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理念诞生地湖州行:从生态优势到发展优势

思路一变天地宽。

湖州历经一番刮骨疗伤,唤回了绿水青山,更值得关注的是,在“两山”理念的指引下,湖州积极做好生态文明这篇大文章,完成了从治理、保护到开发的渐进过程,打造新的生态经济体,为全国各地作出了把“绿水青山”变成“是金山银山”的生动样本,真正把生态优势变成了发展优势。

转型升级——优胜劣汰助力传统企业

加大环境治理、关停污染企业……湖州一度受到不小的压力,尤其是当年许多资源消耗型的小企业是许多村民赖以生存的经济来源。为了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湖州在产业调整上一手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传统产业;一手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致力于生态发展。

一方面,湖州以更大的力度轮番整治纺织、建材、印染、蓄电池等十几个产业,不断提高环保门槛。

另一方面,湖州加大了对传统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引导蓄电池、印染、造纸、制革、化工等五大行业提升发展水平。以长兴的支柱产业蓄电池为例,在政府的大力整治下,电池生产企业从175家整治到18家,积极做大做强龙头企业。 

现在,整个湖州铅蓄电池企业由225家减少到16家,但产值却由整治前的18.7亿元增加到250亿元,加上市外投资,产值达2000亿元。

变废为宝——旧厂房变电影“梦工厂”

最近,50集电视剧《楼外楼》正式登陆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许多观众可能不了解,这部热播剧是由湖州市委宣传部和拉风传媒联合出品的,它的主要拍摄地点就在湖州影视城。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湖州影视城崛起于一片已成废墟的破旧厂房。

这片旧厂房原为当地一家国有造纸企业,鼎盛时期拥有员工近千人。2006年,湖州积极践行"两山"理念,对瑞森纸厂进行了关停后,太湖旅游度假区引进了湖州影视城项目。规划用地约3000亩,计划总投资近80亿元。

自去年以来,已有300多家影视文化公司入驻,有《楼外楼》《建军大业》《远大前程》等30多家影视拍摄剧组陆续进驻。仅在去年,影视城已经实现产值15亿元,纳税6000多万元。

影视城“变废为宝”的尝试,成了湖州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

从无到有——绿色革命造就创新之城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两山”理念为湖州带来了一场智能化、产业化的绿色革命,更因为越来越好的自然环境,同样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企业落户湖州。

记者了解到,位于湖州市德清县高新区的地理信息小镇成立仅3年多,已经聚集近200家地信企业,年产值约40亿元,吸引了中科院微波特性测量实验室、浙大遥感与CIS创新中心、中欧感知城市创新实验室等一批创新载体落户,已形成包含地理测绘、数据建模、卫星遥感等地理信息产业链,服务对象辐射全球。今年11月,湖州将承办首届世界地理信息大会。

衣裳街。 张剑 摄 

湖洲织里是全国闻名的“中国国际童装之都”,每年的童装产量占据国内半壁江山。目前织里有童装企业13万家,年产童装超13亿件(套)。在湖州传统产业升级中,该镇打造了全国首家童装设计中心,从单纯卖服装成品到卖“服装”版样的绿色转变。

而像织里童装、地理小镇这样注入创新动力实现腾飞的高新企业在湖州数不胜数。在国内不锈钢长材市场占有率自2007年以来均位居前三的龙头企业永兴特钢、世界丝绸之源的吴兴区八里点镇的丝绸小镇、成功打入欧美市场、国内领先的电池企业微宏动力……太湖岸边,一块巨石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几个大字格外醒目。随着生态环境的逐步改善,基础设施配套的完善,南太湖也吸引了一大批休闲旅游度假项目纷至沓来,先后引进建设了南太湖新地标——中国首家水上五星月亮酒店和古木博物馆等。

月亮酒店。 张剑 摄

更让人羡慕的是,湖州市去年获批成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让社会各界对湖州制造的关注度骤然升温。

据介绍,2014年到2016年,湖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均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2017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幅,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0.8个百分点、1.7个百分点、5.8个百分点。

在“两山”理念诞生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滋润着每一寸土地。

记者手记:

生态经济大有可为

湖州的发展不是偶然,地处长三角经济带和城市圈,有着其独特的生态资源和区位优势,但从其发展模式、发展历程和发展成果来,其中体现出的“湖州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

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首先是人的观念的一场革命。在“两山”理念指引下,湖州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才能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这其中,敢为人先、务实创新、义利并重、抢抓机遇的湖商精神功劳不小。

省委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紧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全面加大工作力度,作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特别是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实施乡村振兴、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中央和省委的力度前所未有。韶关作为欠发达地区,落实好这些目标任务和决策部署,不仅是我们必须承担的光荣政治任务,也是加快韶关振兴发展的重大机遇。我们要以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坚韧实干、追求卓越的工矿精神,坚决破解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勇敢扛起韶关振兴发展的历史责任,重振韶关经济社会发展雄风。

其次,对比韶关经济社会发展,湖州还有一个令人关注的特点,虽然湖州只有5个县(区),但其县域经济发展迅猛,在湖州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的比重。而反观韶关,县域经济长期发展不平衡、相对薄弱,其中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在于缺乏强有力的龙头企业支撑。市委审时度势提出,各级各部门要狠抓县域发展,立足资源禀赋,大力发展县域特色经济,突出抓好特色园区、特色农业、特色小镇建设,力争五年内每个县(市)都要错位形成至少1个产值超100亿元的特色支柱产业集群。这不仅是一个重要部署,而且还是针对当前县域发展的一个良方。

最后,我们看到,湖州先行先试成功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其中最为耀眼的是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一片片"好山好水"变成了"金山银山"的聚宝盆。进入新时代,面对新形势新目标新任务,韶关面临着发展方式粗放、营商环境不优、民生事业历史欠账较多、社会治理难度较大等突出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新为强大动能,以思想大解放推动改革大突破,全面推动体制机制创新。

我们深信,韶关的未来一定会变得更加美好。

作者:韶关日报记者 林伟新 曹智辉

编辑:朱海雯

责编:邹英杰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