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昌市强力推进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坪石)项目建设


缅怀先师。

2020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暨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坪石)之旅。

专家在野马轩讲解华南研学历史。

前 言

炮声不碍书声朗,烽火无妨薪火传。抗日战争期间,以中山大学为代表的华南地区中高等院校内迁乐昌市坪石镇,岭南大学、培联中学等一大批当时知名中高等学校也纷纷迁抵粤北展开教学。这些中高等院校成为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学校的根脉所在。至此,华南教育抗战史依然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据《乐昌县志》记载:“民国28年至33年(1939年至1944年),中山大学、岭南大学陆续从云南、广州等地迁址坪石及湘南粤等地。学生开始为1736人,1944年增加至4161人”。由于抗战时期的特殊原因,众多学校在坪石及周边地区沿武江两岸村落分布:国立中山大学校本部、研究院、先修班等设在坪石老街,理学院设在坪石塘口村,法学院设在武阳司村,后迁入车田坝,师范学院设在管埠,文学院设在清洞村,后迁入铁岭,工学院设在三星坪村,培正培道联合中学设在长尾洞;医学院和研究所设在乐昌县城;农学院设在湖南省宜章县栗源镇……  

在那内忧外患的非常年代,一批教授学者坚守于坪石,坚守于教育事业,在战火中弦歌不辍,著书立说,为近代粤港澳等地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广大师生在流离中坚持学术理想,在动荡里坚持抗日救亡,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值得铭记的历史。著名经济学家和教育家王亚南教授在此翻译宣讲《资本论》,传播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世界著名核物理学家、被誉为“中国核能之父”的卢鹤绂在灯芯草点的油灯下写下了《重原子核内之潜能及其应用》;地理学大师吴尚时在坪石确立“珠江三角洲”地理学说,提出“广花平原”的地理概念,撰写《广东省之地形》;驰名于粤港台三地的音乐家黄友棣在坪石铁岭创作出激励师生“烽火不忘读书声”的歌曲《杜鹃花》……他们在粤北地区书写了抗战时期艰苦卓绝的篇章。

2019年6月下旬,广东省“三师”专业志愿者委员会、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多位工作人员,在西京古道乐昌段开展工作调研时,在坪石一带发现了这片极具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的抗战时期的华南教育历史遗址遗迹,由此揭开了“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建设的序幕。  

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坪石)项目建设作为省委、省政府的重要工作部署,一年多以来,乐昌市紧紧围绕该项目开展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等工作,积极统筹各方力量,切实加快基地各个项目建设,掀起了研学基地“乐昌效率”建设热潮。

武阳司村国立中山大学法学院办学旧址完成修缮的亚南书舍、袁氏门楼。

三星坪村国立中山大学工学院办学旧址完成修缮。

定友图书馆。

“多点开花” 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2019年7月15日至16日,广东省副省长许瑞生在韶关调研期间,深入乐昌市坪石镇抗战时期中山大学、培正培道联合中学办学旧址现场进行调研工作,并在前期史料研究梳理、撰写读书笔记基础上,提出活化利用抗战时期粤北地区办学旧址的思路和意见。同年7月23日,许瑞生在相关会议上对下一步活化利用工作作出了专题部署,由此正式启动坪石研学基地建设工作。  

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坪石)项目建设作为广东省委、省政府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促进粤北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排头兵的重要工作部署项目,是乐昌市乃至全市各级部门开展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等工作的有力抓手。按照省的规划部署,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坪石)项目建设涉及国立中山大学(包括校本部、工学院、文学院、法学院、理学院、师范学院、农学院、医学院)、培正培道联合中学、岭南大学农学院等多个办学旧址纪念地建设。活化华南教育历史、传承教育精神逐步成为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共识,越来越多的社会群体也自发地参与项目建设当中。  

终于,在省、市、当地相关部门以及“三师”志愿者团队、有关高校等各领域专家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2019年9月8日,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坪石)正式挂牌成立。  

