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丰县积极稳妥高效推进农村破旧泥砖房整治及拆后土地利用

核心提示

在岁月风雨的冲刷下,许多泥砖房破旧不堪,有些甚至只剩下残垣断瓦,成为埋在群众身边的“炸弹”;空置的泥砖房由于缺少日常管理,成为了虫鸟鼠蚁的“安乐窝”;房前屋后散落着各种垃圾杂物,犹如一处处瘆人的“伤疤”……这是记者半年前到新丰走村入户采访时,在该县部分村庄看到的情形。  

“我们刚把老人转移出来不久,那间被雨水冲刷过的旧屋就塌了下来,真是险!”6月份冒着滂沱大雨转移低洼处泥砖房内老人的新丰县马头镇寨下村干部的话,记者如今仍然记忆犹新。  

对破旧泥砖房的种种掣肘和安全隐患,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一直看在眼里,思量在心。2019年6月以来,市委、市政府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启动并持续推进全市农村破旧泥砖房拆除工作。工作开展过程中,新丰全县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压实责任,主动作为,在全县范围内迅速掀起了一股“人人参与、村村比拼”的拆破拆旧热潮,并从中探索总结出了“六力”推进拆除,“五控”保安全促规划、“四种方式”加强废弃物利用和“四种模式”促进土地利用相结合的“‘6544’新丰经验”,为全县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农村破旧泥砖房拆除提供了有力保障。


新丰县农村破旧泥砖房拆除及拆后土地利用工作推进会会场。

“六力”拧成一股绳  释放拆旧源动力

依靠和发动群众,用基层的力量化解基层的问题,是新丰县农村破旧泥砖房拆除整治得以深入开展的妙招。该县巧妙地将县镇村干部、外出乡贤、帮扶单位、村民理事会、村民党员等力量摆在同一“棋盘”内,结合自身的特点,排兵布阵,发挥好“六力”,形成了镇干部发力、村干部给力、帮扶单位出力、外出乡贤助力、理事会得力、群众有动力的生动局面,有效破解拆破拆旧中的各种难题。  

该县马头镇党委书记陈赞写告诉记者,围绕“应拆尽拆”要求,镇全体干部率先发力,推行“包村共建”机制,发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担当精神,深入一线指导拆除工作,协调供电部门移除电线电表,指导做好权属确认,丈量四至界限,打消村民疑虑。针对抱残守缺的村民,镇干部利用夜间和周末等休息时间走访,耐心解释权属、政策以及拆后规划。对于理解不到位的群众,干部们则通过举例子、找案例的方式,一对一沟通,着力啃下“硬骨头”。  

镇干部披星戴月,让村干部不敢懈怠,纷纷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转化村民“不想拆、不舍拆”的思想观念,激发出强大的内生动力。其中,该县马头镇潭石村党支部书记温小明在知晓农村拆旧政策后,第一时间带头拆除自家破旧泥砖房5间。村支书的房子一拆,立即引发“蝴蝶效应”,群众纷纷自觉跟进清拆工作,创造了单日清拆面积过万的“潭石速度”。在镇、村党员干部的宣传发动下,该县遥田镇的乡贤们纷纷挺身而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从资金和人力上协助村“两委”及时解决村民们的住房困难,用实际行动为家乡振兴贡献力量。此外,该镇各村的驻村帮扶单位和工作人员也积极投身到群众宣传动员工作中,并通过单位各种渠道为困难村民募集建房及卫生保洁资金。据不完全统计,全镇19个村的乡贤及帮扶单位累计捐款达110多万元。  

拆除农村破旧泥砖房战场面积大,情况各异,经常会遇到正面“进攻”效果不佳的情况。每当这时,就需要动用乡贤、村民理事会和村民党员的力量,通过他们与村民的“熟人”关系,促膝长谈,迂回讲解,摸清村民的真实想法,综合施策,为其消除后顾之忧。在过去的5个多月的时间里,全县共有3万多人次的公职人员、乡贤和党员参与到这场攻坚行动中,助推整治破旧泥砖房面积超70万平方米。


