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瑶乡特色终身教育金字品牌——乳源瑶族自治县积极探索终身教育的新思路综述

前言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全民教育和终身学习的精神就是支撑我们民族和国家发展的重要精神之一。在中央、省、市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乳源瑶族自治县已创建成为广东省社区教育实验区,同时,也是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

乳源瑶族自治县世界过山瑶风情园。钟华 摄

大手笔投入全面提升教育保障水平

“我们积极探索终身教育的新思路,全力营造‘时时学、处处学、人人学’的良好社会环境,构建了‘瑶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的特色终身教育’品牌。”乳源瑶族自治县副县长魏卢捷表示,乳源始终把教育发展作为县域重要民生工程,深入贯彻《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确定的战略目标,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推进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2019年,乳源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仅为6.91亿元,财力非常有限,但乳源坚定“穷县、小县办大教育”的理念,用心、用情、用力办好乳源教育,教育投入从2013年的2.99亿元增加到2019年的5.15亿元,增幅为72%。大手笔的投入,全面提升了教育保障水平,营造了良好的教育生态,先后荣获“全国民族自治县(旗)科学发展示范县”“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广东省教育强县”“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广东省社区教育实验区”“广东省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等荣誉称号。  

2020年,全县有中小学校58所,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学校56所(含初中学校6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中心小学11所,教学点37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高中阶段学校2所(高级中学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幼儿园42所。全县中小学学生29450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3780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25571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3341人;高中阶段学生3879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439人。全县幼儿园在园幼儿8134人。全县共有在职教师2115人,其中高级中学225人,中职116人,初中655人,小学932人,幼儿园100人,特殊教育学校16人。在职少数民族教师169名。

强化教育保障不断夯实教育根基

乳源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发展,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坚持把教育发展作为重要民生工程,以坚定不移的决心、久久为功的韧劲、真金白银的投入,提高教师地位待遇、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高起点、高标准、高规格建设学校,全面改善和提升教育基础,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乳源瑶族自治县教育局副局长余周介绍,继2012年成功创建为广东省教育强县和2016年成功创建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后,乳源抢抓机遇、乘势而上,走现代教育发展之路,于2018年1月被授予“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县”称号,是韶关市首批获此殊荣的县(市、区)之一,同年,乳源创建成为广东省社区教育试验区;2019年3月又被授予“广东省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称号,乳源在推进教育优质发展的征程中不断书写着华丽的新篇章。

深化教育改革不断提升教育质量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乳源聚焦核心素养,深化教育内涵发展,以中央电教馆“教研共同体协同提升试点项目”试点县建设为契机,组建学科教研团队,建立三级教研平台和学科县级中心教研组,有效促进教师们的专业成长和学校内涵发展,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  

近年来,乳源参加普通高考人数不断攀升,职业高考成绩喜人,2017-2018和2018-2019两个学年度获得韶关市教育局颁发的高三教学质量优胜奖;初中教学质量实现跨越式发展,近两年已跃升全市上游水平。“乳源深入推进教育领域三项综合改革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全县师资力量均衡发展,全面激发教师队伍干事创业活力。”余周介绍,一是推进县管校聘改革,均衡师资力量;二是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建强管理队伍,出台《乳源瑶族自治县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实施办法》,有效促进校长的专业发展;三是推进核增绩效改革,激发教师工作活力。

市民在风度书房阅读。

发展社区教育不断推进终身教育

近年来,乳源以创建广东省社区教育实验区为抓手,通过构建多层次社区教育体系,大力推进社区教育建设,不断整合优化社区教育资源,完善社区教育设施设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区教育活动,努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提高广大市民的综合素质,促进全县经济文化和社会的持续发展。  

目前,全县有广播电视大学1所、老年大学1所、瑶区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9所、社区学院1所、镇级社区学校9所、社区教育学习站115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5个、湿地科学展览馆,县体育馆、县文化馆、县图书馆、县民族博物馆、县青少年宫、青少年德育基地和社会实践基地等社区教育资源共55处。  

除此之外,还有活跃在社区的世界过山瑶语言研究协会、瑶族刺绣协会、瑶族海外联谊会、南水库区慈善协会、瑶乡园农产品协会、歌舞剧创编协会、红叶艺术团、南方红豆杉保护研究促进会、救援辅助志愿者协会、民间艺术协会等60多个社会团体,每年都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赛事活动,满足了群众多样化学习的需求。为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寓学于健康有益的活动之中,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驱动形成学习氛围

2019年10月,乳源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之一。在县域规范化建设了1个实践中心、14个实践所、117个实践站和126个实践点,充分发挥文明实践阵地全域覆盖的优势,将文明实践阵地变为终身学习的堡垒,开展了文艺宣传、党课宣讲、古道文化大讲堂、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新政策宣讲等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掀起一波推动全民终身学习、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热潮。  

疫情期间,文明实践志愿者变身为防疫战士,深入防控一线;化身宣讲员、培训员,开展疫情防控健康知识宣教,截至目前,共累计发动县、镇、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2.4万人次开展防疫知识专题“学习早班车”双语广播、线上心理辅导、复工复产复商复学等志愿服务活动。

创建公共文化示范区不断织密学习网络

2019年2月,乳源入选创建广东省第三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名单。乳源把创建工作作为推动文化繁荣、促进全民终身教育的重要抓手,织密覆盖城乡的全民终身教育学习网。在文昌路、环城西路、大桥镇高标准建设风度书房;各镇综合文化站均按照建设标准配齐图书、配强设施、配足设备。  

