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的韶城,风清云淡,气温怡人,位于沙湖路的新建景点韶月湾湖光潋滟,花红柳绿,充满着诗情画意。如织的游人徜徉在树丛幽径间,放飞心绪,洗尽城市铅华,不由地感叹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
公园、绿地增多了,马路变宽,小区变靓了,这些变化不断给市民带来惊喜的同时,也让市民对未来充满更多期待。城市的变化得益于我市不断深入的新型城镇进程。自从2016年我市被列为第三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后,我市的城镇化步伐迈得更快、更稳健了。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鼓励各地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大胆创新”,“促进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按照中央、省的决策部署,我市认真落实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我市新型城镇化水平仍然不高,2019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仅57.4%、低于60.6%的全国平均水平,推进新型城镇化还有较大空间。
今年10月12日,在市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上的报告中,市委书记王瑞军把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作为破解我市城乡二元结构难题的重要抓手,提出要高水平建设中心城区,集中力量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为我市新型城镇化指明了方向。
旌旗猎猎,战鼓催征,满载期冀的新型城镇巨轮扬帆远航。
加快城市提升建设 书写扩容提质新篇章
韶关是座老工业城市,中心城区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城市建设历史欠账多,这就决定了我市要把完善硬件设施,优化城市布局当作一个长期的目标任务。
从2016年,我市开始了实施城市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按照五大理念,实施五大提升工程,使韶关的城市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变。时至今日,城市提升工作仍然是我市一项常态化的重要工作。
今年9月15日,南郊水果批发市场整体搬迁至位于东环片区的华南农产品交易中心,起到了缓解南郊片区交通压力、改善城市面貌、方便经营户经营等作用,得到广大市民的充分肯定。
为更好地推进中心城区的发展,我市系统谋划各片区发展:东部片区定位为产学研一体的高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绿色创新新城;南部片区定位为金融商务商贸中心、文娱体育活动中心、优质居住生活区、旅游服务区;西部片区定位为国家高新区、产城融合发展区;北部片区定位为空港经济区、生态水源地和丹霞山旅游服务区。紧扣功能定位,提出了“东进、南拓、西融、北优”的城市发展战略。南郊水果批发市场的整体迁移,正是贯彻这个战略的一次具体举措。 针对市区老旧建筑较多,城市风貌、城市品质有待提升问题,我市有序推进“三旧”改造实现城市更新,以“绣花”功夫推进老城区风貌提升。近期,我市城市提升工作喜报频传:北江桥西桥头北侧匝道完成改造提升并通车,面貌焕然一新;东河桥东侧桥底建成小公园;五里亭桥东桥头南侧匝道完成拓宽改造,交通流畅度进一步提升;大学路鹅坑桥至韶关东互通立交道路周边环境提升完成,我市干净、整洁、靓丽的城市形象得以充分展现……
城市提升不仅要有数量,更要有质量。按照深入实施中心城区“东进、南拓、西融、北优”发展战略,我市把城市提升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和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紧密结合起来,完善城市功能,突出城市特色,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善美韶关。
攻坚骨架路网贯通,推进中心城区道路贯通联网“10+1”工程和“一桥三园三路”建设,打通断头路、优化交通节点,提高路网密度,提升道路系统整体通达水平,缓解城区交通拥堵,新时期城市提升工作将按照市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要求续写新篇章。
四区齐发力 同奏产城融合交响曲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设以城市群为主体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在城市协调发展时代潮流背景下,引导高新产业发展,吸引高端人才聚集,从而打造新兴产业生态,实现“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成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途径。
韶关新区是我市最具活力的城区,该区的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设施正在逐步完善,还重点布局大数据和金融产业。韶关高新区布局先进装备制造业、新材料、生物医药等。近年来,韶关新区与韶关高新区联动、融合,朝着打造人才集聚、产业高端、宜居宜业城市的发展新高地方向努力,同时辐射带动市域其他片区发展。
未来,韶关新区将深化新区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大数据、生物医药、新材料、生产性服务业等主导产业,加快银行、保险和投资机构入驻金融集聚区步伐,完善新区配套功能,打造中心城区发展主引擎。
浈江、武江也将顺应消费升级需求,以楼宇经济、消费经济为发力点,加快各类城市综合体建设,大力发展都市新产业,全面激发城市经济新活力。曲江则借助莲花大道、铜鼓大道和即将开通的韶州大道等多条主干通道通达主城区的契机,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实现与主城区对接融入、同频共振。
