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燕全集校注》喜获“古籍百佳图书”称号

近日,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公布了全国古籍类图书最高奖——“全国古籍出版社年度百佳图书(2018年)”获奖名单,韶关学院文学院老师蔡升奕主持校注的《廖燕全集校注》(106万字,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荣获一等奖。

《廖燕全集校注》的出版及获奖,对韶关地方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据悉,“全国古籍出版社年度百佳图书”奖项是目前全国古籍类图书最高奖,其前身为全国古籍整理优秀图书奖。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于1992年设立,自2006年起每年评选一次。今年共有40家出版社的263种图书申报,经过严格的投票与评议,最终评选出一等奖37种,二等奖48种,普及读物奖15种。 

图为蔡升奕阅读《廖燕全集校注》。

廖燕(1644-1705),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一生经历顺治、康熙二朝,正是清初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空前激烈的历史时期。廖燕一生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以康熙十五年(1676)的从军和康熙三十五年(1696)的出岭为界。  

蔡升奕告诉笔者,经过扎实的考据,对廖燕的行事尤其是关键行事给出了重新的结论。  

《廖燕全集校注》是对清初文学家、启蒙思想家廖燕诗文的校注。该《校注》收录了所能见到的所有廖燕作品。包括文380篇(含所附他人作品3篇),诗545首(含所附他人诗作3首),传奇三种。为便利研究,该《校注》有附录四种,包括年谱、旧序、墓志铭及传记等。其中的附录一《年谱》属于蔡升奕新编,主要是因为旧有年谱错误太多,为免以讹传讹,故对廖燕一生行事进行了重新考订。  

蔡升奕认为,《校注前言》是该《校注》十分重要的内容。清初有成就的文学家中,廖燕可以说是被学界认识很不充分的一位,且他的诗文集《二十七松堂集》至今研究得都很不深入、透彻。就是廖燕的生平事迹也有诸多模糊不清的情节和细节,甚至有严重失实之处。有的涉及对廖燕人生志趣的定性等根本性问题。  

谈到《廖燕全集校注》(下称《校注》)体现出哪些重要成果?蔡升奕向笔者谈了两点。  

第一,确定了廖燕从军的性质。清初三藩之乱爆发后的康熙十五年(1676),廖燕有过一次短暂的从军。对这次从军,廖燕诗文着墨不多,其所从之军为何方之军?人们一直存在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为了弄清廖燕从军的性质,《校注》采用对比的办法,将廖燕从军的行止路线与清军和叛军的行止路线相对照,终于发现廖燕从军的行止路线,与反清军队的行止路线完全吻合。因此,可以确定廖燕参加的是反清军队。确定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三藩之乱时众多的明遗民参加了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军队,他们把反清复明的最后希望寄托在吴三桂身上。过去对廖燕的评价一直不高,主要的原因就是误认为廖燕在康熙十五年时参加了清军,有违一个汉族知识分子的气节。现在这个问题解决了,还原了廖燕的历史本真。  

第二,理清了廖燕与同年代一些人物的关系。林子雄校刊的《廖燕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后有几个附录,其中有林子雄所编的《廖燕全集涉及人物资料汇编》疏理了许多人物关系,由于事属草创,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甚至错误。《校注》显然注意到了这些不足,在《廖燕全集校注》中都一一予以指正。现举一例予以说明。林子雄《汇上编》中有“李煦”条,称:“李煦[一六五五—一七二九],字旭东、渔阳,号谦庵,满洲正白旗人。”显然这是把廖燕诗文《李公谦庵燕居图赞》《复刘汉臣》中的李公谦庵、李渔阳当作李煦了。蔡升奕据[清]澹归和尚《徧行堂集》《徧行堂续集》卷首李复修所作的序指出,李公谦庵、李渔阳其实是李复修,因为李复修所作序的署名为“中宪大夫知韶州府事古渔阳谦庵李复修”“中宪大夫知韶州府广州府事渔阳李复修”,这清楚地表明了李公谦庵、李渔阳一定不是李煦,而是李复修。如此等等。由此可见,《校注》是很见功力的一项学术成果。这类校刊和注释要综合运用多方面的知识,体现了校注者充分掌握了历史材料,做到了言而有据。  

据悉,《廖燕全集校注》的出版,得到2013年度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系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资助项目。这一成果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对韶关地方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作者:李迅 摄影报道

编辑:廖卓敏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