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山区五市中小河流治理工程韶关现场直击!

“现在下再大的雨我们也不怕河水漫上来,河里生态变好了,鱼虾也多了,更重要的是治理工程还连带替我们修好了机耕桥和引水渠,耕作时满满的盼头。”日前,记者站在南雄市江头镇南浦村的石桥上,听着村民们欣喜的介绍,看着江头水在鹅卵石间欢快流淌,一幅三区七县“水清河晏”图自然浮现于脑海中。  

为了补齐水利短板,2014年,省委、省政府作出在全省山区五市实施中小河流治理的重大决策部署。作为一项民生水利,工程被列入我市重点建设项目,全市共有66条河流纳入治理实施方案,治理河道长度达2200公里,总投资39.23亿元。

部分建设中的亲水平台。

清淤固岸  流域防灾减灾能力大为提高

“往年每到雨季、汛期,我们这里的河堤总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垮塌,淹没河边的庄稼地不说,人走在上面也不安全。”对多年来村中河流带来的灾害,江头镇涌溪村村民吴达雄仍记忆犹新。

随着江头水治理工程的竣工,涌溪村往年堤岸崩塌、水漫农田的景象今年不复再现。工程采取的堤防建设、河道疏浚清淤、护岸工程和生态治理等措施,有力提高了流域防洪减灾能力。南雄市水务局副局长欧阳克重介绍,江头水治理工程于去年完工后,有效保护了流域两岸0.85万人口及1.16万亩耕地的安全。  

记者在现场看到,治理后的江头水水清岸绿,用“格宾石笼”加固后的河岸已长出水草,与河道生态融为一体。河中浅水处,能清晰地看到三五成群的小鱼,在礁石上觅食嬉戏,鱼身上的鳞片在阳光下泛着银光。河面上还不时有水鸟掠过。  “我们坚持遵循防灾减灾、岸固治畅、自然生态、安全经济、长效管护的治理原则,全面贯彻生态治理理念,采取了‘清违、清障、清淤’为主,‘护岸’为辅的治理方案。”市水务局建管科科长毛德志告诉记者,我市的中小河流治理,就是要让全市各河流均达到直接减少沿河农村洪涝灾害,减轻流经村镇、市县防洪压力的效果。

河流沿岸的亲水步道。

水清景美  因地制宜治理保护河道生态

中小河流治理,不但弥补了我市的防灾短板,而且坚持生态治理理念,有效保护和改善河流生态及当地生态环境。我市将河流治理与农村治理、生态农业、扶贫开发等美丽乡村、新农村建设工程有机结合,治理后的河流呈现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新面貌,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内的亮点工程。

毛德志表示,在中小河流治理的工程设计上,我市注重保护河道的自然特性,划定“禁止侵占河道、不得裁弯取直、避免渠化河道”三条红线,在满足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用生态材料;在工程施工上,尽量保留河道沿岸不影响过洪的植被,保护河道生态系统。  

乳源的重阳水在治理过后,不但防洪能力全面提升,而且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极大改善,在巍巍群峰的映衬下,淙淙流水沿着陂头畅流而下,两岸绿树葱茏、翠柳扶风。以往不起眼的小山涧摇身一变,成了群众休闲、亲水的好去处。  

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的村民胡灿华对工程大加赞赏:“现在的河道两岸风景秀丽,成了村里人农闲时的好去处。”当地除了对重阳水清障、清淤,对河流危险段进行扩宽加固外,还在村庄处配套亲水平台和小公园,让村民茶余饭后有了休闲娱乐、锻炼身体、嬉水祛暑的好去处,大大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  

山区五市中小河流治理工作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提高山区防洪能力、改善河流周边生态环境、提升农村环境质量、促进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让山区群众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深切关怀,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

南雄市2017(二期)项目浈江干流治理工程(一)(龙凤塘至上三洲段)。

攻坚克难  战天斗地确保工程如期达标

我市将中小河流治理项目视为改变镇村面貌的一个契机,自2015年以来,连续三年按时超额完成省下达的建设任务,共累计完成治理河长1792公里,完成投资29.83亿元。经过头三年的治理,现在浈、武两江多条支流的两岸面貌焕然一新。如此成绩来之不易,这背后,是多支水利水电建设队伍,成百上千名施工队员以春不畏淫雨、夏不惧烈日、秋不忌凉风、冬不怯晨霜的坚韧实干精神拼出的成果。  

中小河流治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工程不仅规模大、而且标准高,参与南雄市2017(二期)项目浈江干流治理工程建设的施工单位负责人刘伟洪告诉记者,工程以水利防洪为基础,还要兼顾城市景观建设,建设工期跨越河道汛期,难度可不一般。  

回忆起去年1月开工,历时超6个月的江头水治理工程,刘伟洪感慨万千。“江头水施工时间正值春夏汛期,河道流域地形以山地居多,施工必须克服山区河道地形复杂、口宽不一、地形落差大、洪枯水位变化大等难点。”他说,为了确保工程进度,施工期间他们有专人紧盯天气,通过综合参考过去多年该流域的水文记录,分段设计施工,同时与上游发电站做好沟通,在汛期打了一场漂亮的配合战。

治理后的河流沿岸环境优美。  

说起雨水和汛期对工程的影响,刘伟洪还与记者分享了这样一个事迹。为了方便村民的农机开入农田,治理方案中涉及多个机耕桥的建设,但江头水河床土质黏性不强,桥墩围堰挖掘作业时多次发生坍塌,面对循环往复的挖掘工作,整个施工队没有一人有怨言。  

“谁有心情去记塌了多少次,总之它塌一次,我就重挖一次,它塌两次,我就重挖两次。毛主席说过,与天斗,与地斗,其乐无穷,我不信一个坑还能杠得过一群人。”在今年新一期治理项目的施工现场,从江头水转战过来的王志刚对记者说道。  

在他的身上,记者看到了中小河流治理施工队员们的志气。他们迎着骄阳趟着水,用雨滴般的汗润养着新堤的植被,用韶关工矿匠人传下的不朽精神,在韶关开出一块全省重点项目的“丰收地”。  

“河道之治无终点”,毛德志认为,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韶关水利人在“两山”理念实践路上仍任重道远。


(作者:黄俊 李芯)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