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 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
镇(街)环境往往是薄弱环节,但近年来,我市各地加强了县城及镇(街)的环境整治,通过问题导向,补齐短板,使县城及镇(街)的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请看下面一个镜头:一弯清水波光粼粼,两岸河堤的绿树青青,沿着河堤漫步,石砌小路、整齐的防护栏,还有偶尔降落在河边觅食、戏水的小鸟,像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展现在眼前。
这是在武江区江湾镇看到的情景。这样漂亮的乡镇俯首可拾,如仁化城口镇、乳源大桥镇等。不少还晋升为网红打卡点,成为乡村旅游项链上的“明珠”。
市住建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强化乡镇承载能力,改善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短板,改善乡镇面貌,我市在各地开展了“139”乡镇(镇街)整治提升行动。
乡镇(镇街)提升五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自2018年9月启动以来,首批20个试点镇在“1个规划”的统领下,扎实开展“3项整治”,稳步推进“9项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大部分试点镇的整治行动成效明显,基本实现了“镇区换新颜”。计划到2020年11月底,完成第二批30个乡镇(镇街)提升工作。
此外,我市还开展了“439”县城品质提升行动。从2019年7月开始,到2022年7月,深入开展县城品质提升“439”三年行动计划。行动以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为切入点,以提升县城品质为核心,不断完善县城功能、配套设施,打造“干净、整洁、有序、美丽”的城乡人居环境,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439”即“四城同创、三项整治、九项提升”。行动分批次启动项目建设,形成了一批有代表性的项目成果,整治提升取得一定成效,环境面貌有较大改善。目前,我市各县(市)“439”三年行动计划2020年在库项目有280个,计划到2020年12月累计开工重点项目个数236个。目前,在库项目已完工125个,在建88个,处于项目前期67个。
“我们将继续推进‘139’行动和‘439’两大行动,让全市各县域和乡镇的环境得到全面改善。”该负责人说道。
县域产业是保障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市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指出:发展县域产业一要突出发展特色主导产业,加强产业园建设管理,扩大园区集中连片规模,为县域工业集聚发展腾出空间。二要瞄准各县(市、区)主体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如高水平规划建设乳桂经济走廊和空港经济区,带动韶关西部片区发展;加快大丹霞、环丹霞山片区和环车八岭生态经济圈建设,推动山城融合发展,带动韶关北部片区发展;建设浈江河谷产业带,带动韶关东部片区发展;加快建设武江科创园和城乡融合产业园,提升韶关市区创新产业承载能力;规划建设新丰、翁源先行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平台,带动韶关南部片区发展等。
完善机制 加强整治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管理也是生产力,一个规范、有序的城市生活、生产秩序,能让市民有更多的幸福感和对城市的认同感。近年来,我市以创文巩卫为抓手,大力整治城市“六乱”,使城市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城市面貌持续向好。
市住建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出台相关政策,建立常态化管理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加大执法整治力度,是我市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常用方法。
制定“路长制”,以道路为基础范围,按照“一路一长”原则进行责任分工和管理,是我市城市管理的基本方法。每条路段都立有路长公示牌,上面有责任人等相关信息,这对于压实责任,接受群众监督都有好处。
2019年1月正式实施路长制以来,市区96条路段树立了路长公示牌,市住建管理局成立了局领导及各下属单位挂点包干巡查督导组,每月两次对路长制实施路段进行监督检查,列明问题清单督促各区整改。同时,制定出台《韶关市区“路长制”检查考评办法》加强考核。
针对乱摆卖、乱停放和夜间烧烤大排档等问题,我市制定并出台了《韶关市夜间大排档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关于开展“僵尸车”清理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关于机动车、非机动车乱停放人行道整治方案》《韶关市区废品回收站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方案。
针对户外广告凌乱的现象,我市出台的《韶关户外广告招牌规划建设指引》明确了相关设置标准。目前,曲江桥东西两侧、东河桥东侧、武江桥东侧、百旺桥东侧、十里亭大道、良村高速公路出口等较影响城市景观容貌的大型T型广告牌均已拆除。2018-2019年,市辖三区共拆除违规户外广告牌2901块,面积达7.3万平方米。
“我们将继续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使城市管理有规可循,有法可依,推进城市管理规范化和制度化,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该负责人说道。
作者:韶关日报全媒体记者 袁少华
编辑:李建群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