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奉献 百炼成钢

1958年,冶金工业部根据国家第二个五年计划和毛泽东主席关于“在中南建设五大厂矿”的指示,决定建设韶关钢铁公司,三年后因为和苏联“老大哥”分手且还要偿还分手费而抛荒停建。1965年9月,毛泽东主席再次询问韶钢的建设情况,给韶钢带来了新的生机。第二年5月,韶关钢铁厂基建指挥部正式成立。按照“边设计、边施工、先生产、后生活”的原则,一群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建设者,通过人拉肩扛、日夜连轴,在一片荒芜的土地上开始了艰苦的钢铁创业,为韶钢的生存与发展挥洒他们的汗水与青春。

领袖像、毛选、锦旗,是那时先进生产工作者的主要奖品,精神食粮。

第二年5月,韶关钢铁厂基建指挥部正式成立。按照“边设计、边施工、先生产、后生活”的原则,一群来自于祖国四面八方的建设者,通过人拉肩扛、日夜连轴,在一片荒芜的土地上开始了艰苦的钢铁创业,自此为韶钢的生存与发展挥洒了他们的汗水与青春。

简陋的铸铁现场,高温、粉尘,挡不住韶钢工人为国争光的豪情。

平地起家,艰苦创业不言苦

1966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发文建设韶钢,决定把夏茅钢铁厂搬迁到韶钢,沈勋就是这次搬迁大军中的一员,在当年七八月份来到了韶钢,成为了设计科的一名设计人员。

北京钢铁学院冶金系炉65-1-班毕业合影。(后排右1是沈勋)

当时的韶钢一片荒芜,除了大坑塘的4栋房子,几乎没有其他建筑。基建指挥部成立后才陆续开始建房子。当时韶钢第一个生产厂电炉车间正在施工,作为技术人员,我住在一村,吃饭要到三村,要翻越两条铁路才能到。还要经常走路五六公里到工地。我们技术人员还好一些,那些一线工人在高炉旁工作,要经常清渣沟、抬铁泥、测温取样,工作十分辛苦。

1941年出生、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冶金炉热工专业的沈勋是韶钢高级工程师,至今他仍然清晰地记得最初来韶钢时所见到的情景。

北京钢铁学院冶金系炉65专业毕业合影。(第三排左3是沈勋)

当时,为了节省上下班走路的时间,许多工人都住在工地附近的草棚里,夜以继日扑在小电炉的工地上却毫无怨言。从1966年5月开始建设小电炉,经过105个日日夜夜的连续奋战,终于在1966年8月22日炼出了第一炉钢水,这炉火红耀眼的钢水标志着韶关钢铁厂正式诞生,后来这一天被定为厂庆日。

落后的模铸工艺,钢花飞舞,粤北大地有了讴歌钢与火的诗篇。

但是,小电炉一投产,生产状况却不尽如人意,设备本身是拼凑而来的,又经常停水、停电。此外,当时受文革冲击,使得刚刚建厂的韶钢发展步履维艰,但韶钢却并未因此而停止生产。韶钢人充分发挥自己的韧劲和智慧,在烈火中百炼成钢,坚定前行。

甘于奉献,一心扑在工作上

在这段艰难的创业初期,设备、技术、人员、资金不足是最大的难题。身为技术人员的沈勋深知自己肩上的重担,他与设计科的其他设计人员一起边干边学,全力干好设计工作。“搞设计不仅是个脑力劳动,也是个体力活儿。小图可以坐着画,大图就得站起来,趴在大图板上画。有时要连续10多天趴着画图,经常累得直不起腰来。”沈勋回忆道。

生产学习会,一边学“毛选”,一边总结生产。

1967年2月至4月,沈勋独立完成锻钢车间5.9平方米室式加热炉1座以及5.7平方米和4.1平方米车底式退火炉各一座的施工图设计工作。1967年12月至1968年3月,完成车刀车间1.3平方米室式加热炉1座和2.4平方米车底式退火炉1座的施工设计工作……创业的艰苦与肩上的重担使他迅速成长,他共独立完成设计并建成投产使用的各种型号规格的加热炉共29座。

韶钢一号高炉、一组焦炉建成纪念章(1969年6月)。

身为开荒牛,沈勋至今仍清晰地记得

曾经一起奋斗过的“战友们”

他们都为钢铁事业的发展

作出了非凡的贡献

炉前取样,舞动的铁花,映红了韶钢人的脸庞。

当年同样来自夏茅钢铁厂的房国章,曾在韶关最艰难的时期率20余人组成的宣传队,到江门化机厂不断与对方协商并帮对方干活,终于感动了对方,在没有付款的情况下就把双梁桥吊拉了回厂。

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的郑尤达被同事们称为“小刀”,因为他工作干事像刀子一样快和锋利。由于积劳成疾,他于1976年病逝。

广州人梁志民于1970年被分配到韶钢工作,在二组焦炉建设施工时,由于工作忙,他常常错过食堂吃饭时间,要靠别人帮忙打饭才能避免饿肚子。

……

坚守岗位,工匠精神代代传

1980年,广东省政府对韶钢实行包干政策,韶钢逐渐甩掉了长期亏损的帽子,发展步入正轨。老一辈韶钢人就这样用心血和汗水铺就了韶钢的成长之路。

2001年退休后,读书看报成了沈勋退休生活中的一大乐趣。 侯海霞 摄

身为土生土长北京人的沈勋,曾经有机会调回北京工作,但他却毅然放弃了这个机会。

沈勋一家九口人合影。

当时,北京首钢设计院表示愿意调我回去工作,但那时候韶钢更需要我,我还是选择了留下。我在韶钢工作了36年,钢铁情结已经沁入到我的骨髓里,这是永远无法改变的。身为韶钢创业者的一员,我觉得心里很踏实,也感到很自豪。有时,我脑海里会出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主人公举起马刀呐喊驰骋的画面,人生需要的正是这种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回首这几十年,可以用‘创业、奉献、无悔’来总结我所走过的路。

韶钢制造部副部长包锋是一名韶钢子弟,也是名副其实的“钢三代”,在耳濡目染之下,他传承了爷爷、父亲奋力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2000年参加工作之后,他便一心扑在工作上。“一次他带队去宝钢、马钢等地学习3个月,回来时他女儿都不认识他了。他为了事业放弃了很多。”包锋的父亲告诉记者。老一辈韶钢人甘于奉献的精神就这样一代又一代传承了下来。

韶钢建厂20周年荣誉证书。

如今,韶钢已成为中国宝武集团大家庭中的一员,正转型升级,追求卓越,全力打造华南地区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企业,成为宝武集团高端棒线生产基地。沈勋还常和徒弟、工友聊天,回到工作过的岗位看看,他说:“韶钢的变化太大了,衷心祝福韶钢越来越好。”

作者:韶关日报记者 侯海霞 通讯员 邓伟雄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韶钢提供

编辑:朱海雯

责编:李泽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