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改革开放40年来,韶关人敢为人先,勇于进取,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城乡建设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为全面回顾和深刻认识40年来波澜壮阔的伟大历史征程,真实反映和生动展现40年来我市城乡和人民群众精神风貌的巨大变化,全景式展示我市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引领下的开拓进取、敢于担当的干事创业氛围,本报从今日起推出“奋进新时代改革再出发——庆祝改革开放40年”系列报道,敬请读者垂注。
让群众都能过上好日子。
对韶关来说,这不是口号,而是责任和使命,是在努力践行之。
2013年以来,韶关举全市之力,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众志成城发动扶贫攻坚战,历经风雨,终见彩虹:
在2013年开始的全省第二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中,韶关经过三年艰苦奋战,全市310个重点帮扶村年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平均每村从帮扶前的1.65万元提高到9万元以上,贫困户年人均收入达到9000元以上,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韶关市扶贫办被国务院授予“全国社会扶贫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在精准扶贫的带动下,仁化乡村面貌有了质的提升。
2016年,新时期脱贫攻坚工作在全国展开,韶关汇聚洪荒之力向贫困宣战,取得骄人成就:2016年度,韶关市扶贫开发工作在全省综合考评中位居榜首;韶关市精准扶贫“六种帮扶模式”工作品牌得到国务院扶贫办首肯;韶关市作为广东省脱贫攻坚先进典型被央视进行专题报道……
在持续开展的向贫困宣战中,韶关的行动是迅速的,举措是得力的,成果是显著的。随着脱贫攻坚战果不断扩大,韶关的致富大道越拓越宽,幸福生活的花朵在粤北大地灿烂绽放。韶关有充足底气回答:让群众过上好日子,能做到!
全面决胜全省第二轮扶贫开发攻坚战
2013年4月,南粤大地,春暖花开,生机盎然。
是月,省委、省政府部署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第二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省认定韶关市新丰、乐昌、南雄、乳源为新一轮扶贫开发重点县(市),占全省21个重点县(市)的19%,310个相对贫困村为重点帮扶村,有劳动能力的19009户为重点帮扶贫困户。这些贫困户大部分集中在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石灰岩地区、高寒山区,这些地方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困难较大。
毋容置疑,粤北韶关,成为全省第二轮扶贫攻坚战的“排头兵”。
要圆满完成第二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任务,对经济欠发达,财政捉襟见肘的韶关来说,无疑是举步维艰。这对韶关决策者的执政能力是一次大考验,对韶关干群的凝聚力是一次大检阅。
欣慰的是,“敢为天下先”的韶关人没有知难而退,而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以敢于担当、勇于挑战的精神,同心同德发起了新一轮扶贫攻坚战。
韶关扶贫工作点多、线长、面广,如果不做到有的放矢,就会事倍功半。为此,韶关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制定对策,坚持“三个精准”:精准定位重点区域,把“农业弱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仍然突出的新丰县、乐昌市、南雄市、乳源瑶族自治县等4个省定扶贫开发重点县(市)及翁源县作为重点扶持区域;精准确定贫困对象,做好贫困人口识别和建档立卡;精准导制,紧紧抓住夯实产业扶贫和农民增收这一造血基础,选准扶贫措施和突破口,实行“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分类指导,梯次推进。
与此同时,坚持“三个着力”,确保扶贫成效:着力扶持产业发展。培育富民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逐步形成稳定的收入来源。着力扶持基础设施。有效解决出行难、饮水难、用电难、通讯难等问题,改善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着力扶持民生改善。始终坚持把“安居”作为政府的实事工程、民心工程,努力让贫困户住得起房子。始终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开展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始终坚持抓好教育这一民生之基,解孩子上学之难,确保每一个贫困户子女不因贫困辍学。始终毫不动摇地落实好社会保障。
乐昌和村村容村貌有了显著变化。