梅坑镇张田村白楼小组拆后图。

“五控”筑牢安全墙  后续建设更有利

走进丰城街道双良村,在干净整洁的村道边,记者不时看到一块块腾出的空地,地面上破旧泥砖房拆除后产生的一些石头、砖瓦和木材已不见踪影。“这是我们拆掉的一些破旧泥砖房,平整后正在进行后续的规划,不但这些地块,之前村里一些杂草丛生的屋地,这次也被清理得干干净净。”该村支部书记潘金先说。  

据介绍,双良村从农村破旧泥砖房整治工作开始就按照县里的部署,将“控”字贯穿始终,同时“一分为五”,从拆迁现场安全防控、舆论引导把控、拆后违章建房管控、新建住房管控、农房风貌管控5个方面做好农村破旧泥砖房拆除及其“后半篇文章”。  

“每一次拆除行动,我们都会安排‘红袖章’治安联防队员在现场拉好警戒线,维持现场安全秩序,防止因工作不当造成人员伤亡或引发群体性事件。”丰城街道党工委书记廖剑告诉记者,除了“红袖章”的参与,每次作业期间,街道和村干部都会到现场参与调度,确保清理整治现场安全、稳定、有序。另外,在施工之前,村干部还会亲自对拆迁工作队伍相关人员的机械操作资格证书、从业证书进行检查,严格管控好清拆现场的每一道工序和关口,确保安全施工、过程有序,杜绝二次作业。  

在新丰,拆除协议的签订不是破旧泥砖房整治中群众工作的句号,村民签了字,镇村干部还会继续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及时回应解决村民的正当诉求,坚持做到政策解读更深一层、后续工作更进一步,绝不让任何一个村民感到“后怕”,使破旧泥砖房拆除工作真正成为改善农村面貌、促进农村发展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  

该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谭展如认为,农村破旧泥砖房大量存在的成因,主要还是“一户一宅”政策宣传执行不到位。新丰借此契机,全面落实《韶关市加强农村住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大力宣传并严格执行“一户一宅”政策,加大在拆后土地上新建住房的审批管控力度,积极引导村民规范建房。与此同时,坚决向违规建房、占用基本农田建设住房等行为说“不”。  

拆后规划中,新丰还特别注意优化农房规划布局,要求相关部门加强对农房风貌建设的技术指导与管理,在保证安全和经济的前提下,注重在建筑布局、形式构造、室内外装饰等方面延续客家民居风格,确保实现“新房点亮新村、新村展现新貌”。

利用腾出的土地完善小停车场、文化广场等设施,丰城街道高桥村展现新貌。

“四模”盘活拆后地  规模经营增收益

破旧泥砖房拆除后,空出来的土地怎么用,才能更好实现“一次整治取得多重效果”?新丰县全面总结两年多来在新农村建设中对破旧泥砖房拆除后盘活利用的经验做法,逐步探索出村民自用、集体公用、拆旧复垦、流转开发“四种模式”,并迅速在全县复制推广。  

在马头镇潭石村的古建筑九栋十八井前面,宽敞的广场令记者感觉心旷神怡。广场铺了地砖,设有舞台,搭有凉架,还有草地花带,完全不亚于城市公园。该村村民温志考表示,破旧泥砖房拆除后,广场建起来了,又添了不少体育设施,整个村子越来越漂亮,大家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了更真切、更实在的感受。除了潭石村,新丰还有很多村庄通过村集体连片规划,在拆后土地上或种植果树、或建起小公园、或建设文化室……这些村按照“经济实用、切实可行”的原则,规划建设与村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相适应的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秋日的新丰县丰城街道涧下村,早前播下的油菜花种籽已经呈现出一片勃勃生机。这些绿苗扎根的土地是该村破旧泥砖房拆除后留下的连片地,更是该村拆旧复垦的“生财地”。  

据了解,新丰把拆旧复垦工作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紧密结合,通过拆旧复垦盘活破旧泥砖房拆除后的闲置用地,将复垦腾退出来的指标优先保障所在村庄建设需要,节余部分以公开交易方式在省内流转用于城镇建设。作为该县首个参与的涧下村,共完成拆旧复垦面积114.64亩。参与其中的12个村民小组的村民共获得收益3400多万元,其中获收益最多的一户达150多万元。另外,各村小组集体也收益近700万元。  

