓉 通讯员 邹建锋 实习生 卢颖珊 胡聪)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