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软环境”造就发展“硬实力”——我市优化营商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综述

核心提示

海纳百川,百鸟归林。近年来,我市民营经济蓬勃发展,成为了韶关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创新创业的主阵地、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这样历史性的跨越,离不开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近年来,韶关市委、市政府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着力解决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难点和痛点,不断为企业“减负”,为市场“寻路”,朝着打造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的“四最”营商环境目标,为韶关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我市在佛山成功举办韶关市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发展推介会。

强化顶层设计为企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近年来,为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客商前来投资置业,在韶关做大做强,我市不断强化顶层设计,先后出台了多项促进企业发展政策措施,为推动营商环境建设做好制度保障。  

出台了《韶关市促进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韶府[2019]1号),从降低企业综合成本、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扩大投资领域开放、创新用地空间供给、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支持企业成长扩张、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强化公共服务平台、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强化政策执行落实等十大方面推出相关举措。  

出台了《韶关市关于促进小微工业企业上规模的实施意见》(韶府[2019]2号),从强化企业培育、政策支持、企业服务、工作保障等方面提出了17条工作要求,并每年安排财政资金为拟上规小微工业企业在技术改造、技术创新、融资发展等方面给予支持,进一步促进我市小微工业企业上规模。  

出台了《韶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韶关市降低制造业企业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修订版)的通知》(韶府〔2019〕31号),进一步降低我市制造业企业成本,加快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推动在韶企业加快升级,实现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我市相继出台了涉及人才引进、技术改造、融资基金扶持等15项配套措施,由市财政每年投入1亿元资金用于支持倍增计划的试点企业发展,推动试点企业实现规模与效益的倍增。

税务人员热情为纳税人服务。

对标大湾区打造政务服务“高速路”

所谓营商环境,是指企业全生命周期和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周围境况与条件。简单地说,就是做生意的容易程度。哪里投资更便利、哪里办事更高效、哪里服务更优质,企业就会到哪里投资,人才、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就会往哪里流动,发展就更有活力。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主动对标粤港澳大湾区营商环境评价指标,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到1个工作日内”列为2019年韶关深化改革工作要点。以“放管服”改革为突破口,不断优化服务模式,全面推行“马上办”“跑一次”“零见面”服务模式,进一步清理阻碍要素合理流动的市场壁垒,构建与大湾区接轨的营商环境。  

“没想到,不到半天就办完了全部手续!”韶关东南西北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吴开亦在韶关市武江区政务服务中心感叹,“我来了没多久就领到营业执照,用手机扫二维码办好了银行预开户,直接就可以办理申领发票手续了,真是方便、省事、快捷!”吴开亦只花了两个小时就完成企业开办手续。  

2019年5月27日起,我市将营业执照领取、公章刻制、银行开户、发票申领等四个原本独立、分散的环节有序整合,依托省“开办企业一窗受理”系统,推动我市“开办企业一日内办成”(其中商事登记不超过0.5小时,印章刻制不超过1小时,首次申领发票在0.5个工作日内办结)。  

在形式审查的行政审批事项“马上就办,马上办好”的基础上,2019年10月15日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涉及实质性审查(需要第三方或专家评审)的行政审批事项,通过审批流程再造实现“马上受理、马上启动”,实现食品生产许可、食品经营许可、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工业产品许可、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许可等五大类14项市场监管审批业务大提速。通过充分授权,把更多审批权限下放到一线工作人员,派驻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审批事项占总事项比例达100%,实现比原有审批时限压缩50%以上,极大提高了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行政审批“马上办”服务模式改革被列入“全省审计发现的积极推进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的好案例”。在“马上办”改革的基础上,我市继续简化开办企业环节,基本建立了与大湾区相统一的市场体系,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初步形成。  

此外,我市还创新推行韶关市政策兑现“线上+线下”一窗办理服务模式,开设线上“政策兑现”申报专区、建立线下“政策兑现”服务窗口,该模式自2019年6月中旬推行以来,已成功为企业申请扶持政策事项48宗。去年,我市设立市政公用服务综合窗口,将供水、供电、燃气、排水、通信、有线广播电视等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报装统一集中受理,实现“用能报装”一窗受理。

