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方面发力整治渣土扬尘,实现市区渣土管理标准化、技术化、规范化!

为进一步提升建筑渣土管理水平,巩固扬尘整治成果打赢蓝天保卫战,今年以来,我市创新方法与手段,紧扣立法、智慧平台建设、渣土消纳场建设、探索长效机制等四项基础性工作,实施“1121”目标化管理,实现了市区渣土管理工作的标准化、技术化与规范化。

推进一套渣土管理立法落地

自我市实施建筑渣土(建筑垃圾)运输准运制后,市区建筑工地(主要是浈江、武江两区)全面推广新型环保运输车。但小型货运车违规运输建筑渣土和违法倾倒渣土的现象时有发生,现行的“建筑渣土管理条例”在处罚此类违法违规行为上还存在盲区,不能真正做到令行禁止。为提升渣土管理法律适用性和渣土处置监管效率,我市以《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39号)为依据,市住建管理局牵头起草了《韶关市城市建筑垃圾管理条例(草案)》,目前已通过专家论证阶段(三审)。这一套地方立法将为渣土管理提供强有力法律保障。

建设一套智慧管理平台

自去年在市区成功推广应用新型环保车后,建立1套智慧管理平台,通过科技信息手段全面提升渣土管理效率,就成了我市建筑渣土管理部门今年的工作重点。

我市渣土智慧管理平台由3部分组成,包括工地视频监控系统、渣土智能管理平台和无人机飞巡。据统计,工地视频监控系统共接入市区工地探头267路,涵盖市区所有在建工地(除一些线性市政工程);车载智能管理终端签约安装数量已达250余台,已完成安装213台,上线车辆共214台;无人机目前巡飞频率为每月1次,对市区(不含曲江)进行全覆盖式扫描,对市区地形地貌建案存档,通过地形对比排查违规处置渣土线索。  

智慧管理平台的建设及应用,实现了对市区渣土处置的全过程(事前、事中、事后)和全路段(工地源头、运输路线、消纳点)、空中到地面立体式监管。

继续推进两区渣土消纳场建设

渣土消纳场为渣土规范有序处置提供先决条件。目前,武江区小阳山消纳场日均消纳建筑渣土约6000立方米,已累计消纳280万立方米接近满容,目前正在积极筹划建设新的消纳场所。花拉寨消纳场于2019年投入运营,设计容纳渣土约600万立方米,目前日均消纳建筑渣土约1200立方米。

探索形成一套长效管理机制

一是进一步规范运输工地出口“1+1+1+2”配置机制,强化源头管控。二是出台工地文明施工标准指引,提高工地安全文明施工规范化水平。三是规范审批和报备机制,确保渣土处置平稳有序。四是实行考核评分制度,丰富细化行政管理措施。通过不断丰富完善管理机制使市区建筑垃圾装载、运输、收纳、处置等各个环节均有章可循。

作者:韶关日报记者 袁少华 通讯员 袁顺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