目前,该项目规划建设及活化利用工作逐步深入开展,项目的第一阶段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在位于坪石镇的老街,“华南研学”重要节点之一的定友图书馆项目已完工,图书馆内陈列、阅览等各功能室装饰一新,书架上摆放了各类书籍。  

与此同时,长尾洞社区体育公园篮球场、足球场项目已完成建设;坪石老街国立中山大学校本部纪念园、三星坪国立中山大学工学院纪念地、铁岭国立中山大学文学院纪念地、长尾洞培联中学纪念地、武阳司法学院纪念地(一期)项目正按照设计图纸全面开展大规模施工建设,工程计划在国庆节前完成主体工程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坪石)工作专班和乐昌市有关部门对国立中山大学工学院旧址10间古建筑、国立中山大学法学院旧址3间历史建筑进行了修缮;亚南书舍、《资本论》与中国经济学教育历史陈列馆已正式开馆;坪石老街广同会馆门前、三星坪码头旁、新村建工系、武阳司法学院旧址、管埠师范学院旧址五根纪念柱建成,并对公众开放。目前正按照流程启动研学课堂及平台栈道、武阳司资本论第二展厅、李达书舍、梅龚彬书舍修葺改造;对塘口中山大学理学院天文台遗址公园、梓松坊、蒋瑛坊、尚时坊进行修缮;长尾洞社区体育公园羽毛球场、乒乓球场等项目开始建设。

《资本论》与中国经济学教育历史陈列馆一角。

前往坪石研学基地参观学习。

小朋友学习红色文化。

多彩多姿 各类活动重温研学记忆

为铭记烽火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数月以来,乐昌市举办了一系列走进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活动,掀起了研学游红色游热潮。数据显示,结合研学旅行推出“韶关乐昌坪石古村游”主题线路,去年以来吸引了1万多名游客、学子前来重温抗战时期华南教育历史。今年“七一”期间,众多党组织分批前往研学基地开展党日主题活动,截至7月底,已有160批近5000人前往坪石研学基地参观学习。华南研学渐成延伸华南教育历史脉络、鲜活爱党爱国思政教育的课堂,成为了学科史、知识的重要场所。  

以赛事及活动为抓手推动研学基地文旅体融合。2019年12月31日,由韶关市人民政府主办的主题为“重返烽火课堂传承星火精神”的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坪石)韶关千名学生研学首发团活动在乐昌市坪石镇举行,千人在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坪石)上了一天特别的课程,体验了抗战时期的艰苦求学环境,缅怀坪石先师知识救国的风度,活动一度掀起重温坪石“烽火课堂”的热潮。  

2020年5月4日,在三星坪国立中山大学工学院旧址举行了“工农革命军坪石大捷战场中大工学院抗战教育游径”——重走长岗岭西京古道活动,参与活动的党员、青年团员们在三星坪村委会集合,乐昌市有关部门按照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做好疫情防控措施,沿着指示旗帜开始了重走长岗岭西京古道之行。广大参与者沿着古道,重温历史故事,追寻先辈足迹,对坪石红色革命史及华南教育史有了深入认知。  

在坪石研学基地举办的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第一站中,乐昌市根据该站赛事有关要求组织户外赛事活动,助力复工复产,满足全民健身需求的宗旨,发挥“体育+”“文化+”“旅游+”等赛事综合效益,赛事更设有本土特色的农产品展,展出的板栗、炮弹香芋、鱼稻山泉米、黄金奈李、马蹄、白毛尖茶叶等当地特产吸引不少人驻足品尝、购买,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可观的营收,并有力地推荐了当地农特产品,为群众带来了精神与物质上的双重慰问,助力复工复产、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通过举办一系列的研学活动,有力促进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建设,进一步传承华南教育先师浓厚的家国情怀和钻研拼搏的精神,发扬南昌起义军不屈不挠、艰苦奋斗、军民合作精神。伴随着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活化工作的不断深人,其富含的教育历史资源、人文科技资源乃至学术精神资源正逐步得到释放和光大,其蕴藏的社会价值与新时代价值也在持续释放中。

本版撰文:钟政宽 陈懿茜 罗茜 

图片: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坪石)工作专班提供

编辑:邹方筱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