三年中,全市上下用心、用情、用力去开展新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贫困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全市310个重点帮扶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
贫困户脱贫致富步伐明显加快。到2015年底,全市310个重点帮扶村中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从帮扶前的2970元提高到达9000元以上。
贫困村落后面貌明显改善。三年中,全市完成低收入住房困难户住房改造建设9372户,实施“两不具备”贫困村庄搬迁的有202个村5762户;完成村庄整治的自然村有363个,建设了一批名镇名村和整村推进幸福安居示范村;有效解决了贫困村“行路难、住房难、食水难、读书难、就医难”等五难问题;贫困村低保参保率、“五保”参保率、医疗保险参保率、养老保险参保率等全部达到100%。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好转,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得到了明显改观,贫困村落后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
党群干群关系明显融洽。一大批贫困户实现了脱贫,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解决,干群矛盾和群众上访案件明显减少,农村社会秩序越来越好,社会显得更和谐稳定。
自我发展能力明显提高。通过开展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村“两委”干部政策引导、化解矛盾、为民解困和带头致富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科学发展能力、民主管理能力、维护社会稳定能力不断提高,逐步成为一支“永不撤走的扶贫工作队”。与此同时,各地各帮扶单位因地制宜,帮助贫困户规划发展特色产业,通过产业带动,“大户带贫困户”,并组织技能培训,使广大贫困户掌握了致富本领,提高了自我发展能力和综合素质。为贫困村、贫困户实现持续稳定脱贫打下坚实基础。
韶关第二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所取得的显著成就得到各方点赞。
时任广东省省长朱小丹称赞说:韶关的扶贫开发工作做到了用心、用情,很有特色,很有亮点。
时任省委副书记、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现任广东省省长马兴瑞表扬说:韶关第二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令人鼓舞,催人奋进。
而乐享扶贫成果的贫困群众更是对党和政府心存感激。
“感谢政府扶贫到家暖人心,人人都说政策好,心心相连为人民……”乐昌北乡镇50多岁的贫困户吴礼强在脱贫致富后,喜悦无比。他自创诗歌,以此感谢第二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给他家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他的话语道出了全市脱贫致富群众的心声。
毋庸置疑,韶关第二轮扶贫攻坚战向社会交出了一份优秀答卷。
坚决打赢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
星月同辉,全民共富。
2016年,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在神州大地打响。
这是一场更为艰巨的脱贫攻坚战!韶关要完成的脱贫任务为:278个相对贫困村和相对贫困户3.49万户8.99万人!
其任务之重,责任之大,不言而喻!
韶关人能扛起这份重担,完成这一使命吗?
面对各种疑问、担心,韶关人用行动来证明,用成果来回答。
翁源县青云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韶关的决策者们高屋建瓴,运筹帷幄,在发动新时期脱贫攻坚战中,特别注重“精准施策”,经过仔细的“望、闻、问、切”把脉,浓墨重彩突出“六个精准”:
发动精准到位。强化机构,健全了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第一副组长的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超前谋划,积极作为,出台了本地“1+N”配套政策文件,形成了韶关“1+N”脱贫攻坚政策支撑体系;同时,加强宣传,形成党政主抓、行业主力、社会主帮、镇村主动、贫困户主体的全方位帮扶格局。
识别精准到位。全市以精准识别为基础,以建立贫困地区病残人口“大数据库”和劳动力就业需求数据库为突破口,做细做实贫困对象的识别工作。
资金精准到位。强化财政政策支撑。对贫困人口人均2万元扶贫资金市、县(市、区)分担部分,全部由市级财政全额负责。充分调动外出乡贤和社会爱心人士的积极性,引导各类社会资金投入或参与到精准扶贫上来。
派人精准到位。把思想政治素质好、组织协调能力强、作风公道正派、事业心和责任感强的年轻干部选派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和第一书记。省直、东莞市和我市各级选派驻镇村干部达1626人。实行“单位一名干部前方扶贫,后方所有干部上阵与贫困户签订结对帮扶承诺书”制度,共有3.09万名帮扶责任人以“第一家长”身份结穷亲,帮扶3.49万贫困户。同时,把加强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努力把省定贫困村打造成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示范村和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探索“党建+产业+合作社+贫困户”方式,将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把党员聚集到致富产业和项目上,充分发挥党组织在项目发现、带动贫困户上的引领作用。