一子落而满盘活。通过涧下村的示范带动,目前全县共计有14.7万平方米的拆后土地已申报拆旧复垦利用模式。  

“拆除破旧泥砖房后,我们将这些土地集中利用,整体打包‘流转’,现在每年的村集体收入能达到12万元。”在新丰县丰城街道横江村六组采访时,该村村民陈子军自豪地说。如果说拆旧复垦是笔值得敲响算盘的经济账,那么,拆后土地集中流转、连片开发就是新丰为百姓打造的另一手“如意算盘”。  

横江村六组在泥砖房拆除后,腾出了一整片10000多平方米的空地,村小组首先想到的就是把它用起来,增加村民和村集体收入。于是,依托自身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该村小组经商议后决定,留取一部分旧宅基地用于自住和公益项目,剩余大部分土地通过集约化盘活利用,以每平方5元的价格租给附近的企业用于建设停车场、货物中转场等,持续产生效益,有效提升了村小组的集体收入。  

“除了土地流转,我们把这些地上符合规划建设的村集体自建房承包出去经营餐饮、汽修等。接下来,我们村还将探索土地入股企业共同发展模式,进一步扩大土地效益。”陈子军说。  

收益有目共睹,横江村六组的这种因地制宜的土地流转模式正在新丰被快速推广开来。当前,在县城及墟镇周边、国省道沿线已腾出了2.5万平方米拆后土地,正在集约规划和实施土地流转模式。

丰城街道涧下村通过拆旧复垦,为发展腾出了更多空间。

“四方”聚焦废弃物  变废为宝“更护花”

在环保节能成为社会热门话题的当下,勤劳俭朴的新丰人民发挥善于就地取材的特点,让拆后土地生财,让拆后废弃物生“金”,那些破旧泥砖房拆除后产生的木料、石头、瓦片经过匠心巧手运用,又成为了新农村里一道勾起乡愁的风景线。

遥田镇金山村农耕文化长廊内的旧物件,成为了留住乡愁的有形载体。

“我们的乡村要有乡土风貌,要留得住乡愁。”新丰县委书记刘祥锋向记者表示。在推进破旧泥砖房拆除工作过程中,该县各村按照“择其材、尽其用”原则,注重通过妥善利用拆后木材、合理利用拆后瓦片、全面利用拆后泥砖、科学利用屋内旧物“四个利用”举措,努力变废为宝,打造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留住乡愁的有形载体。其中,通过联系韶能集团和每日鲜公司等企业按市场价收购,妥善处置拆后的废旧木材6346.5吨;结合新农村建设,累计有5万多块瓦片经整理后有机融入了道路和房屋、景观装饰美化;2800余件具有时代特征和地方特色的代表性老旧物件进入了各村成立的村史馆、农耕文化长廊等场室,成为追忆往昔、品味乡愁的“磁石”。上个月,马头镇大陂村的村史馆迎来了一批新的展品,它们都是村民最熟悉又逐渐远离的生产生活用具。“这些都是我们在拆除破旧泥砖房前,从那些房子里搬出来的,经过一段时间无人认领就被整理后送到了这。”该村支部书记黄勇告诉记者。  

沙田镇下埔村利用整理出来的石头、瓦片、石磨等废旧物建设巾帼驿站,打造出有乡土气息的风景线。

除了旧物,村子里的石料和砖瓦也是不少村民“寄放”乡愁的依托。在梅坑镇张田白楼村民小组,历经几代人建设起来的房屋整体规划合理,虽已破败,但从中仍可看出当年该村一直传承的文明乡风。“老房子拆了,所有的回忆都没有了。”每每听到村民嘴里的嘀咕,梅坑镇党委书记陈雄章心里就不是滋味。后经乡贤引荐,广州卉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来到这里,并决定在此打造白楼生态艺术花卉小镇。在沟通中,陈雄章将心里那个利用拆后砖石瓦片铺设小镇道路、装饰房屋的想法告诉了企业负责人。当负责人知道这些物件寄托着村民们满满的回忆时,随即同意了他的想法。未来,这个承载回忆的花卉小镇将成为村民心中的幸福期待。


本版撰文:黄俊 黄权伟 陈志佳 张楚凡 罗静兰 图片由新丰县委农办提供

编辑:廖卓敏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