乳源充分发挥县图书馆、文化馆、老人大学及村基层文化服务中心等公共资源的作用,开展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开设书法、绘画、瑶族民歌、瑶族刺绣、舞蹈、农技、粤菜师傅、消防知识等10余种公益培训课程,累计50余期、600余节,惠及群众3.8万人次。老年大学的学员通过参加舞蹈、红歌、书画、健身等课程的学习,增长了知识和技能,增强了“老有所为”的本领。活跃在社区的瑶族刺绣协会、歌舞剧创编协会等60多个社会团体,每年都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活动,满足了群众多样化学习的需求。

瑶族文化+现代文明构建特色终身教育品牌

近年来,乳源着力建设“瑶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的特色终身教育”,探索瑶乡终身教育的新思路,形成了以瑶族传统文化为特色的终身教育新品牌。“乳源以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的要求为奋斗目标,牢固树立‘知识如海,学无止境’的终身学习理念,持续做好终身教育的各项工作。”余周介绍道。

研发突出县域特色形成传统文化特色课程

乳源高度重视对课程资源的研发探究、实践应用及总结提炼,让具有县域特色的民族文化走进课堂、走进社区、走进企业。先后编印了《瑶语》《瑶族歌谣》《瑶族传统体育》《瑶族刺绣》等终身教育地方教材和《中国乳源瑶族与瑶语》《瑶乡铭作选》《过山瑶的乡源》《瑶族文化习俗》《过山瑶研究文集》《瑶族风情录》等系列瑶族研究著作,发放给中小学生、居民学习。  

乳源瑶族自治县县委、县政府重视民族文化的传承教育工作,与中山大学、广东省民族研究所联合建立了世界过山瑶文化教学研究基地,努力让具有县域特色的民族文化走出国门,弘扬光大。

打民族牌走生态路打造生态文化特色品牌

乳源坚持“打民族牌、走生态路”的发展战略,大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先后获得“中国瑶绣之都”“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观赏石之乡”和“全国文化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经济搭台,文化唱戏,举办盛会,推介“瑶山乳水”,使之成为“金山银山”。自2014年始至今,乳源定期开展“激情广场·幸福乳源”广场文艺汇演及文化“三下乡”等演出活动,寓教于乐,让全县人民享受丰盛的文化大餐。乳源举办采茶节、赏花节、西瓜节、彩色跑、西京古道越野定向赛及徒步活动等,大力宣传南岭国家森林公园、天井山国家森林公园、南水湖国家湿地公园、大峡谷省级自然保护区、西京古道等生态旅游景区的人文景观,把挖掘民族传统文化资源与发展生态旅游相结合,以景区景点为载体,向外展示民族文化形象。

此外,乳源通过举办瑶族“十月朝”文化旅游节、世界性的国家级非遗“拜盘王”祭祀大典、世界瑶族公主大赛、中国瑶族歌舞大赛、瑶绣文化艺术节、瑶山彩石展、瑶族服饰大赛等系列活动,以多种形式展示瑶族刺绣、瑶族服饰、瑶家传统美食、瑶族歌舞文化,吸引全国各地民众客商、海外瑶胞纷至沓来、齐聚瑶乡。乳源一年一度的瑶族“十月朝”文化旅游节,成为瑶汉人民共同参与的全县性文化传承活动,被评为“广东省群众性文化活动优秀品牌”。

加强终身教育项目建设“非遗”保护传承生生不息

乳源高标准建设了位于乳源瑶族自治县南环西路上的“世界过山瑶风情园”,涵盖了文化馆、青少年宫、民族文化传习馆、老年大学、民族博物馆等场馆;建成了韶关市首个县城音乐喷泉和水幕电影;兴建了“世界过山瑶文化陈列馆”“拜盘王传习所”“瑶绣传习所”;修缮了“侯安都纪念馆”“云门寺佛教文化生态保护区”等等。  

乳源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申遗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拥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共21项,其中国家级3项:《瑶族盘王节》《瑶族刺绣》《瑶族民歌》;省级3项:《乳源瑶族服饰》《双朝节》《苦爽酒酿造技艺》;市级6项:《乳源瑶族传统医药》《契娭生日》《圣祖祭》《西京古道传说故事》《过山瑶民间传统舞蹈》《西京古道石阶除道》;县级9项:《瑶族婚俗》《武操惊狮》《传统打铁工艺》《大布番薯干制作技艺》《大布腐竹制作技艺》《瑶家烟熏腊肉制作技艺》《瑶山茶制作技艺》《阿公搓桥(盘龙三圣的故事)》《盘王传说》。全县拥有国家级传承人3名,省级传承人4名,市级传承人10人,县级传承人16人。“瑶岭长歌·百米刺绣”荣获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纪录,成为中国之最。  

乳源各乡镇均致力于文物古迹及“非遗”文化的保护开发,如大桥镇以“西京古道”“舜帝诞辰”“契娭生日”为代表的文物古迹与“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群众参与的积极性高,该镇于2015年获得“广东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开展绣美瑶乡瑶绣传承培训。

老年大学的学员参加器乐课程的学习。

文字:范琳珍 欧辉 官建钰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乳源宣传部提供

编辑:刘青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