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化县城口镇的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运用声、光、VR及油画、雕塑等表现手法展现红军长征突围粤北的史实,自开馆以来,每天至少千人到这里参观,已经成为“红色粤北”新的城市名片。以此为契机,去年12月下旬,仁化县委、县政府推出2019广东仁化第三届文化旅游节活动,向八方游客展示仁化深厚红色文化,推动文旅融合创建名景名区,让仁化红色文化旅游品牌走向全国。
仁化县第三届文化旅游节在红军长征粤北纪念广场举行。龙全明 摄
“文旅节”是仁化县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的知名地方节庆品牌。自2017年以来,该县全力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的工作部署,依托世界自然遗产地丹霞山、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等资源,大力推动丹霞文化、红色文化优势转化为旅游发展优势,着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旅游休闲首选地。近日,在竞争力智库、中国信息化发展研究院联合发布《中国县域旅游竞争力报告2019》中,仁化县入选“2019中国县域旅游竞争力百强县市”,是全省仅有2个入选单位之一。
深挖“大丹霞”文化用文化提升旅游品位
围绕“唱响红色主旋律、打造绚美大丹霞”这一主线,近年来,仁化县深入挖掘红色文化、韶乐文化、古驿道文化、客家文化、移民文化等大丹霞文化,丰富旅游文化内涵。
以挖掘红色文化为重点,该县通过组织新闻媒体、文史专家下乡村、进农家等走访活动,挖掘提炼了红军血战铜鼓岭、露宿红军街等红色故事,专题制作《一个五代人守候的红军碗》等9个红色故事电视片,出版了《红军与仁化》等一批红色书籍,丰富了当地红色文化。如今,城口红军街、广兴栈、地下交通联络站、恩村、董塘镇安岗“红色村”……这些烙刻着红色革命印迹的景点景区,一个个被挖掘开发出来。
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为支持新丰江水库、南水水库等建设,河源南湖、乳源县等地近万村民迁移安置在仁化县,发展至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移民文化。2018年以来,该县深入挖掘移民文化,通过打造移民特色村、建设移民文化馆等方式,原汁原味地展现移民文化。如今,董塘镇新源村、新坪村、南湖村成为了“网红村”,每逢节假日吸引了大批探访游客。
不仅如此,该县还将丹霞文化、古驿道文化等注入景观节点、房屋外立面整治、国省道提升等建设中,用文化提升旅游品位,让游客循着故事来、带着故事走。
匠心打造文旅精品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
仁化县文广旅体局有关负责人说:“我们推出丹霞红色文化线路,就是想吸引各地游客前来感受神奇的丹霞山,感悟不朽的长征精神。”在2019仁化县第三届“文旅节”上,发布了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据悉,丹霞红色文化线路以丹霞山为起点,途经铜鼓岭红军烈士纪念园、恩村古村、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和红军街,有效地把丹霞文化、红色文化、古村文化串联在一起,让游客可以领略和体验不同的文化。该线路被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认定为首批省级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推出丹霞红色文化线路,是该县打造特色文旅产品体系的一个缩影。近两年来,该县大力推动宝能丹霞国际旅游度假区等重点项目建设,建成灵溪河森林旅游度假景区、丹霞丰源温泉度假村,新增了五马寨景区、金喆园景区两个3A级景区,丹霞山科普小镇被评定为广东省首个科普小镇。加快乡村旅游民宿、旅游驿站、星级农家乐建设,其中环丹霞山景区已形成了超300家的民宿客栈群,成为全省著名的民宿群。结合传承非遗文化,推出了石塘堆花米酒、杨泰和米饼、红豆饰品等旅游手信商品。同时,大力推进“旅游+”“文旅+”业态,石塘村、瑶塘村被评为首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让仁化的特色文旅品牌深入人心,成为人们的向往和期待。
借力文旅节庆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自2017年仁化县举办首届文化旅游节以来,已连续举办了三届文化旅游节,这既是向八方游客展示仁化独特旅游资源和深厚文化底蕴,也是一场文旅融合、产业转型的招商平台,对加快该县文旅融合、推进转型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活动中,珠影交响乐团大型红色交响诗画、百架无人机表演、《七十二家房客》主创文艺表演、热气球体验……一场又一场文化盛宴,吸引数千游客参与,再一次把“绚美大丹霞·活力新仁化”的山水风光、特色人文尽收眼底。来自新华社、中新社、南方报业等国家、省、市30余家主流媒体进行报道,极大地宣传推介了仁化县旅游资源和旅游形象。
借力“文旅节”,该县精心推出了生态农业博览会、招商会、百名摄影家拍仁化等活动,环丹霞山十大景点、仁化十大特色小吃、旅游精品路线、红色菜系等纷纷“出炉”,让市民游客多层面体验仁化的山川美景、历史人文,感受不一样的仁化。
此外,该县每年定期举办客家艾糍传统文化节、“红色古驿道·重走长征路”红旅足迹徒步活动、农民丰收节等活动,以文旅节庆,向全国、全省展示仁化文化魅力,也让更多人关注仁化、走进仁化。
作者:韶关日报全媒体记者 廖卓敏 特约记者 谭玉玲 通讯员 肖晓珍
编辑:何立坚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