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怎样做好个人防护? 专家的五条建议要记牢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市民在日常的生活中怎样才能做好个人防护呢?近日,市疾控中心公共卫生应急科科长李书剑给出了五条实用的建议。  

在商场、超市等购物场所,市民自觉佩戴好口罩。杨纯摄

一是密切关注疫情信息,了解中高风险地区分布,避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如确需前往,须做好个人防护,并向所在社区报告行程。  

二是持续做好个人防护,保持个人防护意识,勤洗手、戴口罩、多通风、少聚集,尤其是在人流密集场所或密闭空间,讲究卫生礼仪,保持安全社交距离,倡导安全饮食,避免直接接触冷冻肉制品和海鲜,尤其是进口产品。  

三是避免海淘、代购国外疫情形势严峻地区商品,尤其是冷冻肉制品和海鲜。  

四是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到就近的医疗机构预检分诊点或发热门诊就诊。就医途中应全程佩戴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或更高级别的医用防护口罩,并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五是遵守各地、各类场所的常态化防控措施,尤其是农贸市场、超市、冷库等风险较高的场所。  

相关链接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就是保护自己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环境下,强化公共卫生意识,保持良好卫生习惯,维护好公共卫生,是疫情防控的最好武器,而保持好的卫生习惯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控制传染病的手段主要有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我们每个人防御传染病的最好方法就是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一方面做好自我防护,切断传播途径;另一方面提高自身免疫力,不做易感人群。  

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要做到“三勤”“三少”“三早”  相关专家建议,做到“三少”“三勤”“三早”,是良好卫生健康习惯养成的第一步。“三少”即少合餐、少聚集、少触摸;“三勤”即勤洗手、勤通风、勤锻炼;“三早”即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少合餐”是指日常生活中尽量减少围桌聚餐、同盘而食的进餐。这样可有效避免新冠病毒、幽门螺杆菌、感冒病毒等的传播,家人、朋友聚餐时提倡分餐制,最好使用公筷、公勺,提倡敬酒时不碰杯,以降低通过间接接触传播病毒的风险。  

“少聚集”是指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即使身处公共场所,也要习惯性佩戴口罩,不随地吐痰,说话声音不要太大,社交距离保持一米以上。

“少触摸”是指避免接触猫狗、禽鸟、鼠类及其粪便及排泄物。避免接触死亡或可疑患病的动物。  

“勤洗手”是指饭前便后以及接触污染物后要及时洗手。注意洗手时用肥皂、洗手液,应注意双手指尖、指缝、指关节部、掌心、手背均揉搓冲洗到。  

“勤通风”是指每天开窗通风时间一般要在30分钟以上。如家人或周围有呼吸道传染病症状病人时,应增加通风换气次数。  

“勤锻炼”要注意每天坚持运动30分钟左右。锻炼可使人体增强抵抗力,同时要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三早”是指当人们出现发热、咳嗽、咽痛、全身不适等症状时,特别是出现呼吸困难伴咯血痰等症状时所应采取的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的措施。具体做法是:应及时佩戴口罩,适当保持与家人距离,立即去正规医院就治,就诊时需将是否从事禽类养殖、销售、宰杀及在发病前1周内是否接触过禽类等信息告诉医生,并积极配合及早进行治疗。  

相关专家认为,只要人们养成良好卫生健康习惯,做到“三勤”“三早”“三少”,尽量少去公共场所,避免与传染病患者接触,加强锻炼、经常户外运动,保持膳食营养平衡,有效增强自身免疫力,就可有效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作者:韶关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纯 通讯员 汪洁

编辑:何立坚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