办证大厅业务员正在为已经通过网上登记的企业客户在窗口办理商事登记。

帮扶出实招为企业蝶变升级排忧解难

对企业的困难心忧牵挂,切实为企业减轻负担,这是我市优化营商环境的真实写照。面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掣肘和瓶颈,我市始终多谋惠企利民之策、多做雪中送炭之事、多尽扶危济困之责。特别是在解决企业融资、税费、用地、用工、用电等方面,出实招、办实事,以真金白银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面对企业融资难题,市工信局着力开展政银企合作,配合银行对400余家企业的融资需求情况调查,并举办了专项融资活动,帮助40家高成长、小升规培育库企业与中行韶关分行成功达成总金额2.1亿元的授信合作。切实将金融活水精准引入企业,助力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健康发展。  

2019年9月30日,政府有关部门通过现场办公,帮助欧莱公司获得了中国银行韶关分行5000万元的授信额度。欧莱公司董事长文宏福表示,“政府帮助我们公司解决融资难问题,使我们企业发展迈上了快车道。2019年合并报表销售额1.6亿元(不含税),比上年增长了100%;2020年预计将再增长100%,达到3.2亿元。”这是我市民营企业加速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市工信局联合多部门印发《韶关市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实施细则》,通过风险分担方式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将信贷资金投向更多企业。此外,通过实施以韶钢和东阳光为核心企业的应收账款融资方案,全年帮助本市中小企业融资1亿元。  

为进一步拓展企业融资模式,市工信局积极开展供应链金融专题调研,积极寻求符合本市企业的创新融资方式。为解决政企之间沟通不畅、跟踪反馈不到位的情况,市工信局着力建立规范化机制化政企沟通渠道。截至2019年12月,市工信局通过政企通收集企业诉求629项,及时解答率98.92%,回复率100%,服务满意率99.92%;协助政府办创办《企业心声》简报65期,收集企业问题及意见建议136个,切实达到倾听企业心声、助企业排忧解难的目的。  

针对全市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管理不善、竞争力不强的问题,我市首创实施“企业管理标杆计划”培训,聘请资深管理专家和投资专家深入企业一线,以“家教式”培训,推进企业优化管理、降本增效。2017年,我市实验性地实施了“企业变形记”管理标杆培训计划,在全市企业中遴选出有迫切改革意愿的4家企业进行企业管理提升培训。2018年参训企业年均降本增效超2000万元。2019年,我市继续组织30家以上企业实施“标杆培训”,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南方(韶关)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试验检测中心项目动工。

培育新动能全力打造六大新兴支柱产业

2019年5月23日,韶关市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广州)城市发展推介会在广州举行,现场签约项目15个,投资额合计达208.21亿元;2019年6月20日,韶关市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城市发展推介会在深圳举行,5G智慧城市及大数据产业合作等17个项目现场签约;2019年10月28日,在首届韶商大会开幕式上举行了重大项目签约仪式,32个重大项目正式落户韶关,项目总投资金额超过250亿元……一系列推介会加强与大湾区城市间的产业互动、人才交流,努力构建合作共赢、融合发展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为进一步推动全市招商引资工作,鼓励引荐更多优质企业投资韶关,我市在2019年3月份出台了《韶关市鼓励高质量招商引资项目引荐人暂行办法》,旨在进一步促进产业项目落户韶关。  

未来,我市将大力培育和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文化旅游、现代特色农业、商贸物流、医药健康及大数据等六大新兴支柱产业。立足韶关装备制造业基础和特钢原材料生产基地优势,加快对接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分工体系,着力把韶关建设成为大湾区先进装备制造业共建基地;立足韶关生态环境优越和旅游文化资源丰富的基础条件,主动对接珠三角及周边市场的巨大需求,把韶关建设成为大湾区旅游休闲度假首选地;依托韶关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优质农产品种类丰富以及紧贴珠三角消费群体的市场优势,把韶关建设成为大湾区优质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立足韶关良好的区位和交通优势,把韶关建设成为大湾区与内地商贸物流集散地;依托韶关生态禀赋、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医药产业基础,把韶关建设成为大湾区健康养生目的地。



作者:韶关日报全媒体记者 曾珍

图片:韶关日报全媒体记者 童铜韶 张伟 刘嘉健

编辑:何立坚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