项目精准到位。一大批产业、教育、就业、健康等扶贫项目及农村危房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如火如荼进行。
督查精准到位。落实“五个一”督查机制,把扶贫工作成效列入各地各单位领导班子考核内容和全市重点督办项目。
韶关各地在服从、服务于全市整体战略布局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走出了独具特色的路子,使得全市脱贫攻坚战亮点纷呈,尤其是“六种模式”大放光彩,成效显著:
整村推进扶贫模式。把大扶贫与农村改革、美丽乡村建设、产业帮扶、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合为一体,有力有效推进帮扶工作。截至今年8月底,全市278个省定贫困村20户以上的自然村2757个,已全部完成编制整治规划;全部完成“三清三拆”和开展“三整治”;全部成立村民理事会并制定了村规民约和章程。
产业+金融扶贫模式。以产业扶贫为抓手,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引导贫困户通过种植特色农产品来发展生产,逐步实现脱贫。同时,设立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资金。
互联网+电商+合作社扶贫模式。在南雄角湾村,建设了全国首家贫困村苏宁易购直营店,成立当天销售额就超过20万元;在乐昌坪石镇,成立全省首个镇级电子商务行业协会,并且成立电商精准扶贫培训中心及3家贫困村村级服务站。在县一级,推进乐昌、翁源成功申报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示范效应正在逐步显现。
旅游+文化+产业扶贫模式。一些驻村工作队,充分利用本村的旅游资源优势,引进外资,规划以旅游业为龙头,建设具有地方风情的旅游服务项目,推动乡村旅游发展。
行业组织+社会力量扶贫模式。积极动员行业协会和企业等社会力量直接参与实施帮扶项目,助力精准扶贫,效果显著。
党建+致富能手+外出乡贤扶贫模式。充分发挥党员在扶贫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贫困户就业脱贫致富。同时,发动外出乡贤捐资建设。
南雄珠玑镇灵潭村腐竹产业成了村民致富新路。
各地层出不穷的工作亮点,使得韶关新时期精准脱贫工作星光灿烂,一片光明,其好经验好做法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2017年1月17日,国务院扶贫办印发了韶关市精准扶贫“六种帮扶模式”工作品牌;2018年,央视选定韶关市作为广东省脱贫攻坚的先进典型,于当年2月3日晚在央视《新闻调查》栏目进行了45分钟“决胜最后的贫困村”的专题报道;
2018年4月,韶关市被新华社半月谈杂志社评为中国“十佳精准扶贫创新城市”;6月,全省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现场会在韶关市南雄召开;
2018年7月30日晚,央视新闻联播头条播报了我市基层党建促乡村振兴的专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2018年10月,央视《焦点访谈》报道了南雄市灵潭村美丽乡村建设的经验做法。
一个地区的脱贫攻坚战频繁引起央媒的“聚集”,实为罕见,韶关独领风骚。足以证明韶关新时期脱贫攻坚战的确是亮点多、特色鲜,能够在其它地区起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借鉴作用。
透过这些名誉光环,我们更欣喜于韶关新时期脱贫攻坚战所取得的实效:
2016年,韶关市实现1.67万户3.09万人预脱贫,年末预脱贫有劳力贫困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6691元;2016年度,韶关市扶贫开发工作成效在全省综合评价好的地级市中位列第一名!
2017年,实现1.06万户3.44万人预脱贫,年末预脱贫有劳力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322元。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全市共预脱贫2.73万户6.53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5年底的4.95%下降为2017年底的1.26%。今年计划脱贫0.65万户2.02万人。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78个省定贫困村全部出列,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是我市作出的庄严承诺。接下来,我市要继续强化领导责任、资金投入、部门协同、社会合力、基层活力、任务落实,集中力量攻坚克难,更好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而努力!”市委农办(扶贫办)主任范国文坚定地说。
图片:韶关日报记者 童铜韶 张伟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